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分析和防控措施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6-16
/ 1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分析和防控措施

黄莎

成都市新都区人民医院四川成都610500

【摘要】职业暴露概念:医务人员从事诊疗、实验、护理工作中,由于职业关系而暴露在危险因素中,从而具有被感染的可能性的情况、包括意外被乙肝、丙肝、艾滋病等病毒感染者的血液、体液污染了皮肤、粘膜,或者是被污染的针头及其它锐器刺破皮肤,有可能被病毒感染的情况等。目的:了解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和预防措施。方法:采取回顾式方法统计2016年全年-2017年1-6月我院发生职业暴露人数,并根据人数统计出暴露人群年龄、性别、职业、工龄。结果:我院职业暴露人群中护士暴露人次最多。结论:加强对新入职工及实习生的岗前培训,提高安全防护意识,规范处理流程,强化上报意识,进一步减少医院医护人员职业暴露的发生。

【关键词】医务人员;职业暴露;新入职工及实习生;防控措施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调查对象为2016年-2017年1-7月我院发生职业暴露99个职业暴露人员(包括实习生)。

1.2调查方法

将99个职业暴露人员作为研究对象进行调查,并按照性别、年龄、职称、工龄进行分析。

2结果

2.1职业暴露情况

99名发生职业暴露的医务人员中护士比例最高,占62.6%,年龄在21-30岁中最多,占62.6%,见表1。

表1职业暴露情况

3讨论

调查结果显示,全院职业暴露发生率较高的是人群为年龄在21-30岁之间的低年资医务人员,暴露的方式为锐器伤,占96%,暴露地点以病房为主,占68.9%,人员主要以护士为主,占62.6%。分析:低年资医务人员由于工作经验相对不足,操作不规范,防护意识相对不足而成为暴露风险最高的人群。因为医务人员在病房操作较多,但病房光线不足,病床拥挤,过往人员较多,并且护士接触锐器的机会也较多,锐器盒放置位置不妥、环境拥挤、光线过暗、开口过小、超过3/4未及时更换及医务人员违反安全注射原则双手回套针冒、用手分离针头等因素造成锐器伤是医院内最常见的职业伤害,也是医务人员感染血源性病原体的重要途径【1】。

根据相关文献报道【2】,被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HCV)污染锐器损伤后下相应病原体感染率分别是6%-30%、0.4%-6%。

4防控措施

针对我院发生职业暴露次数较频繁的情况下,制定了相应防控措施:

4.1加强大培训力度新入职工及实习生刚从校园进入医院,各项操作均不熟练,对医院环境不熟悉,属于职业暴露的高危人群,作为重点培训对象;将全院大培训调整为以科室为单位进行针对性的小培训。

4.2改善治疗车锐器盒的位置,固定锐器架在治疗车旁边,以便于医护人员丢弃锐器,并在全院推进大口径锐器盒的使用,避免锐器盒口径过小不易丢弃,锐器盒在3/4满后及时更换。

4.3院感科与后勤保障科联合推进病区照明亮度,避免因光线暗而发生的职业暴露。

4.4从根源上消毒风险,院感科与医学装备部、护理部推进无针注射器的使用,达到职业防护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尚秋美、李妙芳、薛彩霞、常世卿.医学检验人员职业暴露调查.中国感染控制杂志,87-93

[2]李妙芳.骨科医生手术器械损伤的调查研究、中国感染控制杂志,2009,8(4):265-2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