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性化为核心的城市公共空间设计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2

以人性化为核心的城市公共空间设计研究

王金成

王金成

身份证号:37132319811206XXXX山东沂水276400

摘要:城市公共开放空间是满足市民日常户外活动的场所,其良好的设计能够提高居民生活的质量、提高城市整体面貌,对于美化城市形象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需求也不断增长,面对有限的城市空间,如何创造出能够满足人民需求的高质量的城市公共空间,成为广大规划师和设计师重点考虑的问题。基于此,本文主要对以人性化为核心的城市公共空间设计进行分析探讨。

关键词:以人性化为核心;城市公共空间;设计

1前言

近年来,由于许多城市出现建设用地紧张的现象,也激发了地下空间的蓬勃发展。发展地下空间不但可以解决城市用地紧张的问题,给城市注入新的活力,形成独特的地下公共空间系统,而更重要的是可以加强城市的内涵和凝聚力,使得城市的环境和氛围得到很好的改善和提升。

2城市公共空间设计遵循的原则

2.1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

在所有设计原则中,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是最为重要的原则,也是所有设计要素的核心,城市公共空间的设计价值就是在艺术的基础上,为人们提供可以自由活动的空间,满足人们的需求,因此,在设计时,要将对人们的关心及尊重等概念融入其中,体现在城市公共空间的创造中,同时重视人们在城市公共空间中的心理及行为等因素,从而结合这些因素创造出更加理想的公共空间。

2.2坚持整体与系统性原则

城市公共空间的设计除了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外,还要注重从整体去分析,城市公共空间是一个较为复合型的空间,由城市人群、环境要素等多方面组成。城市公共空间是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对其进行规划时要与城市整体空间相结合进行规划,将其作为一个整体去考虑。

2.3坚持可持续性原则

可持续性原则注重的是城市公共空间的变化过程以及其对人类生活的影响,笔者认为,人性化的城市公共空间设计的可持续性原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第一,坚持生态环境的可持续性;第二,地域文脉的可持续性;第三,空间效率的可持续性。

2.4坚持科技与艺术相结合的原则

第一,科技性原则。城市公共空间的实现,必须要依赖先进的科技手段,只有依靠技术手段,才能实现城市公共空间的完美设计,如新材料、新技术、高科技遥感预测景观等,通过这些先进的技术,能够使设计更加满足人们的需求。第二,艺术性原则。艺术性是城市公共空间设计的原则之一,在有形空间和无形空间为城市增添了许多色彩,如色彩、形体、给人带来的舒适感等。科学性原则与艺术性原则在城市公共空间设计中相结合使用,会是城市空间设计更加趋于完美。

3以人性化为核心的城市公共空间设计

3.1符合大众的感官特性和要求的设计

在城市公共空间设计之前,了解人们的感知方式以及其范围是非常重要的,人们的交流形式以及人们对空间条件的感受对于设计来说有着重要作用。城市公共空间设计要满足人们的要求,只有满足了人们的要求,才能使使用者对空间感到舒适,因此,在设计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注意社会距离,包括亲密距离、个人距离、社会距离以及公共距离等,在距离上有非常大的讲究,所以在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到距离的因素,大多数人能够看清别人表情的距离是20—25m,在这个距离上见面会变得令人感兴趣,具有一定的意义。

第二,在空间设计时每隔一段距离就设置一些重复的内容,会使空间具有一定的韵律感,对于静止或慢速下的视觉欣赏而言,其与快速的视觉欣赏在设计尺度上有一定的差别,设计者要根据实际情况对城市空间进行设计。

第三,色彩也是较为重要的一方面,在大众感官中,色彩是最为强烈的感官要素,其能够带给人们多种感觉,如冷暖感、距离感、兴奋感等等,对色彩的合理运用,能够为城市公共空间带来一定的感染力。

第四,灯光也能在视觉上引起人们的感官特性,随着生活方式的逐渐变化,人们的夜间生活越来越多,而夜间的生活就一定离不开灯光的运用,其能够创造出与白天完全不同的环境,设计者要根据环境的特点,合理运用灯光,营造出多种多样氛围的夜景,构建出充满韵味的城市公共空间。此外,除了能够引起视觉感受的因素外,能够满足人们听觉、触觉等其它感官需求的设计也是十分重要的,设计者要对此进行深入的研究,通过不同的设计营造出不同的意境,使城市公共空间能够在满足人们需求的基础上被充分利用。

3.2符合人们行为规律和心理特点的设计

人是城市的主体,城市公共空间的设计必须要符合人们的行为规律和心理特点。在城市公共空间中,人们的行为总是在时间以及空间上发生随机的变化,且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如不同年龄、不同性别的人在行为方式及特点上都表现出一定程度的不同,相同类型的人在行为上基本上都有一定的规律。因此,在设计中,要强调人的主体地位,从人们的角度出发,使设计出的城市公共空间能够满足人们各种需求,同时人与环境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系,一方面要根据人们的需求来对环境进行塑造,使城市公共空间具有一定的服务型,另一方面环境也对人进行了限定,优秀的设计能够达到人与环境相适应的结果,因此,设计者要按照大多数人的行为规律以及心理特征来进行设计。在现代城市公共空间的设计中,场所理论逐渐取代了传统的设计方法,从硬环境转变为软因素,在对城市空间进行设计时,要在保证能够满足安全等因素的前提下,尽量满足人们高层次的心理需求,如修身养性等。

3.3引入“公众参与”和“通用设计”的设计

在城市公共空间设计中引入“公众参与”的设计理念将是设计的重要组成,公众是城市空间的使用者,因此提倡公众参与到设计中去,一方面能够提供一种允许变化的设计框架,另一方面能够让设计者找到更多设计灵感,使设计更加适应人们的生活。公众作为城市中的一员,不应该只以旁观者的身份生活在城市中,而是应该积极地参与到城市设计中,以集体创作的方式创造出更加和谐的城市公共空间。此外,在城市中有着特殊存在的群体,如残疾人士等,在设计中除了要考虑大多数人的正常生活需要外,还要将这些特殊群体的需求考虑在内,不能以孤立的态度为其进行服务,以平等的态度满足所有使用者的需求为设计的目的,如公共卫生间的设计要特别宽大,以供坐轮椅的人使用;公共汽车站车门出装有起降台,以帮助残疾人上车等。更重要的是要通过这些设计来呼吁全社会的人不要将残疾人士等看做特殊群体,使其能够自由享用城市的公共空间,因此,要在“公众参与”的前提下,将“通用设计”的理念融入其中,为城市所有人提供更好的公共空间。

4结语

城市地下公共空间的开发利用在实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中可以起到重要作用,充分开发利用地下空间,不但可以提高城市承载力,还可以缓解城市交通的压力,而且在改善城市环境中也有很大的作用。我们应当从人性化设计的角度入手,适度的对城市地下空间进行统一整体的规划和设计,来改善城市的环境以此满足城市现代化的要求,进而创造出新一代公共空间,满足人们日益丰富的生活需求。

参考文献:

[1]何晓佑,谢云峰.人性化设计[M].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2001.

[2]傅刚,费菁.都市生活[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0.

[3]邵龙,赵晓龙.走进人性化空间[M].石家庄:河北美术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