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幼儿自我保护意识的培养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3-13
/ 2

浅谈幼儿自我保护意识的培养

由晓慧

密山市明德幼儿园由晓慧

幼儿期的孩子年龄小、好奇心强、活泼好动,什么都想摸一摸看一看,但又缺乏生活经验,自我保护意识较差,常常会做出一些不能预知危险后果的事情。我们先来看组数据:在中国,每年有超过50000名儿童因意外伤害而死亡,平均每天150个。儿童意外伤害如今已是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首位原因。据统计,我国每年有20万儿童因为意外伤害死亡,占儿童死亡数量的1/3。其中,溺水、火灾、交通、坠楼等原因造成儿童伤害事故急剧上升。作为幼儿教师,保护幼儿的安全和健康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但我们不可能时时刻刻都在幼儿身边保护他们,所以,加强幼儿自我保护意识的培养刻不容缓。

一、普及生活常识

幼儿由于缺乏生活经验,常常对事物不会评估其危险性,所以我们可以向幼儿普及生活常识。如热水、药品是幼儿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的物品。杯里的热水会因为幼儿不会判断而造成烫伤,花花绿绿的药品会让幼儿误认为是糖豆而吃进肚里。教师可组织专门的讨论活动,倒一杯热水、拿来一些药品,请幼儿讨论一下,从而学会一些自我保护的技能。通过生活中的一些小常识,提高幼儿分析、判断的能力,为幼儿准备一些画有安全与危险事物的小图,请幼儿自己来区分哪些是安全的,哪些是危险的,提高幼儿判断事物的能力,增强幼儿对事情的预见性,防止悲剧的发生。

二、创设安全环境

作为幼儿玩耍和学习的地方,幼儿园的环境必须是安全适宜的。在安全设施方面,幼儿园应以预防安全问题发生为主要原则,开展层层排查工作,提早发现消除不安全因素,对于消防、电气、安保等重要安全设施,定期聘请专业人员规划设计并实施专项整改,确保每个项目、每个角落不留隐患。在安全制度方面,门卫坚守门口岗位,负责园门口的安全防范工作;值班领导坚守园门口,管理圆内的安全工作;保健医生定期对幼儿进行体检;家长使用接送卡一对一接、送幼儿放学、上学,杜绝外来人员进入幼儿园。在饮食安全方面,严格供货管理,保证食材安全;食堂工作人员严格实行清洁卫生标准并做好个人卫生;进餐时,当班教师要注意食物温度和正确进食方式,防止烫伤幼儿和异物进入气管。在日常安全方面,在危险处贴上警示标志提醒幼儿,如在饮水机贴上注意烫伤,在楼梯间贴上请勿嬉戏打闹,在插座贴上小心触电,制作110、119、120等标记。

三、开展安全教育主题活动

为了小孩子能及早地接触社会、了解社会,逐渐锻炼社会能力,自觉抵制一些不良因素的影响,邀请警察及消防员对幼儿进行相关的讲座。对于“在校门口有陌生人给你吃东西怎么办?”、“在马路上能否踢足球?”、“在步行上学或回家途中应当怎样注意交通安全?”、“发生火灾时如何逃生”、“怎么使用消防器材”……等基础安全问题,警察和消防员逐一做相关指导,与幼儿开展生动有趣的互动学习。通过观看安全教育视频,向幼儿普及关于安全自我保护的知识,提高安全防范意识。进行地震逃生、火灾逃生等实战演习,让幼儿感受到危机感,掌握基本逃生技能,提高应对突发状况的能力。

四、协同家长培养幼儿安全意识

想要更好的提高幼儿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家长与教师的配合是密不可分的,因为有很多安全教育和家庭生活息息相关的。俗话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有些工作,在老师和家长相互配合的情况下效果才更加有效。要考虑他们生活、学习的每一个环节,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和监管,不能存在丝毫疏漏,才能进行全方位的安全教育。在幼儿入睡前,家长可以给其讲一个简单易懂的安全教育小故事。由于幼儿的模仿性强,所以家长需做到言传身教,时时刻刻做到榜样示范作用,并养成和孩子一起学习安全知识的习惯。

五、合理培养,不过分保护

孩子幼儿时期接受的教育对其安全意识和规则意识的养成有着直接影响,但是合理的教育才能使其更好得发展。有些家长和教师为了避免幼儿受到伤害,往往对幼儿过度束缚,在幼儿园里教师不允许幼儿追逐打闹,推来搡去,在家里,家长不允许幼儿玩水、不许触摸电器,让幼儿没有了自由,教师和家长想尽一切办法去避免孩子受到伤害,什么都替他做主,帮他做,把最好的给他,不让他受到一点委屈。但事实是,强大的保护层,却让孩子丧失了自己长出铠甲的能力。凡事都要先想一想要不要做,这样做对不对,这种方式虽然能让幼儿远离危险,但是却捆绑了幼儿的思维和行动,最好的方式应该让幼儿形成自我保护的习惯。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让幼儿从思想上正确的认识到什么是对,什么是错,而不是在幼儿不理解的情况下进行强化。当幼儿对世界开始好奇,对做事情非常渴望的时候,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尽量给他们自己动手尝试新鲜事物的机会,根据幼儿的情况,适当的给予他们发展的空间,不要放任不管,让幼儿有被忽视的感觉,也不要过度保护,让幼儿产生依赖或者被逼迫的感觉,这才是对他们最好的爱和保护。家长和教师可以进行配合式教育,教育幼儿过马路要走斑马线、步行要走人行道、不要跟陌生人说话、不要玩火玩水等安全常识,在教育的同时一定要将一切潜在的危害给幼儿讲清楚,让幼儿意识到这些事情的危险性,使幼儿达到真正理解的目的。只要教师和家长两方合理配合,长期的坚持下去幼儿的安全意识自然也会日益提高的。

总之,幼儿园一定要将幼儿的自我保护放在第一位,教师的外在保护治标不治本,身为幼儿教师必须做到在各种活动和日常生活中对幼儿时时刻刻进行安全意识的教育。加强幼儿自我保护意识的培养是至关重要的,它关系到每个幼儿的安全,关系到每个家庭的幸福。我们要做的不仅仅是关心幼儿、呵护幼儿,我们更应当做到的是防患于未然,带走幼儿身边的不安全因素,让危险远离幼儿。只有让幼儿真正的形成自律,才能使幼儿安全、健康、快乐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