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科手术后病人疼痛的护理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0-01-11
/ 2

对外科手术后病人疼痛的护理探讨

孟庆艳

孟庆艳

吉林省温泉医院(吉林白山134502)

[中图分类号]R47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810-5734(2010)1-0063-02

对于外科手术后病人的疼痛,据有关资料的统计,外科病人择期手术,75%的病人担心手术后疼痛,女性、年老、小孩为多数,尽管术后疼痛被视为常见症状。据观察,有50%以上病人术后72小时仍疼痛不止。有些患者把手术能推迟就推迟,能不手术就尽量不做,害怕等心理障碍,所以对外科手术后病人疼痛的心理,护理非常重要,需要我们的护理工作人员进行深入研究。

1对疼痛的认识与了解

疼痛对于病人来说非常害怕,但对于我们医护工作者来说是比较普通的一个临床症状,不为重视,病人害怕疼痛并发症、后遗症、而且常规术后只用一次止痛药,有时止痛效果不好,还有些病人对疼痛的灵敏等心理问题,因此疼痛主动评估在大多数医院还没有成为护理工作常规,只有病人提出疼痛或要求镇痛时,医生、护士才被动处理,许多病人认为医生、护士会自然知道他们存在疼痛而不用报告医护人员。据一项开腹手术后疼痛问题调查中表明,50%的病人没有记录术后疼痛情况。从记录上统计有30%病人疼痛较重,但据咨询调查统计40%病人的疼痛是剧烈的。医生护士经常对病人的疼痛不重视,常见的症状低估疼痛的程度,对疼痛强度的评估护士和病人主诉差度大,不一致,低估了疼痛造成病人的痛苦心理,另外病人不敢说医护人员工作忙忽略了病人的痛苦。医务人员不愿意用止痛药,害怕麻醉药成瘾,大量研究和调查表明,不论麻醉药的剂量多大,用药多久,在用麻醉镇痛病人中,成瘾的发生率只有1%,护理人员对疼痛的认识存在着偏见,如有的护士认为要求镇痛的病人不完全有疼痛,有的护士认为病人没有痛苦的疼痛表情,疼痛就不存在,还有的护士不相信病人的疼痛程度,认为夸大疼痛。疼痛是主观感觉,不论何种原因的疼痛,不论病人如何反应,只要病人主诉疼痛那么疼痛对于病人来说就是真实存在的,处理疼痛病人是护理人员应重视的问题,以术后疼痛的处理和护理为例,应制定一个灵活的连续的有效方案,护士必须熟悉这些信息,对评估病人的疼痛,护理人员应有一套先进的方案措施,教给病人怎样正确地表达疼痛,鼓励病人和其家属共同参加处理,同时家属也可分散病人对疼痛的注意力,对轻、中、重度的疼痛分别给予精神疗法,改善心理压力,同时结合国外先进经验对疼痛制定一整套治疗措施,提高疼痛治疗技术的有效程序。

2对疼痛的评估

疼痛可分为多种感觉的疼痛,如:烧灼样疼痛、刀割样疼痛、压痛、反跳痛、剧痛、微痛等等,对疼痛性质的评估是要靠病人提供信息来完成的,疼痛是未分化的感觉,不像视觉和听觉那样给人留下容易记住的清晰印象,经历疼痛的人说什么样的感觉是疼痛,疼痛就是什么样的感觉,如,轻度疼痛、重度疼痛、阵痛、可怕的疼痛,无法忍受的疼痛等,来帮助病人准确的描述自己的疼痛,通过观察病人生命体征变化、心率呼吸方式、血压、局部肌肉的紧张度、掌心出汗等,间接了解病人疼痛的程度,也可通过观察病人的行为改变,如面部表情,体位和儿童的哭闹等来协助对疼痛的判断,评估疼痛有许多方法,从给护士提供完整的疼痛史到简单的数学参考形象化模拟记分为整形外科病人提供了迅速、准确的判断病人对疼痛感受的标准。让病人在从1——10数字中定量其疼痛的程度,护士先向病人解释“0”代表无痛,“1”代表轻微的疼痛,而“10”代表最严重的疼痛,最后了解病人此时疼痛应在标尺的哪个位置,应该用哪个数字表达。该法不仅使医生和护士能较为确切地掌握病人疼痛的程度,而且也有利于评估控制疼痛的效果。如一例病人的疼痛强度是“9”,采取镇痛措施后,再评估时,疼痛的强度是“3”,说明疼痛有所减轻,措施有效。此法对护士交接班及文件记录都提供了较确切的信息,文件记录也是任何评估过程不可缺少的。

3外科手术后止痛药物

阿片类药物是当今手术后止痛的重要方法,应用中枢作用止痛药时,必须掌握药物的半衰期和生物药效方面的知识,等量的止痛药,静脉一次给药作用可以相等,但口服用药时效果可以完全不同,如吗啡口服仅吸收3%,而美散痛口服则80%被吸收,且生物药效好,更重要的是要注意血清中的药物浓度,过低可能达不到镇痛作用,过高可能产生副作用,阿片会不同程度的致依赖性。非阿片类药物镇痛药缓解胸外手术后所产生的疼痛,曲马多缓释片是一种合成抑制作用,对心血管及肝肾功能无影响,对平滑肌、横纹肌无作用,耐受性和依赖性低,手术后疼痛药物止痛的,现在有一些新的方法,逐步用来止痛,病人自控止痛法,自痛止痛法于1984年在美国被有效地应用,自控止痛法是患者用一个计数电子仪控制的活动泵,它可以提供止痛剂的剂量,剂量增减范围和估计两次剂量的间隔最短时间,以及提拱一个稳定的注药间隔周期,自控止痛法是为适合病人个体需要而设计的可塑性止痛法,病人按动按钮就可启动系统,将好的止痛剂经静脉套管注入体内,不需要医务人员而达到镇痛目的,一般认为该法很容易止痛,全部药物进入血液循环发挥药物的作用。

硬膜外腔注射止痛药物治疗手术后急性疼痛已日益普遍,硬膜外给药控制疼痛可总体降低给药剂量,并提拱持久的止痛效果,可以减轻病人发生迷糊和起到镇静作用,术后能较早唤醒患者,常用的止痛药物有吗啡、芬太尼、美散痛等。有的学者建议吗啡和叮派卡因合用是最有效的,也是连续硬膜外输入止痛最常用的复合止痛药之一,硬膜外腔应用止痛对病人有潜在的危险,护士应懂得对病人所用的药物和副作用,比如呼吸减慢、血压过低,一般呼吸减慢的危险在于中断给药6—24小时,因此连续呼吸监测是必要的。

一般资料:

病例资料:年龄:18——70岁,男女不限,外科手术后疼痛,轻度疼痛15%,中度疼痛15%,重度疼痛35%,用药后缓解的90%,80%的病人要求止痛药物的应用,害怕心理的为60%,多数病人怕并发症和后遗症的发生,与医护人员主动反映疼痛程度的占70%,护士给予心理护理后病人感到有安全感的占80%,每个病人对疼痛的灵敏度完全不一样,疼痛止痛效果也不一样,所以,在用止痛药时,也不能按常规用药,病人对止痛效果满意度在90%以上。

根据以上资料说明医护人员在疼痛的治疗过程中,不但要有高超的医疗技术,同时要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和细致耐心的工作态度,才能使病人在外科手术后减轻疼痛和痛苦,减少危险因素的发生,减少医疗事故的发生。

目前关于疼痛控制和药物作用有许多护理研究,但对疼痛的药物止痛机理,止痛后的生理系统改变需深化研究。阿片类止痛用药和非阿片类用药镇痛效果哪个显著,副作用少。认为术后应用曲马多镇痛效果好,不影响心血管系统,无明显的呼吸抑制,对药物的依赖所治疗急性疼痛的最适剂量是100mg,而曲马多缓释片的镇痛效果较普通片更有效,延效安全。以上实践提示,合理有效的止痛必定引起生理某些调节介质的改变,我们应进一步进行研究使对疼痛的控制向更深一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