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氧化碳中毒患者的急救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12-22
/ 2

一氧化碳中毒患者的急救

李晓龙

李晓龙

(黑河市第二人民医院急诊科黑龙江黑河164300)

【摘要】目的:探讨一氧化碳中毒患者采用急诊急救绿色通道的临床应用。方法选择本院收治的一氧化碳中毒患者21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绿色通道急救,评价其临床应用价值。结果绿色通道急救反应时间短、急诊处理快。结论绿色通道急诊急救一氧化碳中毒措施疗效好、用时少,值得基层医院推广使用。

【关键词】绿色通道急诊急救;一氧化碳中毒

【中图分类号】R459.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4)26-0124-02

急诊急救绿色通道是医院为抢救危重症病患而开设的快速高效的急救服务系统。它涵盖了急诊室、抢救室、手术室、重症监护病房(ICU)、药房、输血科、急诊检验和影像科等科室参与[1]。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是临床急诊急救中常遇到的一种以严重低氧血症为特征的急危重症。若不能及时纠正缺氧,轻则导致患者心、脑等重要脏器组织功能受损,重则可导致患者猝死。我院为提高危重患者的治愈率建立了急诊急救绿色通道后,不仅在有效的时间内抢救了患者的生命,而且有效的降低了一氧化碳中毒所导致的并发症。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12年1月-2014年12月本院收治的一氧化碳中毒患者21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11例,女10例。年龄8-75岁,平均年龄40.1岁。根据患者有CO接触史、突然昏迷、皮肤黏膜樱桃红色等标准诊断为急性一氧化碳中毒。中毒原因包括冬季用煤炭生火取暖或使用燃气热水器沐浴而室内通风不良或患者利用煤气轻生。其临床表现为头晕、头痛、乏力、心悸、恶心、呕吐及视力模糊。严重者可见皮肤呈樱桃红色、呼吸及脉搏加快、四肢张力增强、意识障碍、处于深昏迷状态,最终可因肺衰或心衰而死亡。

1.2分级标准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血中碳氧血红蛋白(HBCO)呈阳性反应。轻度中毒血液HBCO浓度为10%~30%,中度中毒血液HBCO浓度为30%~40%,重度中毒血液COHB浓度可高达50%。

1.3绿色通道急诊急救的治疗措施

1.3.1院前急救迅速将患者转移至通风良好的室外,现让患者呼吸到新鲜空气;给予患者必要的保温措施和吸氧;呼吸微弱或停止呼吸的患者,必须立即进行人工呼吸,保持呼吸道通畅。到达急诊科后通过床旁彩超、血液检测、X线机、心电监控仪等对患者进行必要的实验室检查。

1.3.2迅速纠正缺氧状态吸入氧气可加速COHb解离,增加CO的排出。轻度中毒者给予鼻导管或面罩低流量给氧。中度或高度中毒给予患者佩戴专用吸氧面罩进行吸氧治疗,采用浓度为35%氧气,流量为8-10L/min进行高流量给氧,时间不超过24小时。高浓度高流量氧气治疗能增加血液中溶解氧,提高动脉血氧分压,增大毛细血管内的氧向细胞内弥散的能力,可迅速纠正组织缺氧。若患者呼吸停止时,应使用呼吸兴奋剂并及早进行人工呼吸或使用呼吸机。

1.3.3防治脑水肿严重中毒后,脑水肿可在24~48h发展到高峰。脱水疗法可促进脑细胞代谢、抗炎、降低患者的脑水肿。目前最常用的是20%甘露醇,静脉快速滴注。待2~3天后颅压增高现象好转,可减量。也可注射呋塞米脱水。三磷酸腺苷、肾上腺糖皮质激素如地塞米松也有助于缓解脑水肿。如有频繁抽搐,目前首选药是地西泮,10-20mg静注,若不好转4-6小时内可重复使用。抽搐停止后再静滴苯妥英。

1.3.4治疗感染和控制高热昏迷若超过24小时应作咽拭子、血、尿培养,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高热能影响脑功能,可采用头部冰帽、体表冰袋等物理方法进行降温,使体温保持在32℃左右。如降温过程中出现寒战或体温下降困难时,可用冬眠药物。

1.3.5促进脑细胞代谢应用能量合剂,常用药物有三磷酸腺苷、辅酶A、细胞色素C和大量维生素C等。

1.3.6防治并发症和后发症昏迷期间护理工作非常重要。定时翻身以防发生压疮和肺炎。注意营养,必要时鼻饲。急性CO中毒患者从昏迷中苏醒后,应尽可能休息观察2周,以防神经系统和心脏后发症的发生。如有后发症,给予相应治疗。

1.4观察分析指标及疗效判断急诊室处理时间、特殊检查时间、出现意识时间、意识清醒时间、并发症及死亡情况。疗效判断①治愈:意识恢复正常,症状体征消失,无后遗症及并发症,脑电图正常,生活完全自理,日常活动不受限。②好转:意识清楚,体征基本消失或遗留某些后遗症,脑电图大致恢复正常水平,生活部分自理,日常工作轻度受限。③无效:昏迷程度及体征无改善,脑电图仍然异常,病情加重或死亡。总有效率=治愈+好转。

1.5采用SPSS13.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百分数表示。

2结果

绿色通道急救反应时间短,患者出现意识的时间为1.2-1.8h;意识清醒时间为3.7-4.7h;急诊处理时间15-30min;特殊检查时间25-36min。治愈76.2%(16/21);好转19.0%(4/21);无效4.8%(1/21),此例患者为重度一氧化碳中毒患者,采用积极治疗后病情没有好转,转院采用高压氧舱治疗,意识逐渐恢复,疾病得到有效控制。总有效率高达95.2%。

3讨论

一氧化碳又被称之为煤气,其属于一种无色、无味、无刺激性的气体。人体吸人高浓度的一氧化碳后因CO与体内血红蛋白亲和力比氧与血红蛋白亲和力大300倍左右,使碳氧血红蛋白不能进行氧合,血液失去携带氧的功能,引起全身组织缺氧,特别是脑缺氧,从而导致一氧化碳中毒[2]。中毒患者发病最急、病情最重、变化最快、危险性最大、死亡率最高。实施绿色急诊急救通道,采用相应的急救措施,如院前急救、常规治疗及高流量吸氧治疗的方法,能够明显的降低急救时间、急诊室处理时间、特殊检查时间、恢复意识时间,并能增加治疗疗效,由本次课题可知其治愈率为76.2%、好转率为19.0%,总有效率高达95.2%。

综上所述,急诊急救绿色通道治疗一氧化碳中毒缩短了抢救时间,提高了救治效率,为患者争取到最佳治疗时机,值得基层医院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魏中兴.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急救的临床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33):129-130.

[2]杜寨,肖承昊,胡美云.急诊绿色通道在抢救一氧化碳中毒患者中的应用及效果[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3,10(21):2801-2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