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岩土工程设计对岩土工程勘察工作的改进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12-22
/ 2

基于岩土工程设计对岩土工程勘察工作的改进

易蓓

四川世佳建筑设计有限责任公司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岩土工程项目也呈现出高速进步的态势,在岩土工程项目推进过程中,优化促进岩土工程设计和岩土工程勘察项目的融合,提升整体运行模式的市场价值,成为了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并且,优化运行工程设计和工程勘察的一体化模式,是市场经济发展进程下的必然趋势。本文从岩土工程设计和岩土工程勘察工作融合的时代必然性入手,对其一体化建构措施和改进路径展开了讨论,并在最后以工程案例为导出口,说明以岩土工程设计为先导对岩土勘察工作的改进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旨在为项目监管人员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意见。

关键词:岩土工程设计;勘察;一体化;改进

一、岩土工程设计和岩土工程勘查工作融合的必要性

岩土工程项目运行过程中,现场勘察工作是非常必要的工序之一,只有建立有效的勘察框架,才能对岩土工程项目的施工条件以及施工结构建立完整的运行框架,而在这个过程中,管理人员要针对具体问题建立对应的设计流程,确保设计结构中对岩土工程基础形式、边坡支护选型以及地基处理问题进行明确的标注,提升勘察项目和岩土工程设计框架的融合。工程管理人员要对具体情况建立有效的管控机制,确保整体发展结构符合需求,特别是在设计项目和勘察工作运行过程中,实现整体项目建筑工程结构以及土建框架符合标准[1]。

在岩土工程项目运行过程中,科学技术比较复杂,若是不能建立有效的科学框架,就会促进项目施工团队经验性和实践性的双向提升,管理人员利用岩土工程项目设计框架中对材料性质以及空间框架的处理方式,提高整体工程项目勘察的实际质量,不仅能有效升级岩土工程项目的处理措施,也能进一步优化整体岩土工程项目的实际质量。特别要注意的是,在岩土工程项目运行过程中,管理人员要针对具体的施工情况建立有效的处理机制,这就需要管理人员在错综复杂的项目结构操作过程中,提升管理机制和管理效果,升级工程设计和工程勘察工作的融合。

另外,岩土工程项目并不是一家企业独立运行的,需要勘察单位、设计单位以及施工检测单位、管理单位等共同协作,运行整体化操作框架和流程,这就需要管理人员给予各个环节必要的管控和处理,确保流程的衔接是有效的。然而,在实际项目运行过程中,各个环节存在一定的脱节现象,这就导致设计项目和具体勘察参数之间存在很大的差距,也会一定程度上影响岩土工程项目的实际质量,特别是设计人员不能针对实际情况和水文参数建立施工工艺和施工设备的优化选取,也就导致设计结构中对安全系数进行放大,导致资源的浪费。因此,管理人员要给予设计工作和勘察工作融合项目充分的认知,集中强化处理运行参数结构,提升规范化运行机制,顺利助推岩土工程项目的发展[2]。

二、建立岩土工程设计和岩土工程勘察工作一体化的措施

近几年来,针对岩土工程设计和岩土工程勘察项目的一体化设计理念不断普及,人们将其称为IDB模式,综合化的利用设计结构和勘察过程,提升岩土工程项目的技术含量,并且升级其专业性和科学性,促进勘察框架和设计结构的有机配合,真正提升工程项目中技术力量结构的运行机制,将工程项目的实际质量作为发展目标,提升整体参数结构和社会需求的贴和程度,并且优化升级技术含量以及安全管控措施。另外,在一体化项目框架建立过程中,管理人员要给予技术、安全、项目权责以及项目沟通机制相应的关注,提升综合化服务模式,利用设计框架提升工程勘察结果,真正实现一体化结构的效果,促进建设工程框架贴合于工程管理项目的需求,根据实际项目的特点以及组织结构的优化能力升级人员配置和勘察效果[3]。

三、利用岩土工程设计提升岩土工程勘察结果的路径

(一)强化市场定位运行机制

在岩土工程项目运行过程中,由于基础趋势和运行方式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要想实现设计结构和框架对勘察工作产生积极的影响,就要有效建立优化的市场分析机制,确保运行参数结构和管控机制符合标准。在建立岩土工程项目设计结构和岩土工程项目勘察融合的过程中,管理人员要充分考量市场的影响因素,确保对市场的参数结构进行集中的调研,建立贴合于市场运行结构的项目设计规划。管理人员要明确岩土工程项目的设计思维和理念,确保其符合市场定位,并对勘察设计企业进行工程结构的优化设计,在实际市场运行中,要针对不同的目标运行参数建立对应机制,提升目标市场的差异化管理结构,提升整体勘察参数和设计项目的运行能力,并且大力开展技术含量较高且技术具有创新点的项目规划,真正实现设计结构对勘察结果的优化影响,促进勘察项目能呈现出基本的工程概况,实现工程项目的良性发展[4]。另外,在岩土工程项目建立过程中,管理人员要针对设计优势进行集中的管理,确保前期设计过程对工程参数进行集中的挖掘,从而保证勘察运行的效果。

(二)强化组织结构和人员配置模式

对于岩土工程监管单位来说,要实现整体运行框架的升级,就要建立健全管控机制,确保人员和组织结构的合理化安排,只有建立有效的组织构架,才能充分发挥岩土工程项目设计结构对勘察运行的助推作用。在项目中,勘察单位要根据实际情况建立业务模型,提升其管理效率的同时,确保对风险项目建立有效预案,提高整体操作流程的安全性和稳定性。管理人员可以利用优化培训对国内外优秀的管理经验进行集中学习,建立强大的组织中心,顺利推进改革措施,保证岩土工程勘察企业以及设计单位能运行最优化的现代化企业组织框架,提升整体勘察设计和专业人员的资源配置,确保利用内部优化组合的形式,建立最健全完整的工程框架体系,助力岩土工程项目设计结构对勘察工程的正向影响[5]。

(三)强化工程运行工作基础架构

要对工程结构进行集中处理,促进工作基础框架符合经营管理机制,提升设计结构和勘察项目的融合措施,利用不同部门的职能建立健全工作运行流程,从设计阶段的运行,延伸到设备采购等基础项目,实现勘察参数的优化。

四、案例分析

本文以某地区的开发区岩土工程项目为例,场地环境在工程开展前,勘察单位对其进行数据收集,建筑为商业用楼,占地面积是218402平方米,由当地勘察单位进行实地勘察,勘察单位建议其高层部分利用CFG桩结构进行施工,而建筑的主建筑楼群以及地下建筑群要利用天然地基方案,但是设计参数和勘察参数存在一定的差异,甚至导致大面积停工,工期延误约三个月左右,补交勘察资料后,建筑专家组提出要利用砖基础以及大面积换填的方式对工程进行补救,而在这个过程中,公司利用专业的勘察单位和设计单位,进行了有效的技术交底,并且建立了全方位以及全过程质量监督机制,利用设计框架对施工勘察项目建立了有效的辅助作用,为企业解决了燃眉之急[6]。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岩土工程项目建立的过程中,管理人员要针对其具体操作流程建立具有针对性的管控机制,确保岩土工程的设计参数对勘察项目带来较为正向的影响作用,促进我国岩土工程项目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孔明飞.信息管理技术在岩土工程设计和施工中的应用[J].中华民居,2014,14(24):431-432.

[2]颜辉.山地住宅小区有关岩土工程设计的若干思路探索[J].科技创新导报,2014,22(11):90-90.

[3]金俊熠.试论信息管理技术在岩土工程设计中应用[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6,29(15):225-225.

[4]胡小军,张海兵.信息管理技术在岩土工程设计和施工中的应用[J].地球,2014,18(01):279-279.

[5]母焕胜,李海川.岩土工程参数区间内代表值及可信度分析[C].全国公路工程地质科技情报网2013年技术交流会论文集.2013:261-264.

[6]刘先珊,孔建,林耀生等.降雨过程中的岩质边坡渗流分析及稳定性评价[C].第六届全国地面岩石工程学术会议暨第二届岩土力学与工程前沿论坛论文集.2014:8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