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口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现状研究与对策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08-18
/ 2

龙口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现状研究与对策

孙月红/

孙月红/龙口市科技局

近年来,龙口市围绕培育新兴产业、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紧紧依靠技术创新和科技进步,大力发展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对经济增长带动作用大的高新技术产业,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49%左右,产值总量居烟台各县市区第一位。先后获得全国科技进步示范市、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和全国专利工作先进市等荣誉称号,科技进步对经济的贡献率达到66%。主要有以下特点:

一是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环境日趋良好。为促进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龙口市委、市政府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强科技创新体系建设,进一步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意见》、《关于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城市的意见》、《龙口市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龙口市科技自主创新体系建设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等多项扶持政策,对获得龙口市科技进步奖的企业奖励3000—15000元,对获得专利授权的企业和个人每件奖励500—5000元,对科技功臣每人奖励2万元,对符合条件的自主创新平台按照成效和规模每个给予5-10万元的资助,并设立了单项奖励金额5万元的自主创新最高奖。同时,在资金投入上重点倾斜支持企业完善内部研发机构,建设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或技术开发中心,对企业科研项目进行资助和匹配支持等。

二是传统产业高新化取得明显成效。针对存在传统工业比重大、科技含量低等问题,龙口市积极引导企业利用高新技术进行大规模改造,以技术优势、装备优势再造竞争优势、发展优势。丛林集团利用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的万吨挤压机,把发展轨道车辆用铝合金新材料作为自主创新发展的重点领域,并积极开展军工装备型材、航天航空、船舶制造、交通运输等新型材料的研发,进一步夯实铝加工行业向高端产品发展的基础,率先实现了高速列车型材国产化的重大突破,跻身全国创新型企业。康达公司近几年来通过加大科技投入,完善技术创新机制,加快新产品开发。现已累计完成ELP型电控单体组合泵、PER型电调型喷油泵、PMD型喷油泵、YBL型喷油泵、KZ75型喷油泵以及ND80型喷油泵等新产品的技术开发,BQ系列泵、PH泵、PM泵和Ⅰ号泵等老产品的设计改进等;技术创新项目累计有20多项,获国家专利2项,申请国家专利2项;ELP型电控单体组合泵和PER型电调型喷油泵达到欧Ⅲ和国Ⅲ排放标准。

三是新兴高新技术产品得到较好培植。在大力发展优势传统产业的同时,龙口市积极推动新兴高新技术产品的研制和开发。中际电工有限公司利用先进的信息化设计技术,每年研发的新产品都在10种以上,目前共有40余项产品列入国家重点新产品计划。其中,最新研制的“高效节能电机用定子绕组自动生产线”,由三大制造单元六种数控加工制造设备通过工业机器人集成,具有高度智能化、柔性化等技术特点,是电机制造工艺的重大革命,改变了我国数十年沿用的半手工、半机械化的生产方式,可提高功效20倍以上,大大提高了电机制造质量和稳定性,解决了高效节能电机绕组全自动流水线式生产装配的关键技术难题,填补了国内空白,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提高了产品在国际国内市场的竞争力。

四是高新技术创新体系建设不断完善。充分发挥市生产力促进中心、市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和市政府科技顾问团面向企业、服务创新的职能作用,着力搭建集“关键共性技术研究、产品开发、高科技项目引进和成果推广服务”等为一体的高新技术创新服务平台,帮助企业解决技术问题500多项,累计为企业节省研发经费1亿余元;帮助企业建立信息网站1300家;引进高新技术孵化企业32家,引介高新技术项目110多项,牵线搭桥促成各类“产学研”联合体180多家;创建了“新材料科技成果转化公共服务平台”,设立了高分子、精细化工、铝型材等实验室,以此为企业技术创新提供多方位的服务。同时,积极引导支持企业建立自己的研发机构。道恩集团通过与北京化工大学联合成立高分子材料实验室,先后开发出7项专利产品,其中TPV等3种产品列入国家重点新产品计划,年生产能力达到3万吨,成为国内最大的改性塑料生产基地,赢得了“塑料王国”的美誉。

——在推进高新技术产业中面临的问题

一是部分企业重视程度不够高,思想认识还不到位。与先进地区相比,龙口市部分企业对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化的认识还不够到位,口头上重视多,抓落实少。有的企业虽然也认识到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重要性,但由于怕担风险,怕影响眼前的效益,存在畏难发愁情绪。

二是企业科技投入不高,创新能力不强。从企业投入情况看,总体科技投入水平仍然偏低。近年来,全市企业技术开发经费占当年销售收入的平均比重为1.5%左右。总的来看,我市目前以政府投入为引导、企业投入为主体、风险投资和金融投入为支撑、社会投入为补充的多元化科技投融资机制还需要进一步完善。

三是科技创新人才地位不高、结构不优、总量不足。企业对人才的引进和培养投入不足,人才结构性矛盾突出,高层次的创新人才严重不足,产品开发能力较弱。对现有人才的继续教育不够,需进一步改善引进高层次人才的综合环境。同时,许多企业缺乏高级技工,制约了企业对先进设备和先进技术的应用。

——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对策

(一)加大新兴产业发展和传统产业升级改造的力度。一是扶持重点项目发展,加快新兴产业的膨胀。从资金、政策、人才等方面加大工作力度,努力扶持一批发展潜力大、带动力强的重点科技项目,促进电子信息、生物技术这两大新兴产业的膨胀。二是以制造业信息化为突破口,加快传统产业的嫁接改造。选择重点企业进行试点,加快其信息化融合,通过树立一批典型,初步形成制造业信息化示范群;建立技术服务体系,指导企业制定信息化发展规划和技术方案,协调软件公司与企业间的合作,为制造业信息化提供服务和支撑;加强制造业信息化的培训工作。

(二)加大政策落实力度,完善投入机制。切实把科技投入作为最重要的公共战略性投资,逐步建立起政府科技投入为引导,企业投入为主体,社会投入、金融支持的新型科技投入机制,为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提供资金保障。一是发挥政府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建议政府除按政策规定增加科技三项费用外,加大对市科技型企业技术创新的投入,鼓励企业自主创新。二是鼓励企业加大技术研发投入力度,让企业成为科技投入的主力军。企业要按规定比例提取研发经费,并用足用好当年实际发生的技术开发费用,抵扣当年应纳税所得额的政策和支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各项优惠政策。三是大力鼓励企业承担国家、省市科技攻关项目,并支持企业结合生产和市场需要,与院校、研究机构合作,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三)进一步完善创新体系,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一是加强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从政策上引导企业建立各种形式的技术开发机构,积极创建国家、省、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提高企业自主开发能力。二是加强科技中介服务体系建设,发挥整体优势,完善服务功能、提高服务水平,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

(四)用活人才引进机制,完善科技中介服务机构。逐步建立有利于培养人才、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发挥人才作用的机制;制定较完善的引进高层专家、科技人才的政策,鼓励和支持我市大中型企业建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加强与中国工程院、中国科学院、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单位的全面合作,搭建引进、培养人才的平台。同时,加快我市科技中介机构、科技服务机构的建设步伐,积极推进各种技术创新服务机构、技术评估机构以及技术经纪机构等中介机构的建设,为广大中小企业提供经营管理、技术、市场营销、信息、人才、财务、金融、法律等方面的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