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老年性白内障术后护理措施

/ 1

浅谈老年性白内障术后护理措施

徐子杰

徐子杰(吉林省吉林市龙潭区医院132021)

【中图分类号】R473.7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1)26-0359-01

老年性白内障是后天性白内障中最常见的一种,多发生在40-50岁以上的老人,晶体本身逐渐混浊,而全身和局部未查出明显病因者。常为双侧发病,可先后或同时发生,从发病到成熟可历时数月至数年。

根据混浊发生的部位,老年性白内障可分为两类:核性及皮质性,皮质性分为周边皮质型及后囊性皮质型两种,患白内障后主要的症状是视力障碍,它与晶状体混浊程度和部位有关,只有当白内障引起视力下降时才有临床意义。

白内障病因较复杂,可能是环境、营养、代谢和遗传等多种因素对晶状体长期综合作用的结果,流行病学研究表明:过多的紫外线照射、过量饮酒吸烟、妇女生育多、心血管因素、高血压、精神病、机体外伤等与白内障的形成有关。

临床表现:老年性白内障多常见双眼患病,但发病有先后,严重程度也不一样。主要症状为眼前阴影和渐进性、无痛性视力减退,由于晶状体纤维肿胀和断裂,晶状体内屈光度发生不一致的改变,会出现单眼复视或多视、注视灯光时有虹视现象及有畏光和眩光。

(一)皮质性白内障最为常见,按其发展过程分为四期:初发期、膨胀期、成熟期、过熟期。

(二)核性白内障较皮质性白内障少见,发病年龄早、进展缓慢。

(三)后囊下白内障进展缓慢,后期合并晶状体皮质和核混浊,最后发展为成熟期白内障。

诊断:根据晶状体混浊的形态及视力情况,可明确诊断。

治疗:多为手术治疗,手术方法: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白内障囊内摘除术,术后给予眼镜或角膜镜矫正视力。

手术是解决白内障的重要方法,现已成为眼科重要的常规手术,为大多数失明的老年患者解除痛苦,树立新的人生观、同时减轻了患者家属的负担。

1临床资料

我院近年来收治老年性白内障病人,术后视力恢复到2-4.4/5cm以上达到满意的预期手术效果,其中以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为主要手术方式。

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具有切口小、散光小、术后视力恢复快,不需要住院的优点,被越来越多的病人及眼科医生所青睐。但同时也存在一些严重的并发症,尤其是术中对角皮细胞的损伤而引起的术后角膜混浊。而较长时间才能恢复透明,让人们产生一种误解。白内障超声乳化不及白内障囊外摘除术后视力恢复快。更严重者可能最终出现角膜内皮失代尝出现大泡性角膜病变给病人造成了巨大的痛苦,而且可能导致医疗纠纷,所以许多医生和病人及家属则采取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术及人工晶体植入术。小切口囊外白内障摘除术,顾名思义,以最小的创伤达到最佳的治疗目的。

2术前护理

2.1心理护理老年性白内障病人多由于年龄偏大而伴有老年性疾病,如心脑血管及心脏病、糖尿病,做好术前心理护理至关重要。消除恐惧心理,做好各种思想准备,稳定情绪,避免因手术成功,视力恢复过于激动而引起心脏及脑血管意外。

2.2做好术前准备手术前常规检查,明确为老年性白内障的患者。术前应做血、尿常规及血糖检测,心电图检查,胸透及特殊检查。排便训练为了避免便秘、尿潴留等引起眼压升高和玻璃体脱出而至手术失败,介绍手术中注意事项。由于手术切口一般在角巩膜,训练病人眼球转动,尤其是向下固视,眼球向下转动使手术视野暴露利于手术操作。咳嗽、打喷嚏容易造成术中出血,玻璃体脱出和术后前房出血,而影响收口愈合。故指导患者采取用张口呼吸或用舌尖顶住上颚等缓解上述症状。

3术后护理

3.1体位护理人工晶体植入术后24小时内单眼包扎绝对卧床休息。术后2天即可打开术眼包扎及在室内轻微活动。中期活动可以防止老年患者肌强力减弱及血栓性静脉炎的发生,亦可防止因卧床过久而造成并发症。

3.2饮食护理术后给予半流质或软质饮食,可适当增加维生素及蛋白质,多吃水果、蔬菜、多饮水,少吃油腻及油炸食物。保持大便通畅,防止便秘。

3.3密切观察病情变化让病人保持安静,防止眼压升高及伤口充血。除耐心安慰外,对疼痛剧烈者可遵医嘱给予镇痛剂。

4体会

对老年性白内障病人术后护理,应重视整体护理。根据老年患者不同的性格特点,采取与之相适应的心理护理。除眼科专科护理外,加强全身症状及体征的观察,及早发现相关并发症的发生,以便得到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