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后溪穴治疗颈型颈椎病临床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05-15
/ 2

针刺后溪穴治疗颈型颈椎病临床观察

李千里

李千里

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河南省骨科医院河南洛阳471002

【摘要】目的观察针刺后溪穴治疗颈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100例患者,分为传统治疗组和后溪为主治疗组,观察两组治疗前后颈型颈椎病临床症状体征评分及疗效。结果治疗组显效率76、0%,总有效率96、0%;对照组显效率60、0%,总有效率82、0%,经卡方检验,两组显效率、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后溪穴为主治疗颈型颈椎病的针刺疗法更具优势,能明显提高疗效。

【关键词】针刺;后溪穴;治疗;颈椎病

【中图分类号】R853.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276-7808(2015)-05-198-01

后溪穴最早见于《黄帝内经?灵枢?本输》篇,为手太阳小肠经腧穴,又为八脉交会之一。通于督脉小肠经,有舒经利窍、宁神之功。其功能为:通督脉,泻心火,壮阳气,调颈椎,利眼目,正脊椎。显然是治疗颈椎病要穴。与传统颈夹脊穴治颈椎病治疗效果比较探讨,从而更利解除患者痛苦,对医者来说是一个追求。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1年7月至2012年6月,我院康复科中心治疗区就诊的颈型颈椎病100例患者,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50例。治疗组男21例,女29例;年龄22-64岁;平均病程32d。对照组男23例,女27例;年龄24-62岁;平均病程34d。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诊断标准

依据赵定麟《现代颈椎病学》中关于颈型颈椎病的诊断标准执行。①主诉颈、肩及枕部疼痛等感觉异常,并伴有相应的压痛点及颈部生僵直状。②x线摄片上显示颈椎曲度改变,颈椎侧位片上可显示椎体间关节不稳与松动(钩椎关节间隙不等,或关节突关节双影改变);MR成像显示椎间盘变性或后突征。③主要除外颈部扭伤、肩周炎、风湿性肌纤维炎、癔症性及其他非颈椎间盘退变所致的颈肩部疼痛。

1、3纳入标准

①依据《现代颈椎病学》确诊为颈型颈椎病的患者。②观察期内未采取其他治疗方法的患者。

1、4排除标准

参考《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将下列几条列为排除标准。①不符合病例纳入标准者。②合并有严重心、肺、肝、肾等系统疾病的。③妊娠期妇女。④颈椎骨折、脱位、肿瘤、结核等占位病变。

2、治疗方法

2、1治疗组

取后溪穴为主穴;辅穴:列缺;配穴:从内关、劳宫、大陵中视情况选一二穴。

2、2对照组

取颈C4-7夹脊穴。

2、3操作方法

两组均常规消毒,除列缺穴平刺外,均垂直进针,0、3-0、8寸。对照组:静坐留针30min。治疗组:针刺后,令其在治疗区散步30min后出针。

两组治疗均为1次/d,7d为1疗程,观察。

3、治疗效果

3、1观察指标

临床症状、体征评分参照颈椎病临床评价量表项目和评分标准以及《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拟定颈型颈椎病主要症状、体征分级量化积分表。

VAS评分:疼痛计分在一个长10cm的视觉量尺上对临床症状进行自我评价,0代表没有任何颈部不适,10代表最大程度的症状和不适感,所得到的自我评价得分,即VAS评分。

3、2疗效标准

显效:症状、体征积分减少≥70%

有效:症状、体征积分减少≥30%,<70%

无效:症状、体征积分减少<30%。

3、3统计学方法

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采用多样本均数比较及两两比较,进行相关分析等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用卡方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4治疗结果

3、4、1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组显效率76、0%,总有效率为96、0%;对照组显效率60、0%,总有效率为82、0%,经卡方检验,两组显效率、总有效率比较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表明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详见表1。

表1两组临床疗效比较[n%]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1)P<0、05;与对照组比较2)P<0、05

4讨论

颈椎病是指颈椎间盘突出、颈椎骨质增生以及颈部损伤等引起脊柱内外平衡失衡,刺激或压迫颈部血管、神经、脊髓而产生一系列症状。临床上常分为:颈型颈椎病、神经根型颈椎病、椎动脉型颈椎病、脊髓型颈椎病、交感型颈椎病、混合型颈椎病等类型。祖国医学关于颈椎病的论述,散见于“痹证”、“痿证”、“头痛”、“眩晕”、“项强”、“项筋急”和“项肩痛”等。如《素问?逆调论》说:“骨痹,是人当挛节也。……人之肉苟者,虽近衣絮,犹尚苛也,是谓何疾?……曰:荣气虚,卫气实也,荣气虚则不仁,卫气虚则不用,荣卫俱虚,则不仁不用,肉如故也,人身与志不相有,曰死”。可见,我国古人和先贤对颈椎病重视。我们根据中医理论辨证分型为:血瘀型、风寒型、肝肾虚型等。颈型颈椎病多属于血瘀型,患者有明显的外伤史,发病急,颈项痛有定处,强迫体位,活动受限。治宜活血祛瘀,通络止痛。部分属于风寒型,患者起病缓慢,颈项痛有定处,上肢麻木,冷痹,症状的轻重与气候有关。治宜温经通络,祛风散寒。

我们在临床中选后溪穴作为主穴,后溪穴为手太阳小肠经腧穴所注为“输”,有止痹痛、散风寒、祛风湿、通经络之功,又为八脉交会之一,通于督脉。主治头顶、项肩部、腰腿部、肘臂小指拘急疼痛等。另外,疼痛为情志病,心主神志,小肠经与心经相表里,而后溪穴为小肠经穴位,可调心经之气,具有清心安神之功。辅穴选用列缺穴,列缺系手太阴肺经络穴;八脉交会穴之一,通于任脉。《素问?六节藏象论》:“肺者,气之本”即肺气是一身之气的根本,调之则气畅。列缺络大肠,肺,辛金之脏;大肠,庚金之腑。金生水,肾属水,二金佐肾水。肾是真阳蛰藏的根本,补肾可固本。水生木,后溪系手太阳小肠所注为俞木,辅之自然。列缺通于任脉,后溪通于督脉,“可以分,可以合者也。分之以见阴阳之不杂,合之以见浑沦之无间,一而二,二而一也。”二者相辅相成。配穴内关、大陵、劳宫同为手厥阴心包络经穴。本经腧穴主治心、胸、胃、神志病以及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证。劳宫系手厥阴经所溜为“荥”,主治心痛;大陵系手厥阴经所注为“输”,心包经原穴,主治心痛;内关系手厥阴经络穴,八脉交会穴之一,通阴维脉,主治心痛、上肢痹痛。阴维脉与任脉会于颈部,选之有佐任脉之意。后溪系手太阳小肠经穴,手太阳小肠经多血少气;列缺系手太阴肺经穴,手太阴肺经多气少血。二者共用既补血补气又统调气血,血属阴、气属阳,阴阳平衡百病消。加之,让患者带针在生理活动范围内活动是增强和加大针感,针刺和运动二者相得益彰,故疗效满意。

参考文献:

[1]赵定麟。现代颈椎病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