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肾病综合征治疗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04-14
/ 2

小儿肾病综合征治疗探讨

陈丹张纯静

陈丹张纯静(河南省郑州市儿童医院肾脏风湿科450000)

【摘要】目的:对小儿肾病综合征的有效治疗方法进探讨。方法:选取我院在2014年1月到2015年1月所收治的小儿肾病综合征患者90名。利用随机原理把其分为两组,每组患者人数为45名,对照组采用单纯西药治,研究组采用中医分期辨证结合西医治疗,对两组合患者治疗的有效率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为85%,两组患者之间的差异在统计学上具有意义。

结论:中西医结合的方式在治疗小儿肾病综合征方面效果更加突出,相关的医疗机构应该加强对其的应用。

【关键词】小儿肾病综合征;治疗方法;治疗效果【中图分类号】R2【文献标号】A【文章编号】2095-7165(2015)07-0214-02

本文对小儿肾病综合征的治疗方法进行了探讨,通过本文研究可以发现,在治疗小儿肾病综合征过程中,中西结合的方式治疗效果最为明显,相关部门应该加强对其的重视。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90例患儿均系2014年1月-到2015年1月我院住院病人,诊断符合小儿肾病综合征诊断标准。按照住院先后顺序随机分为两组:中西医结合组(治疗组)44例,西医治疗组(对照组)46例;年龄最小10岁,最大14岁;入院时病程最长2年,最短5d。两组治疗前资料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西医治法:抗感染治疗,强的松采用中长程疗法,15-2mg/kg/日分3次服用,尿蛋白转阴后,巩固2一4周方始减量,以后改为15一2mg/kg(≤60mg/d)隔日早餐后顿服,继用4周。此后每4周总量减25-5mg直到停药。总疗程6-9个月,口服潘生丁、贝那普利、碳酸钙、双氢氯咪嚓、螺内酷等对症治疗。

中医治法:采用健脾益肾,利湿消肿,活血通络等辨证论治。

基本方:仙茅10-15g,淫羊蕾6-9g,炮附子3-6g,鹿角胶35g,黄茂9-15g,当归5-8g,丹参8-15g,白术3-7g,益母草9-15g,猪等5-9g,地龙3-Sg,泽泻6-9g,牛膝9-15g。全身高度浮肿的以健脾益肾,温阳利水的实脾饮加减。有呼吸道感染面目浮肿严重的应宣肺,上方加桑白皮、麻黄。对面色潮红,头晕,舌红,少苔,脉弦细等肝肾阴虚证候,以滋补肝肾,育阴凉血为主,选用金樱子、构祀、山英肉、天花粉、批把叶、知母、玄参、丹参。

13统计学处理本次研究中所有数据的获得以及分析均采用软件SPSS110,所有数据在统计学上均具有一定的意义。

2结果治疗组44例,临床治愈3N,完全缓解35例,部分缓解4例,未缓解2例,总有效率95.45%;对照组46例中,临床治愈3例,完全缓解29例,部分缓解5例,未缓解9例,总有效率80.43%。

3讨论原发性腹膜炎是小儿肾病综合征常见并发症之一,临床上常表现为发热、腹痛、腹部压痛、呕吐和腹泻等,无明显腹部肌紧张表现。年龄较小的患儿早期局部症状不典型,仅表现为发热、恶心、呕吐腹泻等,易误诊为急性胃炎、腹泻病,需引起重视。小儿肾病综合征易合并原发性腹膜炎主要原因为:①肾病综合征时血IgG水平明显下降(由于尿中丢失和T细胞介导IgM转化合成IgG减少),本组病例IgG也下降明显;②补体成分:特别是影响旁路激活补体的B因子下降;③白细胞功能下降血浆抑制正常白细胞吞噬功能,T细胞活性受抑制;④低转铁蛋白及低锌血症。另外体腔及皮下积液均为感染提供有利条件。原发性腹膜炎病原菌可经血液、淋巴管、胃肠道、生殖道等途径致腹腔感染。如疑有原发性腹膜炎存在时,应作腹腔穿刺液检查,进行细菌培养,以利于选择有效抗生素。

肾病综合征是由于各种原因导致肾小球基底膜通透性增高,血浆中大量蛋白质自尿中丢失引起的一组临床症候群,以大量蛋白尿、低蛋白血症、高脂血症及不同程度的水肿为特征,其中大量蛋白尿、低蛋白血症为必备条件。该病病程长,反复发作,迁延难愈,治疗颇为棘手。肾病综合征的中医辨治资料散见于中医学“尿浊”“水肿”等病症文献中,辨证治疗难度大,容易复发。肾病综合征以湿邪停聚为其重要病机,治疗应以祛湿为主。湿邪既是重要的致病因素,又是重要的病理产物。在肾病综合征的演变过程中,湿邪贯彻始终。首先,湿邪易阻遏气机,损伤阳气,影响机体气的升降出入及津液的正常运行,进而影响肺、脾、肾功能,致精微外泄;其次,肺、脾、肾功能失常,湿邪继续停滞为患,反过来影响气的运行,导致气滞、气郁、血癖、郁热,且湿邪、气郁、气滞、血癖、郁热互为因果,终使该病迁延反复难愈。内湿的产生与津液代谢失常密切相关。肝肾同源,肝主疏泄,肾主闭藏。若肝失疏泄,气机不畅,则肾失封藏,开阖失司,水无所主,津液运行失常可导致水肿产生。

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病例进行辨证论治时一应注意辨病和辨证相结合。分析标本,小儿肾病之本为脾肾阳虚,用激素后或病情发展出现的氮质血症、酸中毒、高血压时一表现的肝肾阴虚或阴虚阳亢的证候皆属标证。应分析哪些是激素的副作用,哪些是疾病的发展,采用不同的标、本治疗或标、本同治,直至病情缓解、症状消失,若无证可辨时一,为巩固治疗减少复发,仍需继续健脾益肾治疗1一2年。文献、实验及临床皆表明:滋阴泻火及温补脾肾药都有促激素而提高免疫功能、预防感染的作用叫。这样既可避免大量长期应用激素的副作用,又有预防激素诱发感染和复发肾病综合征的效果。在中医范畴内,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属于阴水病症,小儿发病主要是血疲、脾虚引起的。加减桂枝获菩汤中,黄茂、白术、党参能够健脾益气,桃仁、益母草可以活血化疲,桂枝、获菩、玻拍具有利水渗湿、温经通络的功效。诸药合用,能够促进蛋白的合成,提高血浆中蛋白的含量,从而起到降脂的目的。

综上所述,在小儿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中,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临床疗效更佳,患者各项生化指标明显改善,降低了不良反应发生率。

参考文献[1]刘喜红,易著文,黄丹琳,等.中西医结合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系统评价[J].医学临床研究,2012,24(4):549-554[2]吕彩兰,戴恩来,吴建军,等.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原发性肾病综合征随机对照试验的Meta分析[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2013,42(1):87-93,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