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迁安置社区居民高血压患病现状及控制率的调查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12-22
/ 2

拆迁安置社区居民高血压患病现状及控制率的调查分析

丁翠兰徐双荣周凤伟

唐山市人民医院第一分院063000

摘要:目的了解拆迁安置居民高血压患病现状及控制率。方法采取随机、整体抽样法在拆迁安置小区居住时间>3年且年龄在20岁以上居民3050人,运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和社区免费体格检查相结合的方式,将体检结果录入家庭健康档案,并对其问卷进行分析。结果高血压978例,患病率32.06%,其中男562例,占受检男性患病率的35.71%,女416例,占受检女性患病率的28.18%。男女患病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并且随着年龄增长高血压患病率呈增高趋势,高血压控制率为41.5%,60岁以下年龄人群高血压控制率较低。结论本区高血压患病情况和控制情况不容乐观,应引起政府重视加强社区综合防治。

关键词:拆迁安置;高血压;患病现状;控制率

高血压病是严重危害人群健康的慢性疾病,是导致心脑肾等并发症发生和死亡的最主要的危险因素,随着城市拆迁后人们居住环境的改变以及生活方式和饮食结构的改变,高血压的发病率逐年升高。统计学分析,目前我国高血压患者已达2.0亿,18岁以上人群高血压患病率已达18.8%[1],2008年中国高血压平均控制率为6%[2],其原因较多,顽固性高血压是其中重要原因,本研究对全区拆迁安置后20岁以上的居民高血压的患病现状及控制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对象:采取随机、整体抽样法,在拆迁安置社区居住时间>3年且年龄在20岁以上的居民共3050人为调查对象,包括离退休人员、知识分子、工人、个体工商者、无业人员等,其中男562人,女416人,年龄20-75岁,平均(56.3±17.5)岁。

2.调查方法:通过居委会预约,在调查对象知情并同意合作的情况下,对调查对象进行体格检查与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体格检查包括身高、体重、腰围、血压等。血压测量采用汞柱式水银血压计测量,由专业培训的全科医师进行测量,重复测两次,每次至少间隔2分钟,取两次的平均值。问卷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表,包括姓名、性别、年龄、联系电话、职业、文化程度、吸烟、饮酒、家族史、体育锻炼、经济收入情况、睡眠情况、环境满意度、拆迁安置满意度以及是否患有高血压、高血压有关知识等。由社区工作人员将体检及调查结果记录入档,并对血压偏高人群连续进行为期半年的跟踪随访,监测血压情况并随时记录,动态管理。

3.诊断标准

3.1高血压诊断标准:按照高血压防治指南2005年修订版标准[3],即收缩压(SBP)>140mmHg(1mmHg=0.133KPa)和(或)舒张压(DBP)>90mmHg;既往有高血压史目前正在服用抗高血压药,血压已控制在<140/90mmHg者亦诊断为高血压。

3.2高血压控制效果评估标准:理想,半年内有四分之三以上时间血压记录在140/90mmHg以下。尚可:半年内有二分之一以上时间血压记录在140/90mmHg以下。欠佳:半年内有二分之一以上时间血压记录在140/90mmHg以上。

3.3血压控制率=(血压控制理想人数+控制尚可人数)/高血压患病总人数*100%

4.统计学方法:调查全部资料采用统计学SPSS13.3软件进行数据处理,不同组率的比较采用x2检验

结果

4.1.高血压的患病率

3050例调查对象中,体检发现高血压患者978例,患病率为32.06%,其中男56例,占受检男性患病率的35.71%,女416例占受检女性患病率的28.16%,男女患病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见表1.调查发现年龄在40岁以上人群患病率增高,并且随年龄增长是增高趋势。

讨论

1.高血压的发病现状

本次调查发现高血压患病率为32.06%,与1991年全国高血压患病率11.26%和1998年广东省高血压患病率13.88%[4]相比有明显的增高。在各年龄组中高血压患病率随年龄的增长患病率逐步增高趋势,60~70岁患病率增幅最大,可见在此年龄段患高血压的风险加大,应加大此年龄段社区综合干预力度。男性患病率为35.71%,女性患病率为28.18%,男性患病率明显高于女性,与其吸烟饮酒,口味偏重比例高于女性其相关危险因素未能得到良好控制有关,应加强对社区男性居民进行健康教育,戒烟、限酒,少盐饮食。

2.高血压的控制率

本次调查居民高血压的控制率为41.51%与2008年朱延时[5]对社区108例高血压患者控制率在8.7%,明显增高,与本社区进行综合干预措施使高血压病人改变生活方式(减少食盐摄入,戒烟限酒,合理饮食,运动锻炼,心理咨询与疏导)密切相关。

3.高血压的难控因素分析

本次调查人群均为拆迁安置社区居民,随着环境的迁移,离开原来居住几十年熟悉的环境,需要重新适应高层住宅,每天减少必要的上下楼活动锻炼,另外老年人的畏高心理,均造成高血压患者的异常心理波动,老年人感情本来就很脆弱,容易激动,拆迁款分配的不合理而导致儿女们的经济纠纷,对拆迁安置的不满意,均可导致他们精神上带来压力,反复过度紧张与精神刺激可以使交感神经活性增强,去甲肾上腺素的分泌增加,外周血管阻力增大,心血管活动增强,导致血压持续升高。

总之,影响拆迁安置社区居民高血压控制的因素是多方面的,笔者认为针对此特殊人群,应引起政府的高度关注,制定向社区倾斜的医保政策,加大社区综合防治措施,积极开展高血压的筛查工作,早发现、早干预、早治疗,制定相应的防控措施,以取得较好的高血压控制效果。

参考文献:

[1]陆再英,钟南山.内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251.

[2]高一兵.高血压病服药依从性的影响因素及干预对策.甘肃医药,2009.28(2):100

[3]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委员会.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05年修订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1

[4]广东糖尿病流行病学调查协作组.广东省高血压流行病学特征和危险因素分析[J]广东医学,2002,23(47:417)

[5]朱延红.社区高血压低控制率原因分析及对策.社区医学杂志,2008,6(10):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