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例跟腱断裂手术治疗临床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12-22
/ 2

32例跟腱断裂手术治疗临床观察

寻之鹏

寻之鹏

(黑龙江牡丹江林业中心医院157011)

【摘要】目的观察跟腱断裂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2例跟腱断裂患者进行手术治疗,对患者随访1-2年,观察患者手术后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按Arner-Lindolm评分,优30例(93.75%),良2例(6.25%)。结论手术治疗跟腱断裂能够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严格无菌操作、术中修复跟腱周围组织、牢靠的缝合、术后正确的康复对于跟腱的愈合很重要。

【关键词】跟腱;断裂;手术修补

【中图分类号】R6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4)30-0173-01

急性跟腱断裂临床较常见,非手术治疗一般采用石膏或功能性支具固定,手术修复可采用单纯端端缝合或筋膜瓣加强修补。非手术治疗再断裂的发生率高,目前外科手术为其主要的治疗方法,治疗效果比较满意。但是跟腱断裂手术治疗也存在较多并发症,某些并发症(如伤口感染、皮肤坏死及跟腱术后再断裂等)甚至可以严重影响患者的远期疗效,导致患者行走功能恢复差,甚至残疾[1]。我院自2009年1月至2012年12月,采用手术治疗开放性跟腱断裂40例,获得较好疗效,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共32例,男20例,女12例,年龄18-58岁,平均36.6岁。右侧14例,左侧18例。陈旧性断裂2例,新鲜断裂18例,吻合后再断裂5例。陈旧性断裂者自受伤至就诊的时间为3周-6月。新鲜断裂伤后时间6h内手术。开放锐器割伤4例,闭合性损伤21例。受伤程度:跟腱完全断裂10例,不完全断裂22例。

1.2急性跟腱断裂诊断方法急性跟腱断裂的诊断有赖于详细的病史询问及体格检查。患者通常主诉突发疼痛,踝关节后方被打击感,甚至可闻及响声。体格检查可发现局部弥漫性肿胀,伴有瘀斑形成。可用的临床检查,包括触诊跟腱连续性检查、挤压小腿三头肌试验(Thompson试验)、俯卧屈膝试验(Matles试验)、血压计试验(Copeland试验)和针刺试验(O’Brien针试验)等。

1.3手术方法沿跟腱内侧1cm作纵行切口,注意保护小隐静脉和腓肠神经。锐性分离出跟腱断端,适当修整撕裂的马尾状断端,采用改良Kessler法用3/0不可吸收涤沦编织线缝合跟腱断端,再用6/0尼龙线沿跟腱方向间断缝合马尾状腱束。对严重撕裂的跟腱断端,若修整后缺损>3cm,端端缝合后,翻转腓肠肌的筋膜瓣加强修补。术后长腿石膏托固定,保持踝关节跖屈15°-20°、屈膝20°-30°。固定期间行足趾主动活动、股四头肌收缩锻炼和直腿抬高锻炼。6周后去除石膏,行踝关节主动屈伸活动锻炼。手术后12周逐步恢复日常生活。

1.4评价方法Arner-Lindolm评分标准,优:患肢无不适,行走正常,提踵有力,肌力无明显异常,小腿围减少<1cm,背伸、跖屈角度减小≤5°;良:轻度不适,行走稍不正常,提踵稍无力,肌力较健侧减弱,小腿围减少≤3cm,背伸角度减少5~10°,跖屈角度减少5~15°;差:患者有明显不适、跛行、不能提踵,肌力明显减弱,小腿围减少>3cm,背伸角度减少在10°以上,跖屈角度减少>15°。

2结果

40例跟腱断裂患者术后均获随访,随访时间为1-2年,平均1.8个月,按Arner-Lindolm评分,优30例(93.75%),踝关节活动范围正常(背屈20°-跖屈45°),良2例(6.25%),背屈稍受限(背屈10°-跖屈45°),优良率为100%,无皮肤感染,未发生跟腱再断裂。

3讨论

跟腱断裂是一种常见的肌腱断裂,跟腱自上而下逐渐变窄增厚,在腱中间血供少,受损后可引起局部营养不良,发生退行性变,为断裂的基础,在踝关节背曲时,跟腱在杠杆顶端,压应力最大,起跳时,在退变基础上,易发生断裂。跟腱断裂后,深层屈肌仍完整,仍有部分跖屈功能,容易造成误诊,放性跟腱断裂根据局部临床表现诊断并不困难,闭合伤应注意,患者不能抗阻力跖屈足踝,不能用单腿跖屈负重,陈旧性损伤时Thomposon征往往呈阴性,应认真和健侧比较,可结合辅助检查(X线、B超),必要时行MRI检查,以免漏诊[2]。

腓肠肌和比目鱼肌向远侧移行为跟腱,其跟骨止点包括腱组织,一层透明软骨和一小片有骨膜覆盖的骨质。93%的人在跟腱内侧伴随有跖肌腱。跟腱纤维在移行过程中呈90度旋转,其可产生延长与弹力回缩。跟腱干重中胶原占70%,其中近95%为Ⅰ型胶原,少量为弹性蛋白。弹性蛋白在疲劳前可承受200%的拉力。如果腱性组织中弹性蛋白比例较高,则传递到骨骼的力量会明显减少。跟腱胶原纤维捆绑成束状,含有血管、淋巴管及神经纤维。束状纤维再集合成一体,先由腱鞘包绕,再由腱组织包绕,二者之间有一层薄滑膜腔,从而减少摩擦系数。跟腱获得血液供应的途径有三种:肌肉-肌腱结合部、周围结缔组织和腱-骨结合部。跟腱血液运行在年轻人相对较丰富。跟腱中段血液循环差,主要从腱周组织获得营养。有研究表明,血管密度跟腱中段低于近段。也有研究表明激光多普勒血流计显示跟腱血液运行均匀分布,唯因年龄、性别及负重情况个体差异较大。每层间有独自的营养血管,层与层之间有血管通行,踝活动时,层与层之间中可有活动,跟腱中的血管数随年龄的增大而逐渐减少。跟腿断裂手术方法选择及操作注意事项:早期手术治疗能够使断裂的跟腿直接缝合,所有在跟腿断裂的治疗中,早期诊断和治疗对预后有一定的积极作用,能够尽可能保留跟腿的强度,保证关节的功能[3]。手术方式的选择:跟腿断裂的手术方式有很多,应该根据跟腿断裂部位、缺损多少,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进行治疗。

综上所述,跟腱伤后尽早手术治疗、术中微创操作及术后有效的预防措施可以减少跟腱断裂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医生应根据自己的经验选取合适的手术方式,尤其对于运动员和对力量要求较高的年轻患者。另外,患者的年龄、性别及是否患有糖尿病等因素也可影响手术的效果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参考文献

[1]季伟,李海峰,阮狄克.跟腱断裂手术治疗后的并发症及其预防[J].北京医学,2012,34(5):361-362.

[2]王根学,王伟,魏国强等.跟腱断裂46例手术治疗[J].中国现代医药杂志,2013,15(8):74-75.

[3]李乐安.跟键断裂伤手术治疗体会21例[J].中国社区医师,2014,30(6):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