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科特殊性炎症的诊断与治疗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12-22
/ 2

眼科特殊性炎症的诊断与治疗

张少伟

张少伟(大庆油田总医院集团庆虹桥医院163000)

【中图分类号】R77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2)22-0401-02

【摘要】目的讨论眼科特殊性炎症的诊断与治疗。方法根据患者临床表现结合检查结果进行诊断并治疗。结论眼眶真菌病多由邻近结构蔓延而来,特别是鼻窦病变。感染眼眶的真菌,除以上所述的放线菌外,还可有毛真菌、曲真菌、念珠菌、隐球菌等,这些真菌侵犯眼眶的基本病理过程为炎性肉芽肿,引起类似于放线菌病的临床症状。

【关键词】眶结核性骨膜骨髓炎眶结核眶梅毒眶放线菌病诊断治疗

眼科特殊性炎症包括:眶结核性骨膜骨髓炎、眶结核、眶梅毒、眶放线菌病、真菌感染、眶内寄生虫病等,经过临床实践,现对这几种炎症的临床表现、诊断要点及治疗方案汇报如下。

1眶结核性骨膜骨髓炎

原发性结核性骨膜骨髓炎很少发生在眼眶,一般是由邻近结构蔓延而来,如眼球、泪腺结核。先侵犯骨膜,继而骨髓。由结核菌血行播散引起的骨膜骨髓炎更为少见。本病好发于儿童和青年人,外伤常为诱因。多发生在眼眶外上和外下部分,呈慢性过程,最终由皮肤破溃,形成瘘道,久治不愈。

1.1临床表现

1.1.1眶缘局部轻度充血、水肿。

1.1.2扪诊可发现骨膜肥厚、压痛,或有波动感。

1.1.3骨膜骨髓炎症形成干酪样物、液化,沿眼眶壁向前引流至皮下,扁平隆起,形成寒性脓肿,缺乏明显的充血水肿,有波动感。

1.1.4皮下脓肿破溃形成瘘道,经常溢出米泔样液。破口屡愈屡溃,增长多量瘢痕组织,与骨膜粘连,引起眼睑外翻,后期仍需整形。

1.2诊断要点

1.2.1根据眶部的局部改变,骨膜增厚,寒性脓肿。

1.2.2有瘘道液体,米泔样,内有结核杆菌。

1.2.3CT显示眶骨破坏。

1.3治疗方案及原则

1.3.1应用抗结核类药物。

1.3.2手术引流取出病变组织。

2眶结核

眶结核是由结核杆菌引起的软组织干酪坏死性肉芽肿,在我国已经非常少见。细菌来源可以是血行播散,也可由邻近结构蔓延,如鼻窦结核。病变区周边部肉芽组织增生,炎症细胞、类上皮样细胞和郎罕细胞浸润。病变区中央部干酪样变。最后病灶纤维化或钙化。

2.1临床表现

2.1.1眶内结核多发生于泪腺,引起泪腺肿大,在眶外上角可扪及,无明显疼痛。

2.1.2结核杆菌侵犯眼外肌、肌肉肿大,可引起眼球运动障碍、复视。

2.1.3眶软组织大范围受侵犯,引起无痛性渐进性眼球突出。

2.2诊断要点

2.2.1结核杆菌素试验身体其他部位有结核病灶,结核杆菌素试验阳性,可作为诊断参考。

2.2.2影像学检查CT和超声显示泪腺肿大、眼外肌肿大,或眶内肿块。

2.3治疗方案及原则

药物治疗同结核性骨膜骨髓炎。

3眶梅毒

梅毒螺旋体侵入人体,可分布于各种组织结构内,经过下疳期、梅毒疹期而至晚期梅毒。晚期病变不仅发生于黏膜皮肤,还可侵犯人体各种组织结构,偶见于眼眶,发生眶梅毒性骨膜炎和树胶肿。

3.1临床表现

3.1.1局部病变处疼痛及压痛,有时有三叉神经痛。

3.1.2如病变侵犯视神经,会导致视力减退,视乳头水肿、萎缩。

3.1.3梅毒性树胶肿位于眶深部,可引起眼球向前突出,位于前部则向一侧移位。

3.1.4病变侵犯眼外肌,发生眼球转动受限及复视。

3.2诊断要点

3.2.1传染史冶游史,并有下疳、皮疹过程。

3.2.2血清检验梅毒血清检验阳性。

3.2.3典型的临床表现。

3.2.4影像学检查骨膜肥厚,骨破坏,眶内软组织块影。

3.3治疗方案及原则

采用驱梅疗法。

4眶放线菌病

原发于眼眶的放线菌病甚为少见,多由鼻窦感染蔓延而来,也可由口腔病灶沿上颌骨表面蔓延至眼眶,偶见穿通伤直接感染所致。病变基本形式为慢性肉芽肿,向周围组织浸润。

4.1临床表现

4.1.1炎症发生于眼球后时,可引起眼球向前突出。病变侵犯眼眶前部时,则使眼球向一侧移位。由于病变多由筛窦继发感染所致,因此眼球向颞侧移位。

4.1.2病变位于眶前部时,可扪及眶内硬性肿物。

4.1.3皮肤破溃可形成瘘道。

4.1.4当病变侵犯眼外肌、眼球运动神经时,或因机械性障碍可引起眼球运动受限及复视。

4.1.5病变由眶上裂向颅内蔓延,可侵犯脑膜引起脑膜炎、脑脓肿而危及生命。

4.2诊断要点

4.2.1有鼻窦、口腔病灶。

4.2.2瘘道引流液中发现放线菌。

4.3治疗方案及原则

4.3.1应用抗真菌药物。

4.3.2肉芽肿性病变久治不愈时,应予手术切除。

5真菌感染

真菌广泛存在于空气、土壤以及腐质物中。当人体抵抗力降低时,可发生真菌病。眼眶真菌病多由邻近结构蔓延而来,特别是鼻窦病变。感染眼眶的真菌,除以上所述的放线菌外,还可有毛真菌、曲真菌、念珠菌、隐球菌等,这些真菌侵犯眼眶的基本病理过程为炎性肉芽肿,引起类似于放线菌病的临床症状。

5.1临床表现

5.1.1一般眶真菌病引起的疼痛不明显,但毛真菌病的眼眶及眶周可有疼痛,所有的真菌病向颅内蔓延,均可引起剧烈头痛。

5.1.2真菌肉芽肿侵犯眶尖部可导致眶尖综合征,引起眼外肌麻痺、眼球突出和视力下降,视乳头水肿或萎缩。

5.1.3眶前部感染时,眼球向对侧移位,并可扪及肿物。肿物与皮肤粘连。

5.1.4皮肤破溃后形成瘘道,溢出脓液。

5.2诊断要点

5.2.1瘘道溢出的液体内可发现真菌。

5.2.2CT扫描显示眶内软组织肿块,并与鼻窦病变相连。

5.2.3鼻窦或口腔可有类似病变。

5.3治疗方案及原则

5.3.1应用抗真菌药物。

5.3.2一同切除眼眶及邻近结构病变。

6眶内寄生虫病

蛆是苍蝇的幼虫,有的蝇种可穿过完整的皮肤或结膜,将虫卵产于皮下或结膜下,或产在原有的化脓灶内,孵化成幼虫,或穿过表层组织,排出于体外,或向深层移动,侵入眼眶。幼虫积聚于眶内,吞噬眶内组织,形成化脓性腔隙,最终形成瘘道,将幼虫排出。

6.1临床表现

6.1.1患者多居住在卫生条件差、苍蝇积聚的环境内。患者的眶及结膜有慢性化脓性灶。

6.1.2经常鼻部及两侧眼眶均受侵犯。

6.1.3急性化脓性有明显的急性化脓性炎症症状,包括红肿热痛、且艮球突出、眼球运动障碍。

6.1.4结膜或眼睑皮下脓肿破溃后形成瘘道,伴有恶臭,且有幼虫排出。

6.2诊断要点

6.2.1有周围和局部发病环境。

6.2.2结膜或皮下发现虫卵或幼虫。

6.2.3B型超声探查显示病灶杂乱回声,且有自发运动。

6.2.4瘘道排出物为恶臭脓液及幼虫。

6.3治疗方案及原则

6.3.1排除病原体窥见结膜或皮下虫卵、幼虫时,应切开排除。

6.3.2切开冲洗脓肿形成后应切开,包括瘘道在内,用5%石炭酸水彻底冲洗,将虫卵、幼虫以及脓液坏死组织冲出。

6.3.3应用抗菌药物,辅助治疗继发感染。

参考文献

[1]北京协和医院主编《眼科诊疗常规》,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P28.

[2]李凤鸣.中华眼科学(第二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

[3]杨德旺.眼科治疗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