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淡阿勒泰地区医护人员卫生洗手及肥皂带菌的监测结果与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12-22
/ 2

浅淡阿勒泰地区医护人员卫生洗手及肥皂带菌的监测结果与分析

俞春辉

俞春辉阿勒泰地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836500

【摘要】目的了解医院洗手肥皂及医护人员肥皂洗手后的手的带菌情况,提出有效的控制医院感染的办法。方法连续数月检测各地区各医院270名医护人员用肥皂洗手后的手及各科洗手用的肥皂的带菌情况。结果270名医护人员《医院消毒技术规范》洗手后,平均合格率为73.7%。潮湿肥皂带菌率为100%,晾干肥皂带菌率为40%。结论用肥皂洗手时必须将肥皂表面进行问洗再按标准洗手法清洁手才能降低医护人员手的带菌情况,达到有效控制感染的目的。

关键词肥皂洗手带菌监测

研究表明,在外源性医院感染中,经手引起的直接或间接感染占首位。手的微生物污染相当严重。故在控制医院感染的众多措施中,用肥皂卫生洗手是目前控制医院感染最为简便的措施之一。因此做好医护人员手的卫生,有利于降低医院感染率【1-3】。但因肥皂污染而引起医务人员手的细菌总数超标而引起医院感染的情况也不容忽视【4】。本文连续数月监测各医院270医护人员用肥皂洗手后及各科室洗手用的肥皂的带菌情况并将与之有关的因素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1材料与方法

1.1排行榜采集2015年1月—9月随机抽样调查了地区各院270名医护人员肥皂洗手后的手。按照卫生部《医院消毒技术规范》和《医院消毒卫生标准》的要求,进行手的细菌学采样、培养、菌落计数及细菌鉴定。检测结果判定:Ⅰ、Ⅱ类区域工作人员手的细菌总数≤5cfu/cm2,并未检出菌到致病菌为消毒合格;Ⅲ类区域工作人员的手的细菌总数≤10cfu/cm2,并未检出致病为消毒合格。

1.2肥皂标本采集用无菌棉拭子涂抹肥皂表面置5ml无菌生理盐水中,经过充分振荡,取200ul接种于普通琼脂、麦康凯培养基上,置35℃培养24小时,进行菌落计数、细菌鉴定。

1.3各种肥皂标本的测试将标准菌株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25923、大肠埃杀菌ATCC25922、铜绿假单胞菌ATCC27853分别配制成0.5麦氏浓度,用定量接种环(一环为10ul)菌液分布涂布于香皂、雕牌肥皂、普通肥皂表面。置室温8小时后,用无菌棉拭子涂抹带菌肥皂表面,将棉拭置于5ml无菌生理盐水中,充分振荡后取20ul接种于普通琼脂、麦康凯培养基上,35℃培养24小时,观察结果。

2结果

2.1医护人员手带菌情况,检测270名医护人员的手,合格率73.7%。2015年1月—9月抽检的医护人员手带菌情况见下表,检测细菌以葡萄球菌属为主,依次是芽胞杆菌、肠球菌、肠杆菌、非发酵菌。

2.2采集20块潮湿肥皂、20块干燥肥皂,潮湿肥皂细菌检出率为100%(20/20),平均细菌总数为82cfu/cm2,干燥肥皂细菌检出率为40%(8/20),平均细菌总数为28cfu/cm2。

2.3采用0.5麦氏单位浓度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10ul污染肥皂,经8小时后采样、检测。结果三种标准菌株均能在香皂、雕牌肥皂、普通肥皂上定植、繁殖,三者细菌总数无明显差异。

2.4用流水冲洗肥皂后再按《医院消毒技术规范》洗手,且用水冲洗时间不少于30秒,对10名医护人员进行检测,10名医护人员手细菌数均<5cfu/cm2。

3讨论

3.1洗手的重要性早已为广大医护人员熟知,然而用肥皂洗过的手,并不一定能达到卫生部《医院消毒卫生标准》卫生洗手的标准【5】。从西方的调查来看,2015年1月—9月各医院医护人员洗手后达标的平均值为73.7%。随着气温升高,外界环境中微生物繁殖加快,手的超标率也随之增加。表中数据提示8—9月用肥皂洗手后的超标达40%以上。

3.2我们检测了20块潮湿肥皂,20块干燥肥皂,潮湿肥皂带菌100%,平均细菌总数为82cfu/cm2,干燥肥皂细菌检出率为40%(8/20),平均细菌总数为28cfu/cm2,与文献报道相似。由此可见,肥皂的污染是医护人员洗手超标的主要原因。

3.3实验表明,无论是香皂、雕牌肥皂、普通肥皂能使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均在其中定植、繁殖。

3.4用流水将肥皂表面冲洗后,在按《医院消毒技术规范》用肥皂洗手,且用水冲洗不少于30秒钟,才能真正降低手的带菌情况,使洗手后的手带菌数符合卫生学标准。

参考文献

1.尚少梅,郑修霞,王宜芝,等.医院感染与洗手.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1,11(1):78.

2.尹湘毅,胡安建,张国秀,等.卫生洗手的检测效果及分析.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0.10(5):383-384

3.网常卿,王淑香,王云芳,等.109名医护人员手带菌的监测与分析.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1995,5(1):47.

4.陈丽娜,曾秀征,等.肥皂洗手的污染不容忽视.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1;11(8):75

5.胡美春.医务人员卫生洗手监测结果分析及对策.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5,15(12):1405.

6.罗雪云.刘云道.食品卫生微生物检验标准手册[Z].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1995

7.袁宝民.食品微生的及其检验[M].沈阳:东北大学出版社,1993.

8.GB/4789-200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微生物学部分[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