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县级电力调控的信息管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12-22
/ 1

浅论县级电力调控的信息管理

金海东谢颖怡

(国网浙江宁海县供电公司浙江宁波315600)

摘要:电力调控涉及到电网运行的各个方面。由于涉及面广,涉及程度深,使电力调控所采用的相关数据信息非常大。日常工作中一部分信息仍旧使用传统的纸质文档形式,一部分已经使用电子数据形式。但这些数据都没有很好地进行关联,造成了日常使用时的麻烦。本文以县一级电力调控为例,针对这一现象,提出全面信息化模式,使用计算机技术进行电力调控信息存储、关联,实现信息高效管理。

电力调控是电网的中枢控制系统,控制着电网从发电、输电、变电、配电等的每一个环节,可见电力调度是技术密集型部门。无论是日常工作还是紧急事故处理,都需要信息。基础信息是否完整准确以及提取是否迅速灵活决定了电力调控是否准确高效。而电力调控工作的高效准确与否关系到整个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和用户的用电可靠性,因此责任重大。为了保证电力调控能准确及时地处理日常工作,需要有一个可靠的信息库能随时准确地提供所需信息。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构建出信息库的目标比较容易实现。经多进行计算机技术比较。决定选用基于WEB技术,后台为数据库的模式来实现信息库的构想。WEB技术具有开放性和实用性好的优点。局域网中不同工作电脑都可以很方便浏览。也可以用不同电脑进行旧资料更新和新资料上传。符合电力调控所需的分布式信息收集和准确及时更新的最新信息。因此和以前原始的资料手工查找有了很大的进步,满足了日渐繁忙的电力调控工作,减轻了电力调控员的工作量,实现了更加准确及时的信息更新,进一步保障了电网安全稳定运行。

1县级电力调控信息的种类

电力调控所需信息种类繁多,大体可分为两类:第一类是电气设备自动通过电网SCADA系统存储并上传的设备运行状况信息,此类信息由于经过传感器采集,通信网络传输,计算机计算存储,提供历史数据和实时数据提取查询,可见已经完全信息化了。不作为本文的研究对象。第二类是日常工作所需信息,这类信息种类很多,存储方式也很多。工作需要时,常以手工翻阅或点击计算机文件夹的形式进行查询。具体可分为如下几种:(1)调控规程及变电安全规程。调控所有操作和业务流程都要严格按照这两本规程执行,否则容易引起事故。(2)调控日志。记录所有电网发生的事故和处理流程,里面内容丰富。可以提炼出多种信息。(3)运行方式专职提供的资料,如:配网线路联络表。事故处理时,经常会遇到需要转移负荷的情况,配网线路联络表是调整电网运行方式,重新分配负荷的必备资料。还有N-1负荷限制表、超电网供电能力限电序位表、低周减载序位表等。(4)继电保护专职提供的资料:变电站及线路继电保护整定单。这样调控员就会明确电气设备的二次系统的动作条件配置。(5)变电站典型操作票。是调度令的后续操作分解指令票的规范。因每个变电站设备不一样,典型操作票也会有区别,因此会时常翻阅。(6)变电站运行规程。这是汇集变电站现场设备参数的资料。有利于调控员熟悉现场设备性能。作出科学合理的现场设备故障判断。(7)各种规章制度。包括业务流程的规定以及新的业务内容。

2县级电力调控信息管理模式

电力调控的信息来源于相关专职和部门。信息来源比较分散,信息载体多样化,信息结构松散,信息查询效率低,信息更新慢。传统的做法是打印成纸质文件进行存档,查询时要手工翻阅,往往会出现耗时较长,信息没有及时更新导致无法使用的情况。根据以上情况,本文研究了基于WEB和数据库技术的信息管理模式。实现了信息管理的无纸化,利用网络建立从信息生成端到用户端的快速传输渠道,并且建立了相关信息的关联网络,有利于快速查询。

2.1县级电力调控数据流程图

图2

本文以变电站为单位建立主要导航入口。通过变电站来关联变电站典型操作票、变电站运行规程、变电站典型事故处理、运行方案、继电保护配置以及相关进线出线等。这些信息都与变电工区、供电所以及专职相关联,上传的最新信息能及时存储在系统里。其中变电站典型事故处理和进出线的状态可以根据电网运行的变化实时调整。每种典型事故处理是在与之相对应的电网运行状态下编制的,当电网运行状态改变时,相应的典型事故处理方案自动与其关联。进线状态改变时,由于上级电网不一样,此时会造成下一级出线联络潮流过大,禁止联络。这种情况下,系统也会自动判断联络功能是否可行。这功能的实现可以有利于调控员的高效分析当前电网状态做出科学合理的决策,保障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

3总结

通过对电力调控信息管理的创新,使信息充分电子化,并得了到了有机整合。极大地提高了电力调控日常工作处理效率,减轻了调控员的工作量,增强了电力调控的安全保障。

参考文献:

[1]郑伟尤志电力调度信息台账精益化管理[J].中国电力企业管理2014(19)

[2]黄春关于电力调度系统信息化的研究[J].广东科技2013(18)

[3]张平天电力调度管理信息系统中信息技术的应用研究201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