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精神病防治工作现状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02-12
/ 2

社区精神病防治工作现状研究

龚莹莹

龚莹莹

上海市崇明县精神卫生中心202150

【摘要】近年来,全球精神卫生问题日益严峻。社区精神病防治已经被世界各国证明是一种有效的预防疾病复发、缓解残留症状、提高社会独立生活技能、尽早回归社会的重要手段,也是全世界社区精神病工作发展的方向。本文从社区精神病防治的定义、意义,社区精神病防治的作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文献回顾,并提出相应的社区精神病防治主要对策和方法。

【关键词】社区精神防治现状问题对策

1社区精神病防治的现状

1.1社区精神卫生服务防治背景

1.1.1社区精神病防治已成为急需解决的社会问题韩作锋,曹国民[5]等专家通过调查发现,精神疾病患者给社会带来了极大的压力和经济负担。就我国而言,现在有相当一部分病人属于三级负担(民政局、所属乡镇街道、个人),像这样的精神病人日趋增多,政府“买单”的负担越来越大。而且,精神病人造成的伤人事件已屡见不鲜,精神病患者对社会危害程度已呈逐年上升趋势,因此,精神病病人的社区管理与防治已成为急需解决的社会问题。

1.1.2精神病患者长期住院不利病人康复王拥庆认为长期住院病人,脱离现实生活,导致社会适应功能减低及精神衰退,失去重返社会生活能力。所以,精神病患者长期住院将不利于康复[6]。

1.1.3时代对精神卫生服务提出了新要求科学在发展,社会在进步,人们对精神生活提出了新的要求,如独生子女问题,青少年适应不良,老年人心理问题,或社会改革中竞争激烈带来的新问题等均被列为精神卫生服务重点内容,主要在社区中开展[1]。

1.2社区精神病防治工作基本框架社区精神疾病的防治工作是一项政府行为,开展此工作涉及到社会各方面,政府领导,全社会参与,建立和领导组织管理网络是重要任务。以上海为例,由市、区(县)及街道(乡镇)三级设有精神病防治领导小组,由各级政府牵头。有卫生、公安、民政、残联及财政等各职能部门共同参与组成。负责规划、协调、督促管辖社区防治工作开展[1]。

2社区精神病防治的存在问题

2.1社区过度性康复机构还不能满足需要一些社区过渡性的康复机构,如阳光心园等,由于受到条件、经费等因素还不能满足社区全部精神病人,与精神病人社区康复的实际需求存在很大差距。

2.2社区管理队伍整体素质有待提高目前,社区精神卫生服务队伍主要由基层医务人员转岗而来,不能完全适应当前社区精神卫生服务的需要。

2.3精神残疾者就业面很窄对于促进残疾人的就业问题,政府出台了很多优惠政策。然而由于精神残疾者是残疾人中的特殊群体,他们的就业难与社会竞争,同样也难与其他残疾人竞争。福利企业集中就业原是精神残疾者就业的很好渠道,但是现在的福利企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难。关闭福利企业事实上是关闭了精神残疾者就业的主要渠道,进一步加重了精神残疾者的就业困难。[8]

2.4贫困精神病人治疗康复问题日显突出社区贫困精神病患者治疗康复问题一直困扰着精神病防治工作的开展,由于大多数病人需要长期或终身服药,因病致贫,因贫治不起病的现象十分普遍。传统的治疗方法比较单一,方式比较封闭,主要靠专业机构和药物,缺少综合防治康复措施。由歧视、偏见依然存在,缺乏精神疾患的科学认识,精神病患者难以平等参与社会生活,甚至被关锁和禁锢[9]。

3社区精神病防治主要对策和方法

3.1逐步完善精神病防治组织体系

3.1.1建立健全组织李玉华、姚新为等专家认为成立以政府牵头,残联、民政、卫生、公安、财政为成员单位的精防康复工作领导小组,并设立办公室,将社区精神病防治康复列入工作议程,通过加强领导,制订实施方案,为社区精防工作顺利开展提供组织保证[10]。

3.1.2组织调查摸底组织落实社区精防医生对管辖内的精神病人进行摸底调查,建立精神病的个人随访档案,医护人员坚持定期随访及送药,同时在送药过程中了解社区病人康复情况。

3.1.3实践与完善指导网络通过各方协同组织较为完整且有效的康复治疗网络。包含行政管理系统、业务指导系统及康复、治疗的平台和载体。康复治疗网络负责社区精防康复工作中的疾病鉴定,承担精神病康复治疗,技术人员培训,医疗网点建设,技术指导等方面的工作。区县精神卫生中心负责区分患者病况,提出治疗方案,收治重症患者,深入社区指导,建立家庭病床,并定期随访,积极开展院外服务。以上海为例,由市区(县)及街道(乡镇)三级设有精神病防治领导小组,由各级政府牵头。有卫生、公安、民政、残联及财政等各职能部门共同参与组成。

3.1.4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与培训重视对现岗专业人员的培训,既提倡岗位成才,改善现有专业队伍结构加强精防工作网络建设,特别是要搞好对农村精防人员的培训。

3.2大力开展社区精神卫生知识的教育社区精神防医务工作者要采用多种形式开展社区精神卫生健康教育工作。利用10月4日世界精神卫生宣传日,通过发放宣传小册子、横福、出黑板报等形式,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精神卫生法》(2013年5月1日施行)、精神卫生知识进一步作宣传,提高人们的心理防御能力,增强对各种不良刺激的抵抗力,促进社区人群的心理健康。

3.3利用各种手段治疗精神病病人利用个案管理、主动式社区治疗程序(PACT)、过度性康复站、自助团队、家庭康复、寄宿康复等各种手段对精神病人的进行了康复治疗,政府要制定优惠政策,力争从根本上解决社区精神病人的治疗康复问题,加大对贫困精神病患者的生活。医疗救助、残补助,使他们能够得到最基本的治疗康复服务。

3.4争取精神残疾者以不同途径和方式回归社会按不同对象和具体条件,建立各种过渡性康复设施,积极寻求不同的途径和方式重返社会,尽力争取社会支持以解决精神残疾人的就业问题。同时调整环境,包括医院、社区及家庭内的环境和人际关系。促使社会各阶层理解和支持,并在服务设施和生活条件上尽可能照顾到。以达到参与社会能力的需求。

参考文献

[1]王祖承,方贻儒.精神病学.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11,2

[2]高松.社区卫生服务在精神疾病防治康复工作中的作用.社区医学杂志,2006,4(4):50.

[3]赵振环.精神病学.暨南大学出版社,2008.3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