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预制装配式建筑的发展应用和设计要点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7-17
/ 2

简述预制装配式建筑的发展应用和设计要点

周福明

周福明

广州亚美建筑设计有限公司广东广州510620

摘要:随着现代工业技术的发展和建筑设计技术的进步,预制装配式建筑模式走进现在的建筑行业中,预制装配建筑是由预制和装配两个过程组成的,这种模式的工业化水平较高而且建造用时短,解决了传统建筑方式效率低的缺陷。虽然这种预制装配式建筑在当今的建筑行业逐渐得到推广,具有明显的优势,但是它在某些方面依然存在一定的局限,因此,本文将对预制装配式建筑的优缺点进行分析,阐述装配式建筑设计时应该注意的设计要点。

关键词:预制装配式建筑;工业化;优势;设计要点。

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使人们对建筑行业的要求越来越高,为了满足当前社会对建筑绿色、节能、可持续发展的需求,建筑行业积极推广预制装配式建筑来提高建筑的效率和水平,并以此推动了建筑行业的发展步伐。笔者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对装配式建筑进行分析。

1、预制装配式建筑结构的政策支持

装配式建筑规划自2015年以来密集出台,2015年末发布《工业化建筑评价标准》,决定2016年全国全面推广装配式建筑,并取得突破性进展;,2016年2月22日国务院出台《关于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的指导意见》要求要因地制宜发展装配式混凝土结构、钢结构和现代木结构等装配式建筑,力争用10年左右的时间,使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面积的比例达到30%;2016年9月14日国务院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要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升级为此,一要适应市场需求,完善装配式建筑标准规范,推进集成化设计、工业化生产、装配化施工、一体化装修,支持部品部件生产企业完善品种和规格,引导企业研发适用技术、设备和机具,提高装配式建材应用比例,促进建造方式现代化。二要健全与装配式建筑相适应的发包承包、施工许可、工程造价、竣工验收等制度,实现工程设计、部品部件生产、施工及采购统一管理和深度融合。强化全过程监管,确保工程质量安全。三要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将发展装配式建筑列入城市规划建设考核指标,鼓励各地结合实际出台规划审批、基础设施配套、财政税收等支持政策,在供地方案中明确发展装配式建筑的比例要求。用适用、经济、安全、绿色、美观的装配式建筑服务发展方式转变、提升群众生活品质。

2、预制装配式建筑的优势

预制技术和装配技术是预制装配式建筑体系的核心工作。预制技术就是通过科学合理的设计方法选择出建筑所需原材料和零部件,使这些原料和零部件符合工程的流程,并且督促工厂提前生产出建筑所需的原材料和零部件,能及时满足施工的需要。装配技术就是把预制技术生产出来的原材料和零部件运到建筑施工现场进行组装和配置。预制装配式建筑之所以能在当今建筑行业得到广泛应用,主要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装配式建筑的构件可以再工厂实现产业化的生产,构件就相当于标准的产品,而运到现场就可以直接进行安装,可以说是既方便,又快捷,在争分多秒抢工期的建筑领域,尤其无可比拟的优越性;第二个方面是节约大量的人力和物力,构件的高标准的机械化程度,减少了现场人员的配备,在用工成本和安全生产方面都有帮助;第三个方面是提高建筑工程的安全性和环保性,预制技术会合理的设计出建筑所需的原材料数量和零部件数量,数量的控制不会造成资源浪费,这对环境也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第四,构件在工厂进行标准化生产,质量比在现场生产更有保证,更可以得到有效的控制。预制混凝土构件构件由于工厂化生产,可以采用干硬性混凝土、挤压成型、高频振捣、高温养护、离心成型等工艺,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可以轻松做到80MPa以上。而现场现浇结构限于条件,很难做到。

3、预制装配式建筑的应用局限

预制装配式建筑正式运用到建筑行业的时间较短,还处于初期发展阶段,大力推广和应用尚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第一,在我国,目前的设计验收等相关规范明显滞后于施工技术的发展,装配式建筑的应用领域还相当有限,在建筑总高度和层高上限制很大;

第二,建筑物的预埋件等使用量相对传统技术有很大的使用量的增加;

第三,构件的机械化生产因为设备的限制,尺寸要求具有局限性;

第四,采用PC构件(预制率45%以上)的综合成本要比传统现浇高出不少,PC构件(外墙板、内墙板、楼梯综合价)一立方米最起码要2300元,而现浇混凝土每立方米只需要1600~1800元。构件生产的工厂距离施工现场如果太远,还会增加运输的成本。

4.预制装配式建筑的设计要点

一个建筑的最终效果是否完美取决去施工过程中各项工作指标,建筑工程是个复杂且繁琐的工作,涉及的环节比较多,因此施工要求也比较多。预制装配式设计的应用虽然能整体提高建筑效率,但还是要注意几点设计要点,这样才能达到理想的结果,它的设计要求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是成本要求,预制装配式建筑的成本控制主要体现在建筑材料成本、劳动力成本和时间成本上,不同程度的构件预制率,所产生的综合建造成本不一样,只有控制好各个方面的成本,才能使最终的总成本得到有效控制,所以这就要求设计人员根据项目实际情况适当提高构件预制率,并要做好用工材料、劳动力和施工时间的预算。预制装配式能控制成本并不代表着减少预算,它只是通过一些合理的有针对性的设计,来选择出最合适的材料,然后有针对性的进行采购活动,减少材料浪费和其他方面的浪费。第二是设计及施工质量要求,预制装配式建筑要求放线准确,标高测量精确,预留孔洞位置精度要求较高,由于工厂化的生产,使得预制构件的尺寸已经定死,如果放线时尺寸偏小,将使预制构件安装不下去,如果放线时尺寸偏大,则构伯又会造成拼缝偏大的现象。同时,在现场施工时,剪力墙的标高也要控制好,不然将会造成叠合板安装不平整或是纵算将叠合板安平了,也会造成板与剪力墙间有条较大的缝,又要重新支模,反而更麻烦了。所以这就要求预制装配式建筑的设计师要有较强的工作责任感和工作能力,能在短时间内设计出符合要求的施工图纸,还要求施工方做好施工管理,以满足预制构件的装配要求。第三是进度要求,预制装配式建筑与传统建筑的区别之一就是进度快,这就要求建筑负责人与工厂负责人做好沟通工作,在工程开始现场施工时,工厂制造商也要同时开始生产所需的零件,使建筑服务系统和建筑室内集成模块能在建筑工作所需之前完成,这样能缩短工期,以最快的时间造成工作。

5.预制装配式建筑的优化措施

5.1、设计方面的优化措施

1)采用主体结构、装修和设备管线的装配化集成技术。设备管线应进行综合设计、减少平面交叉,采用同层排水设计。厨房和卫生间的平面尺寸满足标准化整体橱柜及整体卫浴的要求。

2)建筑的围护结构以及楼梯、阳台、隔墙、空调板、管道井等配套构件、室内装修材料采用工业化、标准化产品。门窗采用标准化部件。适当提高PC率,PC率高可降低成本。

3)外墙饰面、采用耐久、不易污染的材料。采用反打一次成型的外墙饰面材料。外墙保温改成内保温,喷涂发泡胶。

5.2.建造方面的优化措施

1)改进PC构件制造工艺,降低工厂措施摊销费用;

2)改进安装施工工艺,降低机械、人工消耗;

3)室内装修减少施工现场的湿作业;

4)装配式建筑,连接是施工的难点和重点,一是预制构件之间的连接,二是预制构件与新浇筑混凝土之间的连接。解决了连接的技术难题和效率问题,那么,装配式的应用瓶颈等问题就迎刃而解。

6.结语

通过本文的分析可以看出预制装配式建筑体系有传统建筑体系不可代替的优势,它的运用不仅可以提高建筑质量,而且还能达到缩短工期的效果,当代建筑行业应加强对预制装配式建筑的设计研究,与时俱进,根据时代的潮流变化来设计建筑,体现出建筑工程的时代感和潮流感。其次,预制装配式建筑的设计师要敢于引进新材料和新技术,大胆创新,把节能、环保、生态的理念运用到预制装配式建筑中,使我国的建筑行业有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刘晓全.预制装配式建筑设计要点解析[J].住宅与房地产,2016(24):33+75.

[2]刘晓艳,张以庆.探讨预制装配式建筑结构体系与设计[J].住宅与房地产,2016(06):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