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节能途径和实施措施综述田菊玲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2

建筑节能途径和实施措施综述田菊玲

田菊玲1王新明2

1江苏省泰州市工程质量检测有限公司江苏泰州225400;

2江苏国兴建设项目管理有限公司江苏泰州2254002

摘要:近些年来随着我国对于节能重视程度的不断提升,当前对于节能减排的检查力度特别对于建筑节能的研发与实施也作为国家的基本政策之一被落实到了实际工作当中。尽管当前我国建筑节能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同时在绿色建筑的建设与完善程度等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依然与西方国家存在较大的差距。为了进一步分析建筑节能途径与实施策略,就必须先来认识一下什么是建筑能耗以及绿色建筑。

关键词:建筑;节能;实施措施

1建筑能耗与绿色建筑

1.1建筑能耗

建筑能耗是指在民用建筑的运行过程中所产生的能源消耗,主要包括住宅、学校、商场、交通枢纽以及文体娱乐设施等等,其大多数能源的消耗来源于采暖、照明、烹饪以及空调等等为建筑物服务的功能,这些功能中,采暖以及空调制冷占据了超过60%以上的消耗。

1.2绿色建筑

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物的整个生命周期内,通过最大限度的节约资源的消耗量以及保护周边环境与减少污染实现为人们提供健康、高效以及适用的居住空间,进而实现生态环境和谐以及建筑物的综合实用性普遍提升。

2我国建筑行业能源应用现状

2.1法规政策、标准体系不完善

一方面,建筑节能标准存在差距,发达国家每隔几年就修订一次标准,比如:法国曾在1974年、1982年、1989年、2001年4次修订建筑标准;德国从1977年第一部建筑节能法规“WSVO”开始实施,至今也进行了4次修订,而且每次修订后的标准均比上次的标准节能25%以上。另一方面,建筑节能标准不完善,实施不力。《节约能源法》侧重于工业节能,建筑节能内容相对薄弱,节能法规中缺少强制性,且没有具体的有关建筑节能的法律条款约束,导致对建筑节能标准的执行力度不足。

2.2缺乏有效的节能激励政策

据有关资料测算,当住宅建筑节能30%以上时,要增加造价约3%~6%,当建筑节能50%时,造价增加可达6%~11%。节能建筑造价增加了,却缺乏政策经济调控的激励措施,无疑将导致投资者和建设单位缺少实施建筑节能的主观能动性。

2.3节能技术、节能服务体系尚不完善

我国的建筑节能市场,缺乏成熟、完善、经济、适用的节能技术以及质量合格、数量充足的节能产品,而节能检测、节能服务、节能评估、节能投资的市场还不够成熟完善。

2.4建筑节能缺乏全过程的监管

建筑节能在宏观层面上涉及规划、设计、施工、监理、竣工验收、调试、运行管理等多个环节,而政府部门对于设计环节的监管较为重视,对于其他环节的监管却未引起足够的重视,在管理体制上存在职责不清、沟通不畅,导致整体节能效果较不尽人意。

3实现建筑节能的具体策略

3.1加强建筑节能政策建设

加强建筑节能政策的建设与完善对于进一步强化建筑节能工作的落实力度以及执行的可行性具有重要的意义。美国制定的新能源法中就通过明确新建住宅以及商业建筑的增补部分的能耗标准来体现了其政策对于建筑节能控制的价值,随着国家对于相关法律的建设程度不断完善,当前许多州也逐渐建立起了符合自身特征的节能策略,取得了良好的建设成果。

3.2使用经济政策调整建筑节能

经济政策对于调控建筑节能也具有一定的作用。从原理上来看,经济政策对于建筑节能的调整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其一,调整生产成本与价格。在实际实施建筑节能施工时,能够影响到节能效果的除了施工技术之外就是生产材料,选择科学合理的建筑材料不但可以提升施工的效率,降低施工的周期,更可以有效提升建筑的保温性能,从而降低节能的压力,提升建筑的节能效果。通过调整市场材料价格以及加收不环保、不节能材料的税费就可以起到一定的市场调节效果,进而实现生产成本与价格的平衡,为提升节能建材的市场发展水平创设条件。其二,加强对企业的扶持。对企业的扶持包括优惠贷款、税收减免以及特别折旧等等,通过这些补贴与扶持政策可以有效提升企业的综合市场竞争力,从而为实现产品的质量与节能保温水平创设条件。

3.3提升绿色建筑在我国的应用水平

为了进一步推行绿色建筑在我国的普及面,就必须重视其评价标准的建设,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其一,节地与室外环境。绿色建筑要求建筑在针对自然环境影响、场地选址以及人均居住用地和小区绿化率等指标时都具有较为明确的要求,这些要求都是实施和建设绿色建筑的重要标准,只有依照这些标准进行建造,才可以进一步迎合绿色建筑的预期,实现真正的建筑节能。其二,节能与能源利用。节能与能源利用的标准主要包括热工性能设计、集中采暖的分户计量以及集中空调的冷热性能等,这些环节中应该尽可能使用一些采光能力强以及能效水平高的设备,从而尽可能的为节能减排奠定基础。其三,节水与水资源利用。建筑节水同样是节能的重要环节,重视水资源的重复利用,加强对水资源的管理,严禁浪费水资源。通过将废水处理后再利用以及实施阶梯供水与循环供水等策略都可以有效提升节水效果。其四,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节材与材料的资源利用也是绿色建筑规划过程中必须要经历的环节,选择一些能够显著降低能耗的装饰材料,在保证基本建筑功能的情况下尽可能减少材料的使用量,从而消除和降低建筑对于环境所带来的影响。

3.4优化节能建筑政策环境、经济环境和市场环境

充实和完善建筑节能工作机制、建筑节能监管体系,强化以贯彻执行建筑节能强制性标准为主要内容的工程全过程监管,加强监管力度,对建筑所使用的材料和设备均标明节能标准要求,使建筑节能专项检查制度化;把建筑节能情况作为工程评优的重要内容,并出台建筑节能经济激励政策和奖惩措施;还要遵循市场原则,善于依靠经济杠杆调节。如对新建、改建、扩建建筑推广节能、节地、节水、节材和对既有建筑进行节能改造给予适当的税收优惠政策,对节能项目给予贴息优惠政策。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和经济杠杆的作用,注重运用价格、财税、金融手段和产业政策、消费政策、外贸政策,促进资源的节约和有效利用。

3.5进一步完善建筑节能技术体系

在规划设计阶段,通过设计建设绿色建筑,从室内外环境统筹考虑;在建筑物设计上,把绿色建筑、智能建筑的思想贯穿于建筑设计、施工、管理全过程。开展建筑节能技术和节能管理技术的研究、推广和应用,推广应用节约资源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和新材料。对成熟的节能技术进行系统地整理运用,推广可循环利用的新型建筑材料,限制和淘汰耗能高的建筑产品和技术。重视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利用,提高建筑品质,延长建筑物使用寿命。

3.6节能信息传播优化策略

随着我国建筑节能技术的不断发展,当前技术的研究与突破也逐渐出现了与实际工程建设脱节的情况,其主要的原因就是由于节能信息的传播缺乏有效的优化与推广,导致一些地区一直在使用传统的建筑设计与施工,严重影响了建筑节能性能的全面提升。针对这个问题,国家应该建立一个更加完善的体系,通过节能信息传播系统建设实现节能技术的全面推广,并加强监督实施的环节,尽快完善行业标准建设,最终为实现技术应用的普遍性与可靠性提升创设条件。

结论

建筑节能工作的开展不但是当前国家发展与建设阶段的客观需要,更是实现建筑设计与施工行业综合竞争力以及体现行业发展的可持续发展性的关键。本文立足于建筑节能的实施现状,结合绿色建筑的相关内容,分别通过加强建筑节能政策的完善工作、使用经济政策调整建筑节能、发展节能产品的认证以及重视国际交流与合作和节能信息传播优化等多个角度进行了分析,也希望能够为我国综合能源利用效率的普遍提升提供新的思路,为行业的发展创设条件。

参考文献:

[1]祁会祥.谈绿色建筑和建筑节能设计[J].山西建筑,2014,40(32):198-200.

[2]郭伟,陈曦.中国建筑节能技术标准体系现状研究[J].建筑节能,2013,41(9):6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