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集体备课的思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12-22
/ 1

对集体备课的思考

菅秀燕

辽宁省葫芦岛实验高中菅秀燕

集体备课是在新课改前提下,为深入探讨新教法,实现新课改理念,提高教学有效性,弥补教师个人智慧、学识、经验的不足,应运而生的一种教研形式。它有利于教师发挥集体智慧;有利于教师把握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有利于教师在整体上把握教材;有利于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有利于教师准确的把握教学的重难点;有利于教师“取长补短”迅速成长起来。那么集体备课到底该如何进行呢?

集体备课中应由教研组确定具体教学内容,先由小组讨论初步确定教材重难点,教学目标和基本方法,再由主备教师依据本班学生实际,结合个人教学风格,撰写科学、适用的教案。然后再由教研组(备课组)集体讨论。讨论中围绕原教案,以补充、完善为基点,帮助教师提高对教学内容再认识,能有效地实施教学,达到既体现集体智慧,又突出个人风格,有利于培养学生技能,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目的。为此我认为在集体备课中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尊重个性的原则。如前所述,集体备课中教研组成员应在尊重主备人风格、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修改意见,使教案更科学、完善,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而不是全盘否定原备课老师的构想,另起炉灶。

2自主性原则。原备课老师也应有自己的主见,敢于坚持自己正确思路,教学风格,不盲从,更不是被动接受不适合于自己的教学方法。如果在集体备课的影响下,一个学校或一个教研组只有一种教学风格,一个模式,我认为是一种悲哀。那样会束缚教师的自主探索,自我发展,挫伤教师的积极性和独创性,甚至养成依赖性。

3创造性原则。集体备课的教案,同年级教师可以资源共享,减轻教师负担,但不是让教师盲目搬用。每位教师还应根据自己的教学风格,对教学内容的“独特感受”,结合班级学生实际,增加自己的个性化设计,提高集体备课的有效性,适用性,才能达到提高教学效率最终目的。

4实效性原则。集体备课是当前基础教育中提高教师群体素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是一种群众性的教研活动。实施中还应注意克服“一言堂”的不良倾向,备课组长说了算。教师缺乏主动参与意识,不讨论,不发表见解,那就成了典型的“形式主义”浪费大家的时间,没有实效。因此,每次集体备课前教研组应有明确的活动目的,确定好主备人,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地去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