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M标准与项目实施的结合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11-22
/ 2

BIM标准与项目实施的结合

檀健辉

江苏鑫瑞德系统集成工程有限公司江苏南京210019

摘要:BIM标准是建立标准的语义和信息交流的规则,为建筑全生命周期的信息资源共享和业务协作提供有力保证。但是,目前并未在大规模地使用BIM,以及在此基础上实施材料、财务等各个专业的信息化管理,主要就在于bim标准系统的不完善,怎样将BIM标准和实体项目有机结合,是未来行业发展的关键。本文将以BIM管综模型为例作为突破口。

关键词:建模标准;管线综合

一、管线综合

1.总体布置原则

1.1小管让大管;有压管避让无压管;低压管避让高压管;

1.2常温管让高温管、低温管,重力管取近道,其他水管让重力管;

1.3可弯管线让不可弯管线、分支管线让主干管线;

1.4附件少的管线避让附件多的管线,安装、维修空间≥500mm;

1.5电气管线避热避水,在热水管线、蒸汽管线上方及水管的垂直下方不宜布置电气线路;

2.结构专业

2.1结构平面上已经标注为后浇板的区域,若在此区域内留洞,则不另外表示。

2.2结构平面中,一般对于尺寸小于300x300的洞口,不另外表示。

2.3对于人防区域顶板上留洞,无论洞口大小,均需要结构专业确认,并在结构图上表示。

2.4设备管道如果需要穿梁,则开洞尺寸必须小于1/3梁高度,而且小于250。开洞位置位于梁高度的中心处。在平面的位置,位于梁跨中的1/3处。穿梁定位需要经过结构专业确认,并同时在结构图上表示。

2.5在剪力墙上穿洞时,一般对于尺寸小于300x300的洞口,不另外表示。但设备专业留洞,需要注意留在墙的中心位置,不要靠近墙端或者拐角处,避免碰到暗柱。现场在墙上留洞时,如果发现洞口碰暗柱情况,需要通知结构专业进行处理。

2.6在连梁上穿洞时,则开洞尺寸必须小于1/3梁高度,且小于800。

2.7结构不表示的小洞口,其他专业一定要表示清楚,并确认无误后方可施工;结构楼板上,柱帽范围不可穿洞。

3.给排水专业

3.1管线要尽量少设置弯头。

3.2给水管线在上,排水管线在下。保温管道在上,不保温管道在下,小口径管路应尽量支撑在大口径管路上方或吊挂在大管路下面

3.3除设计提升泵外,带坡度的无压水管绝对不能上翻。

3.4喷淋管离吊顶间间距应为管外壁离吊顶间距净空不小于100mm。

3.5污排、雨排、废水排水等自然排水管线不应上翻,其他管线避让重力管线。

3.6桥架在水管上层或水平布置时要留有足够空间;水管与桥架层叠铺设时,要放在桥架下方。

3.7管线不应该挡门窗,避免通过电机盘、配电盘、仪表盘上方;

3.8注意冷凝水排水管均有防结露层厚度为25mm

4.暖通专业

4.1建模过程中,应保证无压管(空调专业仅冷凝水管)的重力坡度,并尽量避免无压管与其它管道交叉及叠加,以控制层高。

4.2对于管道的外壁、法兰边缘及热绝缘层外壁等管路最突出的部位,距墙壁或柱边的净距应≥100mm。

4.3如遇到空间不足的管廊,可向领导沟通,报告设计院进行协调。

4.4冷凝水应考虑坡度,吊顶的实际安装高度通常由冷凝水的最低点决定,冷凝水管从风机盘管至水平干管坡度不小于0.01,冷凝水干管应按排水方向做不小于0.008的下行坡度。

5.电气专业

5.1电缆线槽、桥架宜高出地面2.2m以上。线槽和桥架顶部距顶棚或其它障碍物不宜小于0.3m;在吊顶内设置时,槽盖开启面应保持80mm的垂直净空,与其他专业之间的距离最好保持在≥100mm。电缆桥架与用电设备交越时,其间的净距不小于0.5m。

5.2电缆桥架多层安装时,控制电缆间不小于0.15m,电力电缆间不小于0.25m。

5.3电缆桥架不宜敷设在腐蚀性气体管道和热力管道的上方及腐蚀性液体管道的下方。通信桥架距离其他桥架水平间距至少300mm,垂直距离至少300mm,防止其它桥磁场干扰。

5.4桥架上下翻时要放缓坡,桥架与其他管道平行间≥100mm。桥架不宜穿楼梯间、空调机房、管井、风井等,遇到后尽量绕行。

二、BIM模型管线综合

1.BIM管线综合前对建模的要求

1.1建筑专业建模:要求楼梯间、电梯间、管井、楼梯、配电间、空调机房、泵房、换热站管廊尺寸、天花板高度等定位须准确。

1.2结构专业建模:要求梁、板、柱的截面尺寸与定位尺寸须与图纸一致;

1.3给排水专业建模要求:各系统的命名须与图纸保持一致;

1.4暖通专业建模要求:要求各系统的命名须与图纸一致;

1.5电气专业:要求各系统名称须与图纸一致。

2.管线综合过程支吊架间距要求

设计院施工图中一般都没有详细的支吊架图纸,需要施工单位根据现场情况深化设计。常用的通风空调、给排水和电气施工验收规范中对支吊架也有相应的要求。

3.BIM管线综合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3.1明确吊顶空间内各位置梁底标高及其吊顶高度

3.2检查各专业是否有缺少模型的情况,了解各管廊复杂位置

3.3按设计要求定出风管底标高、水管中心标高

3.4按各专业要求分出各自在吊顶空间内的位置。一般施工情况从上至下为暖通专业、电气专业、水专业。

4.管线综合实施

首先,确定本工程的深化设计BIM应用工作内容及进度计划。明确深化设计工作开展的前提条件、根据上述《BIM应用团队分工表》,大家各司其职,应用BIM进行综合管线调整、出具碰撞检测报告以及相应的净空分析报告;明确如何查找项目相关图纸,如何处理图纸信息。以下准备工作完成以后,再开始管线综合深化设计工作,分析重难点。

其次,收集完整的结构、建筑、装饰等各专业设计图纸或BIM模型。将收集的各专业设备资料,明确安装方式、安装空间、维修空间、接口方式,进行分类整理,为施工图深化设计提供支持。加强与精装修单位的协调,确定各区域中吊顶标高、吊顶布置及安装方法,为深化设计做好准备。根据项目情况收集现场土建已施工状况资料,重点是土建。

三、结语

中国有句俗话:没有规矩不能成方圆。这句话用在今天的BIM发展上再合适不过了。标准的问题不只是制约我国BIM发展的问题,也是全世界面临的问题,相信随着BIM推进的深入,我国将会不断优化BIM实施标准,提高可操作性与实践性,让我们共同期待。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建筑信息模型应用统一标准.2016.GB/T51212-2016.

[2]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建筑信息模型施工应用标准.2017.GB/T51235-2017.

[3]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建筑信息模型设计交付标准.2018.GB/T51301-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