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干预在周期性精神病患者家庭康复中的作用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12-22
/ 1

家庭干预在周期性精神病患者家庭康复中的作用探讨

张正爱张洪梅候海燕

张正爱张洪梅候海燕(山东省青岛市精神卫生中心山东青岛266034)

【摘要】目的是探讨家庭干预在周期性精神病患者中的作用。方法入组病例为我院同期出院的患者5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5例。我们对其中的一组家属定期培训、指导、回访;另一组作为参照组,跟踪回访3年。结果干预组家属对周期性精神病知识的知晓率及家属的心理状态显著好于参照组,干预组病人病情稳定程度显著好于参照组。干预组病人的3年总复发率明显低于参照组。

【关键词】家庭干预周期性精神病家庭康复

【中图分类号】R49【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1752(2012)21-0293-01

周期性精神病是指按月经周期多次反复发作的精神障碍,与月经周期基本一致,有明显的间歇期的周期性急性精神障碍。精神症状多样;躁狂状态、抑郁状态、妄想状态、幻觉状态、精神分裂样表现、癔症样症状、意识障碍。特点是在月经周期中自排卵后出现,发展至经前约5天最为明显,至行经后消失的一组躯体和精神症状的总称。临床躯体症状可出现头痛、乳房胀痛、腹泻、便秘、下腹胀、双下肢轻度水肿。在缓解期患者具有充分的自知力,迫切要求治疗和预防复发,但到下一周期又自然发病。许多病人急性期在医院治疗,疗效达痊愈出院后,由于家属对此病知识的匮乏,不但不理解患者的痛苦,相反常埋怨患者娇气做作,说些绝望的话,当然更谈不上给予患者支持和心理疏导了。如此恶性循环,导致病人多次住院,脱离现实社会,精神衰退,失去重返社会生活的能力。为进一步探讨周期性精神病患者家庭康复的有效途径,评价家庭干预在周期性精神病患者康复中的作用,现将有关资料分析报告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50例周期性精神病患者的诊断均符合CCMD-3-R的诊断标准,经住院治疗均达痊愈出院标准。我们将这50例出院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干预组25例,对照组25例。参照组与干预组病人同期出院,处于随意状态下,两组病例在性别、年龄等方面无明显差异。

1.2方法

1.2.1发放健康教育手册。我们将病人出院后可能会遇到的问题及需要注意的事项印制成健康教育宣传册,发放给病人及家属。

1.2.2做好出院后随访工作。病人出院后每月主动电话随访一次,及时协助家属解决康复中遇到的问题,每两月到家随访一次,就随访中发现的不良问题及时给与干预及指导,下次随访时给与效果评估。

1.2.3开办家属课堂。每月固定在第一个周的周六上午开办家属课堂,举办专题讲座,讲座主要包含以下内容:周期性精神病的特点、诱发因素等精神卫生知识普及、用药常识及副反应、家庭支持对病人康复的影响、如何合理安排病人的日常生活、将患者每次行经日期、经前情绪和异常情况记录下来,告知患者的主管大夫,利于主管大夫找出病情变化规律,制订更好的治疗方案。

1.2.4定期组织家属座谈。组织家属交流家庭康复经验,结合每个病人的特点给与相应的指导。

2.结果

经过三年的干预、指导,我们发现3年总复发率:干预组为16%(4/25),对照组为44%(11/25);重新回归社会情况:干预组为48%(12/25),对照组为20%(5/25)。

从以上数字我们得出如下结论:干预组家属对周期性精神病有关知识知晓率及家属心理状态普遍好于参照组,干预组病人在社会功能恢复程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

3.讨论

周期性精神病是各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包括激素水平、人格因素、文化背景、对月经知识的了解和看法、生活事件等。如个体长期处在家庭生活不和谐的环境中,或患者的性生活长期不协调等对周期性精神病的发生均有一定的影响。患者急性期在医院住院治疗达临床痊愈出院后,仍需一个长期的康复过程。患者不论是住院治疗,还是由家庭看护,最终目标都是为了消除病人的精神病的症状,修复或重建社会功能,使其重返社会。除坚持维持治疗外,患者的家庭支持系统的好坏也直接影响患者的康复。家庭干预、指导对降低周期性精神病病人的复发率,促进社会功能恢复有显著效果。

参考文献

[1]张明园,翁正,严和骎,等.精神分裂症家庭教育的二年前瞻性研究.中华精神科杂志,1998,31(2):91.

[2]江开达,于欣,李凌江,王高华,等.精神病学第二版.人民卫生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