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乡村旅游环境构建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2

美丽乡村旅游环境构建研究

郑明海1丁佳青2

1,身份证号:33032819800223xxxx;2,身份证号:33010519870406xxxx

摘要:中国地大物博,物产丰富,全国各地有着独具特色的自然环境。在中国的广大乡村通过对环境的美好建设,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可以有效的改善我国广大乡村人民的居住环境和经济收入来源,所以美丽乡村旅游环境的构建对于我国乡村人民的贫苦生活转折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对美丽乡村旅游环境的概念分析,在美丽乡村旅游环境构建上,提出了山好、水好、人好、风景好、环境好的“五好”美丽乡村建设目标,以实现宜居、宜游、宜业为美丽乡村旅游环境构建功能,然后结合美丽乡村旅游环境构建总的要求研究了相应的构建措施,为我国美丽乡村旅游环境构建从理论上作出了重要指导。

关键词:美丽乡村;旅游环境;目标

引言:2016年中共中央出台了一号文件,文件中明确指出:我国农村的发展要依托农村绿水青山、田园风光、乡土文化等资源,大力发展休闲度假、旅游观光、养生养老、创意农业、农耕体验、乡村手工艺等,使之成为繁荣农村、富裕农民的新兴支柱产业。从这份文件可以看出我国相关政府非常重视美丽乡村旅游环境的构建,希望借此发展乡村旅游,从而改善乡村人民的生活现状。而且构建美丽乡村旅游环境,既可以拉动当代人民对旅游消费的需要,同时通过美丽乡村旅游环境的构建,提升了乡村人民的经济发展,是一种可持续发展路径,适合现代经济发展的大方向。

一、我国乡村旅游的发展历程

我国开展乡村旅游起步较晚,最开始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发展至今可以大致分为四个阶段。20世纪80年代的时候,在我国的郫县农科村出现了我国最早的“农家乐”,这属于我国农村旅游发展的初级阶段,那只是对乡村资源进行了简单的利用。发展阶段开始于1998年,国家旅游局推出了“华夏城乡游”的乡村旅游活动,这一活动的开始正式将乡村旅游模式纳入到国家旅游局的视野。在这一阶段乡村资源并不是简单的被利用,而是通过综合利用带来了一定的旅游收入。从2002年国家颁布《全国工农业旅游示范点检查标准(试行)》开始,我国乡村旅游进入升级阶段,因为相关标准的颁布,引起了国家旅游局、地方政府与投资者的巨大兴趣,开始在全国各地创建以乡村为标志的旅游示范点,同样也使得我国的乡村旅游逐渐走上了规范化的道路。最后是反思阶段,近年来我国的乡村旅游蓬勃发展,乡村旅游产业化规模越来越庞大,但是在发展的过程中,更多的是注重经济收入,盲目求快,带来了很多发展中的问题,比如传统乡村文化遭到冲击、乡村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古文物遗址没有得到有效保护等问题。所以美丽乡村旅游环境的构建一定要以历史经验为基础,在国家和政府指导下构建具有长远目标,适应旅游发展方向的美丽乡村旅游环境。

二、美丽乡村旅游环境

(一)美丽乡村旅游环境的概念

旅游环境所包含的内容非常广泛,它是指在旅游活动开展过程中能够满足旅游者的目的以旅游活动得以存在进行和发展的自然、社会、人文等外部条件的总和。而美丽乡村旅游环境的构建是指以乡村旅游活动为中心,体现出具有乡村韵味的建筑、食品、文化、社会、自然风景、民俗文化、乡土风貌、习俗制度等多种要素的集合,着重体现在乡村自然和人文生态环境两个方面。所以美丽乡村旅游环境并不代表是依托乡村原生态的生态环境进行旅游发展,同时还要依托与旅游相关的基础设施建设与产业化发展。

(二)美丽乡村旅游环境构建目标

美丽乡村构建目标可以用“五好”来概括,即山好、人好、水好、风景好、环境好。而我们要实现美丽乡村旅游环境的构建,则需要在美丽乡村的构建目标上开展更高更全面的环境建设,要能够实现自然生态文明与人文生态文明的和谐共存,提高旅游环境建设水平,满足旅游经济发展要求。既要使得乡村人民的生产生活正常开展,还要能够保证旅游发展需求,为乡村人民带来可观的旅游收入。所以要实现乡村旅游环境的建设能够宜居、宜游、宜业这三大主要功能。所以综合来看美丽乡村旅游环境的构建主要分三大板块,即绿色宜居的生活社区、完全满足休闲娱乐的旅游景区、具备乡土文化特色的文化产业园区。这三大板块的融合运用,形成美丽乡村旅游环境的构建成果。

三、美丽乡村环境构建

(一)建造绿色宜居的生活社区

2013年中共农村工作会议提出,“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同时国家主席也指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所以我们在开展美丽乡村旅游环境建设的时候,首要目标与要求是保证当地居民的生活能够符合绿色生态、和谐宜居的目标。绿色是乡村旅游环境建设的主调颜色,我们要借助美丽乡村的绿水青山,为乡村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带来收益。

建造绿色宜居的生活社区,从乡村规划方面来看,应该充分利用乡村自然资源的天赋,在尽量保证原生态美感的基础上布局乡村各区域的生活环境,配置安全美观设施完善的生活区,同时结合乡村地形地貌、山体与水系,构建和谐自然的基础设施与建筑体系。在进行乡村建设时,对新建、改建、扩建的建筑物能够与乡村环境自然和谐,结合乡村的文化背景与地域特色设计建筑样式,运用绿色材料倡导绿色住房。在资源环境利用方面,要做到最传统优秀文化资源进行保护,对生态环境资源比如水、空气、土壤等资源做到合理开发,持续利用。对人文环境,比如建筑、交通、植被设施要做到美观协调,风格独特。要保证乡村旅游环境构建中的卫生环境达到国家规定的环境设计要求,在居民生态意识方面,多做文化宣传教育,引导乡村民众自发的构建科学健康、文明低碳的生态文明社区。

(二)打造全域休闲的旅游景区

美丽乡村旅游环境的构建,一方面是为了满足乡村民众的生产生活,能够一如既往、绿色健康,同时也要具备有能够吸引和接待外地游客基本功能。所以全域休闲的旅游景区是美丽乡村旅游构建的主要板块。主要从两个方面来体现:一是乡村全域景观化,全域景观化就是要打造乡村旅游景区“处处是美景,村村是景点,人人是导游”的全域性美景景区。要将景区的建设,建立在全村或者全县的角度,推动旅游产业全景化发展,在大区域内形成资源优化、旅游产业发达的科学旅游体系。在实现全域性的旅游景区建设时,与之相对应的经济文化综合软实力也要同步提升。例如城区路网建设的完善、临街路面的建筑设施美化亮化工程、全域性的商业文化、餐饮、娱乐等全方位的服务体系,这些都需要全方位的提升,以适应全域性乡村旅游综合服务功能。

(三)构建文化特色产业园区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没有文化的旅游环境是空虚的寂寞的。所以旅游景区文化特色产业园区的构建对美丽乡村旅游环境的建设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第一,要利用当地的历史文化风格、建筑、石材等地域风格打造具有文化代表性的特色民居,保留古村落、古祠堂等具有文化价值的历史遗迹。第二,对于乡村已有的古树名木、传统特色服饰、饮食、民俗文化进行有效的保护,并以此为基础加以培育传承。第三,根据乡村地方特色,实现一座乡村一个风格,一片区域一种特色的环境主题构建。

结束语:构建美丽乡村旅游环境,实现乡村旅游资源可持续发展,也是对乡村环境各方面考核的指标体系,能够从乡村环境、社会经济、旅游等多个方面指导着乡村的发展目标,最终实现乡村与城市的协同发展,共同进步,实现全国人民的共同富裕。

参考文献:

[1]周杨,何军红,荣浩.我国乡村旅游中的游客满意度评估及影响因素分析[J].经济管理,2016,3807:156-166.

[2]莫莉秋.海南省乡村旅游资源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构建[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7,3806:170-177.

[3]黄美忠.智慧旅游环境下的乡村旅游经济发展新模式[J].农业经济,2017,10:41-43.

[4]樊信友,蒲勇健.乡村旅游原真性开发的博弈分析[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305:129-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