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重症护理学的现状与发展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12-22
/ 2

危重症护理学的现状与发展探讨

叶斯敏

解放军第180医院重症医学科

摘要:危重症学在当今社会中已经逐渐成为一种新型的独立学科,随之危重症护理学也得到较好的发展。危重症护理学是护理中的一种,在危重症科室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就危重症护理学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并探讨危重症护理学的发展策略,以便促进危重症护理学的发展。

关键词:危重症;护理学;现状;发展策略

引言

危重症疾病的发病率在逐年提高,并且病情呈现严重化的趋势。使得危重症医学得到广泛的关注与重视,与之相关的危重症护理学也得到快速的发展。我国危重症护理学的发展才处于初始阶段,其护理涉及到的内容比较多,并且范围较广。其中危重症科室的规范化管理还需要得到进一步的提升与完善,并且这也是危重症护理学的发展方向。在危重症护理学的发展中,还需要根据我国的基本国情以及国外先进的管理理念与技术等进行分析,从而制定出规范化、科学化的危重症护理管理体系。

1.危重症护理学的发展现状

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在改革开放政策的支持下,我国逐渐从国外引进危重症护理学的概念,并结合国外的先进管理经验,建立成综合性的危重症科室。危重症医学在我国逐渐发展起来,随之危重症护理学也逐渐发展起来。中华护理学会等学术团体组织的危重症护理活动以及学习班等,促进了危重症护理学的进一步发展与完善。随着危重症科室成为3级甲等医院的必备条件,随之各地相继开展了危重症护理学的学术活动,使得危重症科室得到全新的发展时机[1]。

1.1危重症护理学发展水平不平衡

在我国,危重症护理学的发展是在危重症医学的发展基础上形成的,由于各个地区开展的护理模式、规模等存在较大的差异,其出现发展水平不平衡的现象。其中沿海地区的医学发展比较发达,例如,北京、上海等地,危重症护理学的投入较大,发展较快。针对内陆以及西部地区,由于受到各种条件的限制,其发展速度比较缓慢。

1.2管理模式不够完善

在危重症医学的发展过程中,基本形成了综合类、专科类以及部分综合类的危重症科室,其管理模式主要分为开放式、半开放式以及封闭式等模式。但是在实际护理管理的过程中,只是机械的按照相关标准来完成,不够注重以人为本的理念,与患者的关系比较疏远,管理观念比较落后。通常是凭借经验来管理,缺乏完善的护理质量管理制度[2]。

1.3护士专业能力较低

在调查的过程中,发现我国危重症专业的护理人员比例较低,大多数护士存在缺编的现象,平均缺编率为28%。同时,在危重症科室中,护士人力资源的配置存在较大的问题,有时会出现严重超负荷的运行,其专业的护理人员紧缺。另外,现有的危重症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水平差异较大,大多数护士年龄在25岁以下,其中大专学历的护士占有较大的比重。我国护理教育的起点较低,在危重症护理人员中,硕士学历以及研究生学历的少之甚少。大多数护士缺乏丰富的临床经验,针对危重症护理中的急救护理流程不够熟练。

2.危重症护理学的发展策略

2.1促进危重症护理学的平衡发展

由于我国各地的危重症护理学发展不平衡,针对发展比较落后的地方,需要借鉴北京、上海等发展快速的危重症护理学经验,从而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制定出适合当地发展的管理模式。可以通过以点带面的方式促进全国各地危重症护理学的发展,确保发展的平衡性[3]。

2.2建立健全危重症护理质量管理体系

在建立完善的危重症护理质量管理时,需要对规范化的管理方案进行制定,其中制度与管理是促进危重症护理学质量提高的重要保障,同时,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安全。首先,需要制定完善的设备管理制度,针对危重症科室的诊断、监护以及治疗的设备需要加强规范化的管理,以便为提高危重症护理水平提供前提依据。其次,需要建立完善的监护制度,护理人员需要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连续以及动态的观察。并根据患者的病情,制定出有效的护理措施,以便为患者提供更加优质、全面、规范的护理服务,提高治愈率。在相关危重症学科的建设方案中,提出需要以循证护理为基础,对危重症护理质量进行提高与改进,从而有效的规范我国的危重症护理实践标准。再次,还需要针对护理人员的岗位职责以及绩效考核标准需要明确规定。以便确保护理人员根据相关标准来操作,提高护理质量。在建立危重症护理管理系统的时候,还需要以患者为中心,对护理流程以及各个环节进行优化,强调患者的基础护理工作与职责,从而有效的满足患者的生理与心理需求。同时,还需要将医院感染与护理预防工作放在首位,减少患者医院感染的发生。另外,还需要对护理管理模式进行创新,加强与各个医疗部门的沟通与协调,从而建立成医疗、护理以及后勤等一体化的全面质量管理系统。在护理的过程中,针对出现的异常现象以及各种问题需要及时上报,并采取有效的措施来解决[4]。

2.3加强危重症护理人员的培养

其一,针对危重症护理人员的资源配置。护理质量与护理人员的优化配置具有密切的联系,在危重症科室,针对护理人员的资源配置与培养是今后工作中的发展中心。要想有效的提高护理质量,必须要加强对护理人员的专业技能培训,合理配置人力资源。医院需要根据护理岗位的职责与设置情况、护理人员的工作量、工作强度以及对护理专业技能的要求等来合理配置护理人员。

其二,加强对护理人员的专业培训。针对目前护理人员工作中存在的不足进行分析,并开展学术交流、讲座、自学进修等活动,来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技能,针对自身护理中薄弱的环节,需要不断提升与改进,以便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更好的完成危重症护理工作,为患者提供更加优质的护理服务[5]。

其三,完善护理人员的培训制度与资格认证制度。首先,针对护理人员的培训制度方面,需要结合实际需求来实施。在现代化的医学发展中,危重症科室对护理人员的技术水平要求在不断的提高,需要符合专业化的标准,同时,需要具备相关的监护技能与应急能力,需要对临床检测系统进行全面的掌握。国家相关政府部门根据护理培训工作的相关内容开展了专科护理培训工作,目的在于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技能与护理能力。其次,需要不断的完善护理人员的资格认证制度。由于我国目前急缺符合先进监护要求的危重症护理专业人员,需要对护理人员加强培训,针对符合要求的均给予危重症护士证书。在护士的资格认证方面,还需要加强与完善规范的认证标准,明确好护理人员的岗位职责。需要制定出全面的评价制度,对护理人员是否符合危重症护理要求进行全面的评价,以便确保护理人员的能力与资格认证相符。

3.总结

针对我国目前的危重症护理学进行分析,在实际危重症护理过程中,仍然存在较多的问题与不足,针对这些问题,需要进行分析与研究,以便制定出优化的解决措施。从而有效的提高危重症护理质量与水平,提高患者的抢救成功率,促进我国危重症医学以及护理学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姜小鹰.福建省危重症护理学学科发展与趋势[J].海峡科学,2009,24(01):157-158.

[2]张振伟.重症监护病房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医院管理评价指南》相关内容解读[J].中国医院,2010,14(07):215-216.

[3]郭燕红.建立专科护士制度提高护理专业技术水平[J].现代护理,2011,12(09):203-204.

[4]黄津芳.ICU高级护理人才培养与发展思路[J].中国卫生质量管理,2011,17(04):631-632.

[5]倪贤雯,计惠民.解决重症护理护士负担过重的方法[J].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2012,22(04):156-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