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牵正散加减贴敷治疗急性面神经麻痹65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03-13
/ 1

中药牵正散加减贴敷治疗急性面神经麻痹65例

杨蔚

杨蔚(浙江省金华市金东区赤松镇中心卫生院321022)

【摘要】目的探讨急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治疗方法。方法对65例急性面神经麻痹用牵正膏加减贴敷治疗。结果有效率高达98.47%。结论牵正散为主方治疗急性面神经麻痹有积极临床意义。

【关键词】急性面神经麻痹外敷疗法牵正散

【中图分类号】R24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2)03-0235-02

急性面神经麻痹是临床常见病,是颈乳突孔内面神经的急性非化脓性炎性反应所致;又称Bell麻痹。笔者自2008年以来,采用牵正膏为主方治疗65例急性面神经麻痹患者,取得良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65例患者均为我院门诊确诊为急性面神经麻痹的患者。其中女29例,男36例;年龄16~70岁,病变均为一侧性;病程1~7d。

1.2诊断标准依据《实用中西医结合诊断治疗学》[1]中“面神经炎”诊断标准确诊为周围性面神经麻痹。起病突然,每在睡眠醒来时发现单侧面部板滞、麻木、瘫痪、不能蹙眉、皱眉、露齿、鼓颊等动作,漱口漏水,眼睑闭合不全,迎风流泪,口角歪向健侧,额纹消失或变浅,眼裂增宽,鼓腮时单侧口角漏气。部分患者初起还有耳后、耳前及面部疼痛,或伴患侧舌前2/3味觉减退或消失,听觉过敏。

2治疗方法

2.1药物制备中药牵正散加减白附子20g、全蝎15g、白僵蚕15g、樟脑15g、细辛6g。将上药烘干后研成粉末,过120筛目加香油或其他油脂调成膏状,装入瓷桶中备用。

2.2使用方法将透气医用胶布剪成圆形,直径约2cm。取上药摊在胶布上,厚约0.3cm—0.5cm,外敷患侧,1天换药1次。治疗期间停用其它药物。

3疗效分析

3.1疗效标准参照《临床常见病诊疗标准》[2]制定疗效标准。症状与体征完全消失,口、眼及面部肌肉活动自如,神经系统检查功能恢复正常为痊愈。症状与体征基本消失,口、眼及面部肌肉基本活动自如,神经系统检查功能基本恢复正常为显效。症状与体征有一定好转,口、眼及面部肌肉活动有所改善,神经系统检查功能恢复较差为有效。症状与体征无改善,神经系统检查功能无恢复为无效。

3.2治疗结果本组65例,疗程4—11d,平均7d。痊愈53例(81.53%),显效及有效11(16.94%),无效1例(1.53%),总有效率98.47%。

3.3典型病例患者吴某,男,36岁,20100725就诊。患者3d前晨起发现左面部麻木,口向右歪。来我院就诊。查体:左侧面部麻木,不能作蹙眉,皱眉等动作,左额纹消失,左眼不能闭合,左鼻唇沟平坦,口向右歪,左口角漏气漏水。诊断:左侧急性面神经麻痹。按上述方法治疗6d痊愈。

4体会

急性面神经麻痹,属于中医学的“口眼歪斜”“面瘫”等范畴。中医学认为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是由于患者卫阳失调,脉络空虚,风邪侵袭少阳阳明脉络导致经气阻滞,经筋失养,筋脉肌肉纵缓不收而发病。方中选用白附子辛温升散,长于治头面之风,祛风化痰通络;全蝎、白僵蚕祛风止痉,其中白僵蚕并有化痰作用,全蝎又善通络;樟脑通窍止痛,细辛祛风通络。以上诸药相配,药力直走头面经络,直达病所。

参考文献

[1]陈贵廷,杨思澎.实用中西医结合诊断治疗学.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1.

[2]陶天遵.临床常见疾病诊疗标准.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