对新时期医院药剂科管理的探讨与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12-22
/ 2

对新时期医院药剂科管理的探讨与分析

张平

张平

(江苏徐州沛县人民医院药剂科221600)

【摘要】目的:加强医院药剂科的科学化、人性化管理。方法:分析当前医院药剂科管理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并提出相应的建议与对策。结果:药剂科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有待提高,医院的信息化管理和人性化管理存在不足,药剂科的软硬件建设和信息化水平需要提高。结论:药剂科的管理应从传统模式逐渐转变为科学化、人性化的管理。将药剂科的软硬实力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切实提高药剂科的服务能力,使其充分发挥药品流通和临床用药指导的功能。

【关键词】医院医改药剂科管理信息化

【中图分类号】R197.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3)12-0022-02

随着我国医疗管理体系的不断健全,新医改形势下对整个医疗体系的要求不断提高。在新医改实施的新时期,加强医院各方面的管理对于提高医院的整体医疗水平和良性运转能力均有重要的意义。医院药剂科作为医院开展医疗服务的重要环节,其运作的良性与否直接关系到医院的经济效益、用药安全和医院的长期发展[1]。为保证医院的整体医疗水平和管理体系跟上改革的步伐,对医院药剂科进行科学、高效的管理是很有必要的。通过对周边医院的了解,深觉当前多数医院的药剂科管理方面存在着诸多的不足,现进行如下探讨。

1当前医院药房管理存在的不足

1.1工作人员整体素质不高

随着医疗改革的推进和广大群众自我保健意识的增强,对药剂人员的服务标准也在逐渐提高。在多数医院的药房中,中高级职称的药剂人员均处于较低比例,药剂人员的学历也多集中于大专或中专。药剂人员作为药剂科服务行为的执行者,其职业素养和职业技能与服务质量密切相关。在职业技能方面,多数药剂人员对药物的作用机理、毒理、禁忌症、药动学、不良反应等并不熟悉,导致其无法为患者提供较为全面的用药指导或为临床治疗提供合理的用药方案。由于药剂人员职业技能的局限,除无法提供优质的服务外,对于一些潜在的用药危险因素也无法进行预见,大大增加了医患纠纷或医疗事故的发生概率。在药剂人员的服务态度方面,多数工作人员的态度较为生硬,不能做到“微笑、细心、体贴”的服务标准,常对患者的咨询或疑虑草草应对。

1.2药房与临床联动作用薄弱

医院药剂科并不仅仅是药物流通的窗口,其与临床的联动作用是保证临床用药安全的关键,也是与零售药房的核心区别。所谓联动作用,即为相互反馈、相互指导、相互调节的过程[2]。药剂科在医院提供医疗服务的过程中,不仅要发挥其药品流通窗口的功能,合理、精确地指导临床用药也是必不可少的。但是,由于药剂人员职业技能的局限和医院临床药学开展的滞后,导致当前多数医院的药剂科和临床出现严重的“脱节运作”现象。药剂科对临床用药反馈调节和指导作用的欠缺,大大增加了临床用药的不安全因素和药品的浪费,使临床用药无法达到“精、准、稳”的要求。

1.3药品现代化管理模式不健全

在多数的医院中,医生处方的开设仍以手写为主。患者拿药的程序依然是传统的“处方开设—划价—持发票到药房拿药”模式,患者常需辗转数个窗口或楼层,耗时、费力。此外,因处方为手工开设,对于药品的统方、记录和审计等方面均有较大的不便。在药品的管理方面,因缺乏强大的信息化管理体系,药品的流通、更换、存货盘点等工作均需要大量的人力劳动,不仅增加了相关人员的工作量,同样为样品的管理带来了诸多人为的风险和漏洞。

1.4重医轻药现象严重

传统观念认为,医疗诊治功能是医院的核心[3]。但随着新医改的实施,“医药并重”观念逐渐得到了广大医患的认可。多数医院的药房规模和其医院规模并不匹配,仅被视为药品配发的窗口,忽视了药剂人员除药品调配、采购、配发职能以外的用药指导作用。就诊的患者中,多数患者并不具备专业的医药知识,解读用药说明书存在着很大困难。医生因诊治工作量较大,常很难为患者详细说明药物的具体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药房由于规模和人员的限制,用药指导和用药咨询的功能被迫丧失,很大程度上削弱了“药剂科”的含义。

2医院药剂科管理的建议与相关对策

2.1提升药房从业人员的职业技能

药剂科工作人员,作为药房运作的主体,其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的提升对于提高医院的医疗服务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为提高药剂科的服务能力,应注重加强对药剂人员的职业技能提升,主要做到:(1)定期组织药剂人员进行药剂、药理、药事管理等相关的进修学习,以丰富其专业知识并提高其专业技能。(2)鼓励药剂人员主动学习,对临床药学专业或专业知识相对丰富的药剂人员进行相应的鼓励。(3)医院新型药品引进后,应组织药剂人员进行学习,以及时补充新型药品的相关知识,更好地指导临床的用药。(4)鼓励药剂人员了解临床的实际用药情况,及时发现用药不足,以加强药房与临床的联动作用。

2.2强化“微笑服务”模式

近些年来,关于医患纠纷的报道逐渐增多,大大降低了医院的服务质量[4]。“微笑服务”一直是医院人文关怀的重要体现,也是被大力倡导的新型服务模式[5]。作为医院的医疗服务人员,药剂人员应积极做到:(1)主动为患者排忧解难,对患者所关心的用药或相关问题进行解答。(2)对于老年患者或文化程度较低的患者,应耐心地用简单易懂的语言向其介绍药品的使用方法与注意事项,降低用药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3)对于素质较差或情绪激动的患者,应注意与其建立良性沟通,用微笑服务缓解紧张的氛围,尽量避免与患者发生不必要的争执。

2.3构建信息化药品管理体系

在新医改的精神中,加强药品的现代化管理是一项重要的内容[6]。基于当前药剂科信息化管理的不足,建立时效、高效、全面的药房管理体系是与新时期的医改政策接轨的必经途径。在信息化药品管理体系的构建方面应做到以下几点:(1)药房与临床进行信息化连接。医生开设处方时,应通过电子系统进行开设,处方信息第一时间传输到药剂科。患者只需缴费后即可到药剂科领取药品。(2)建立“动态零仓贮”模式。即药房内药品的出货量、库存量等各方面的信息均通过IS(Informationsystem)系统进行动态监测,药品供应方可通过登录医院的药品信息管理系统查询药品的库存量,并及时补充货量。该种模式的建立,不仅能尽量降低药品的仓贮和中转费用,而且能够有效保证药品的连续供应。(3)建立药品流向的监测机制。即通过信息系统对医院各类药品的流向和具体用量进行精确的监测,一旦发现药品用量或流向出现异常,可第一时间采取应对措施。该机制的建立,可以保证医院药房和临床用药的良性运作,防止不法行为或暗箱操作事件的发生。

2.4完善药房的功能模块

药房作为药剂科的主体部分,其功能不应仅为药品的流通窗口。用药咨询、临床用药指导、药品信息反馈等功能也应具备。针对药房功能的完善,应做到以下:(1)建立用药咨询窗口。患者就诊时,因医生精力有限,医生开设处方时常很难全面考虑到患者的药物过敏史、当前用药情况和合并疾病的存在状况等因素。此时,若患者有咨询需要,则需药房工作人员给予全面的用药指导,以保证处方开设的合理性和安全性,降低患者用药过程中的风险。(2)加强与临床的合作。药房在发挥药品流通窗口功能的同时,应积极参与到临床用药指导和监督工作中。对医生普及新型的药物品种或者药物配伍,并对临床用药过程中所出现的不良反应进行统计和分析,以便优化用药方案,更好地指导临床用药。(3)健全药品采购、过期报废处理的管理制度。药品采购作为药剂科的重要功能之一,其管理的好坏与否直接关系到药品的质量、医院的医疗服务质量和经济效益。药品采购时,应严格执行:“调研—搜集采购药品的信息—筛选--提交申请—审核—报批—批准—采购”的程序。药品采购入库时,应对药品的品名、规格、生产批号、商标、数量、外观等各种指标进行详细的核查,确保所购药品无任何质量问题,严格执行药品验收程序。药品过期报废时,应严格执行:“药剂科申报—医院管理部分核实—审核—批准—执行”的报废程序,并对过期的原因进行分析,降低该类事件的发生率。

3讨论与小结

随着新型医改进程的不断推进,医院药剂科的“以药为中心“的管理观念逐渐被”以患者为中心“的观念所取代。药剂科作为医院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最终的服务对象为广大患者,以患者为中心开展各项工作更符合新形势的要求。当前多数医院药剂科管理的不足,导致其功能无法完全得到发挥,不仅严重影响了其自身的发展,对于医院医疗质量的提高也是一个重要的阻碍。提高药房的服务能力必须以新型的医改政策为导向,重点提高药剂科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和完善药房的软硬件管理。当下药剂科的管理应摆脱传统的经验式管理,对药房实行全面的科学化、专业化管理将更能促使药房服务能力和风险应对能力迈上新台阶。事实证明,只有加强药房的科学化、现代化、人性化的管理,才能使其与医院的医疗服务能力形成良性的相互促进。

参考文献

[1]陈伊.医院药房如何更好地为患者服务[J].医学理论与实践,2004,17(2):245-259.

[2]祖玉梅.医院药房的质量管理[J].临床合理用药,2010,3(22):134-138.

[3]罗北海.抓好药房管理促进医院可持续发展[J].中国医学创新,2010,7(2):143-147.

[4]殷迪成,黄爱萍,黄茂辉.医院门诊创新服务评价[J].中国医院管理,2004,24(1):48-49.

[5]庄海英.浅谈医院药房管理[J].中国医院管理,2004,24(2):20-24.

[6]刘阳,刘冀伟.医院信息系统在药剂科的应用[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0,4(l):226-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