泌尿外科泌尿道感染高危因素及护理对策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04-14
/ 2

泌尿外科泌尿道感染高危因素及护理对策分析

张丽萍

张丽萍

湖北省十堰市张湾区人民医院442000

【摘要】目的探讨泌尿外科泌尿道感染高危因素,并提出相应护理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泌尿外科128例病人资料,对发生泌尿道感染病例进行分析,制定护理对策。结果发生泌尿道感染4例,结论加强基础护理加强病房环境管理和空气消毒监测,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合理使用抗生素,缩短住院时间,以降低泌尿外科泌尿道感染的发生率和病死率。

【关键词】泌尿道感染高危因素护理对策分析

医院感染是指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且出院后发生的感染,但不包括入院已开始或入院时已处于潜伏期的感染[1]泌尿外科更是泌尿道感染的温室。回顾性分析2012年10月~2012年12月128例病人病情,探讨了医院感染的高危因素,并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

1高危因素

1.1长时间留置导尿院内感染与留置导尿的时间有直接关系,留置时间越长,感染率越高。国外资料证实,留置尿管1天,尿路感染率为1%,留置尿管2天,尿路感染率为5%,留置尿管14天以上,感染率为100%[2]。

1.2上行感染致病菌从尿道口上行,女性尿道短而直,长约2~4cm,并接近阴道和直肠,易被污染。健康男性前尿道3~4cm处及女性尿道远端1cm处都有不同数量的细菌寄居,导尿和膀胱镜检查时,常把细菌带入膀胱,也可引起上行性细菌感染。

1.3残余尿过多和尿潴留残余尿过多和尿潴留易诱发尿路感染。泌尿外科患者由于前列腺增生症、神经源性膀胱、尿道狭窄、结石和肿瘤等疾病影响,常易发生尿潴留或过多残余尿,加之老年病人多,手术打击,抵抗力下降,更利于尿路感染的发生[3]。

1.4使用开放式集尿系统开放式留置导尿管细菌主要来自集尿袋及收集系统的感染,细菌可沿导尿管内腔上行而致膀胱感染。

1.5导尿操作不规范因无菌操作不严格而导致导尿管污染或将尿道外周围细菌植于膀胱。一般认为留置导尿的女性比男性发生菌尿率高,但是许芬报告男性患者高于女性,主要由于男性患者插管难度,角度掌握不好可刺激、擦伤尿道黏膜,破坏其自然防御屏障而致细菌易于侵入[4]。

1.6病人留置导尿期间未做好引流管的护理也是导致尿路感染的因素之一。

1.7糖尿病,高钙血症,高血压,慢性肾脏疾病,贫血及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或免疫抑制剂的患儿其UTI发病率明显增高。

2护理措施

2.1加强基础护理保持床单整洁,注意加强病人皮肤、口腔、毛发、排泄等护理。出汗较多的病人随时用干毛巾擦拭,注意保暖;卧床的病人,协助翻身每次之间小于2h;并叩拍病人背部,每次持续4~5min,使呼吸道分泌物松动、脱落以利于排出;对ICU病人有重点地进行室内感染监测,尽早对可能发生感染的病人采取措施。3.3医院内环境保洁与消毒措施

2.2医院环境的微小气候主要指气温、气湿、气流和辐射。对人体的适宜温度一般为20~22℃,医院其它房间室温可在18~22℃,对人体最适宜的相对适度为30%~60%。采用空调机、除湿机、加湿器等可对医院气温和气湿进行调节。

2.3医院环境中空气卫生医院环境中人们日常的生活活动、呼吸过程等常会使室内二氧化碳增加,出现不良气味,细菌和灰尘含量增加等而影响人体健康。为减少空气污染,可以进行室内自然通风换气,这是防止空气污染最简便易行的方法,另外要进行空气消毒,每日用紫外线照射病房2次,每次30~60min。室内地面、物体表面每日用有效氯湿式擦拭。每月对室内空气及物品进行细菌培养,监测室内空气及物体表面消毒质量。

2.4对预防病原体感染采取的措施对病原体采取的措施包括许多方面,尤其是抗生素的应用问题。近年来,由于滥用抗生素,细菌耐药性日趋严重,以致由耐药菌株引起的医院内感染经常发生。因此,合理使用抗生素,抗生素的应用严格按照用药适应症,也是控制院内感染的一个重要方面。抗生素须在手术即将开始前应用,并在手术后及时停药,以免产生耐药性。

2.5尿路感染的预防(1)严格掌握导尿和留置导尿管的适应证,尽可能选择适合于尿道内径的导尿管留置导尿管者应选择两腔或三腔硅胶气囊导尿管。镀银或导尿管表面掺合银离子均可以有效的预防留置导尿感染的发生[5]。(2)尽可能缩短留置导尿管的时间或采取间歇性导尿法缩短留置导尿管的时间,采取多次间歇性导尿比留置导尿管菌尿率的发生可减少50%[6]。(3)做好尿道口消毒病原菌往往通过导尿管外壁与尿道黏膜之间的腔隙上行感染。预防的主要方法是防止尿道口的细菌繁殖。原则上2次/日的尿道外口清洗消毒,并将消毒范围扩至导尿管1cm长。最近有倡导将消毒海绵持续置于尿道外口,有效地减少留置导尿感染的发生。(4)保持集尿系统的密闭使用一次性密闭式集尿系统,需取尿标本做检查时,应用无菌方法从尿管中取出尿液。(5)尽量减少膀胱冲洗,膀胱冲洗能减少自尿管腔上行的感染,对自尿管与尿道粘膜间隙上行的感染和通过其它途径引起的感染无效,而同时由于集尿系统的反复开放,引起的外源性感染机会增多。(6)鼓励病人多饮水,使每天尿量保持在2000~3000ml以上,以起到膀胱内冲的作用。

3小结泌尿外科病房的特殊环境,收治的特殊对象和经常采用的特殊诊疗操作,构成医院感染的众多高危因素。泌尿外科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控制着眼于这些因素,及时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对降低医院感染率,促进病人早日康复,节约医疗资源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卫生部医政司医院感染监控协调小组.医院感染的诊断标准(一).中华医院管理杂志,1990,6(5):306-307.

[2]黎介寿.围手术期处理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3:258.

[3]岳素琴,张延霞,袁康.医院内尿路感染危险因素分析及预防措施[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0,10(5):359.

[4]许芬,李乐华.留置导尿发生菌尿症的相关因素研究.护理学杂志,1997,12(2):67-69.7牛艳萍,吴渭红,于红.留置导尿并发症的预防和护理.解放军护理杂志,2000,17(3):20-21.

[5]牛艳萍,吴渭红,于红.留置导尿并发症的预防和护理.解放军护理杂志,2000,17(3):20-21.

[6]刘振生,金大鹏,陈增辉.医院感染管理学,北京:军事医学科学院出版社,2000,211-740.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