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诊断无症状肾细胞癌和小肾细胞癌68例临床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12-22
/ 2

超声诊断无症状肾细胞癌和小肾细胞癌68例临床分析

张立波

张立波(吉林省松原市中心医院超声科138000)

【中图分类号】R44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3)22-0140-02

【摘要】目的探讨超声在诊断无症状肾细胞癌和小肾细胞癌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将2003年1月-2010年5月间来我院住院并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68例肾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8例无症状性肾癌均为单侧发病,病灶直径最小1.5cm,最大6.3cm,肿瘤内部表现为低回声的32例,高回声的21例,内部回声不均质的15例,内部见丰富血流信号的35例,周边见血流信号环绕21例,内部见稀疏血流信号的12例,术后病理诊断,透明细胞癌37例,颗粒细胞癌21例,未分化癌10例。结论实时超声检查是筛查早期无症状性肾癌,包括小肾细胞癌的有效方法,超声肾细胞癌内部回声与肿瘤病理类型无明显相关性,与肿瘤内部的组织结构有关超声联合其它影像检查,特别是增强CT等有助于对肾细胞癌进一步明确诊断,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超声彩色多普勒无症状肾细胞癌小肾细胞癌

肾癌又称肾细胞癌,肿瘤最大经小于3cm的称为小肾细胞癌[1],肾癌由于临床症状不典型再加上小肾癌体积较小,临床常易漏诊,近年来随着超声、CT及MRI等影像检查设备清晰度的提高,及人民健康意识的提高,无症状性肾癌及小肾癌的诊断率逐年上升,现就我院2003年1月-2010年5月间查体门诊经超声诊断的68例肾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简要总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68例患者中,男56例,女12例,年龄最大70岁,最小45岁,平均年龄57.6岁,所有患者均无明显临床症状,经泌尿系超声体检发现肾内占位,后经CT及MRI进一步检查,术后病理确诊。

1.2仪器设备及研究方法

采用西门子-G60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3.5-4.5MHz,患者俯卧,侧卧或仰卧于检查床上,对肾脏进行多角度扫查,两位中级以上医师分别观察图像,判断肿瘤大小、形态、边界锐利度、内部回声及其与周围组织器官的关系,同时记录肿块内部及周边血流情况,并观察、肾静脉和下腔静脉内有无异常回声,肾门和腹主动脉旁有无肿大淋巴结。

2、结果

68例无症状性肾癌均为单侧发病,病灶直径最小1.5cm,最大6.3cm,肿瘤内部表现为低回声的32例,高回声的21例,内部回声不均质的15例,内部见丰富血流信号的35例,周边见血流信号环绕21例,内部见稀疏血流信号的12例,术后病理诊断,透明细胞癌37例,颗粒细胞癌21例,未分化癌10例。

3、讨论

3.1定义

肾细胞癌(renalcellcarcinoma,RCC),起源于肾脏的肾小管或集合管的上皮细胞,具病理类型分为透明细胞癌,颗粒细胞癌,未分化癌。其发病原因虽然还不十分明确。早期缺少临床症状,对放和化疗均不敏感,以及对新型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有一定反应是其主要特征。

3.2临床特点

早期肾癌一般无明显临床症状,这正是早期肾癌的临床特点,所以临床往往容易忽视,造成误诊、漏诊[2]。本组68例患者均无明显临床症状,在进行健康体检时发现肾脏占位病变的存在,部分早期肾癌患者可有腰部酸痛、镜下血尿、或者低热等症状,所以临床体检超声检查或者门诊泌尿系超声检查时应仔细扫查,对于早期发现病变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3.3声像图特点及成因

早期肾癌的声像图特点是肾内出现占位性病变,呈圆形或者类圆形,边界清晰或者模糊,肿块大小一般3-5cm,小于2cm及大于5cm者较少见。由于其瘤组织结构中细胞成分较均一,在小肾癌组织内多以存活瘤组织为主,并可含有较多的索条状间质,而坏死组织较少,加上肿瘤体积比较小,因此在超声上多表现为回声均质的图像,极少出现混杂性回声和钙化灶。随着病变的发展肿瘤体积逐渐增大,其血液及营养供给相对减少,导致肿瘤中心部瘤组织缺血坏死,且较大的瘤体中组织的恶性程度可有不同,因此,不同病程及病理类型的肾细胞癌的声像图表现不同,甚至差异极大。小肾癌通常以实性均匀回声较多见,当瘤体发生出血坏死时,可形成囊性变,而出现肿块回声不均质。但研究报道,实性小肾癌可呈不均匀回声,可能与肿瘤内部细胞类型及肿瘤不匀速生长有关[3]。目前研究,超声上肾肿瘤回声与病理类型之间的关系无统一观点,多数学者认为肿瘤回声取决于其内部组织结构情况[4]。彩色多普勒显示,小于3cm的肿瘤,其内部血流信号稀疏或者无血流信号;瘤体较大者,周边可见丰富血流信号,呈“环状”或“手握球”状环绕,血流阻力较低,阻力指数小于0.5,部分瘤体内可见偏心血流信号,可能与较大肿瘤内部乏血管有关。

3.4鉴别诊断

3.4.1肾囊肿:肾囊肿在超声上很容易与肾癌相鉴别,但当囊肿内有出血或感染时,往往容易被误诊为肿瘤,而有些肾透明细胞癌内部均匀,呈低回声,在体检筛查时容易被误诊为非常常见的肾囊肿。

3.4.2肾错构瘤:又称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是一种较为常见的肾脏良性肿瘤。肾癌与肾错构瘤的鉴别要点在于肾癌内没有脂肪组织而错构瘤内有脂肪组织,但少数情况下,肾细胞癌组织中也会因含有脂肪组织,造成误诊,另外,含脂肪成分少的错构瘤被误诊为肾癌的情况也不少见。

3.4.3肾脏淋巴瘤:肾脏淋巴瘤少见,缺乏影像学特点,呈多发结节状或弥漫性浸润肾脏,致肾脏外形增大,腹膜后淋巴结多受累。

4、结论

实时超声检查是筛查早期无症状性肾癌,包括小肾细胞癌的有效方法。超声肾细胞癌内部回声与肿瘤病理类型无明显相关性,与肿瘤内部的组织结构有关。超声联合其它影像检查,特别是增强CT等有助于对肾细胞癌进一步明确诊断,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陈星荣.全身CT和MRI[M].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1994.334-338.

[2]张武,苗立英.超声诊断无症状性肾细胞癌和小肾细胞癌91例临床分析,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J].(11)2000.686-689.

[3]蔡粉良,杨粉森.肾脏肿瘤95例分析[J].中华泌尿外科杂志,1980.1:132.

[4]周永昌,郭万学.超声医学(第3版)[M].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1125-1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