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既有建筑更新改造发展路径探索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8-18
/ 2

城市既有建筑更新改造发展路径探索

姜博

广州市岭南建筑研究中心广东广州510030

摘要:本文对城市既有建筑更新改造的内容进行概述,并分析城市既有建筑更新改造的发展路径,具体包括更新改造的基本原则、流程、技术应用和更新改造的具体实践,为既有建筑的更新改造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城市既有建筑;更新改造;建筑更新

引言:既有建筑大多位于老城区,是体现城市历史文化特色的重要因素,对城市既有建筑进行更新改造,既有利于可持续利用资源,也促进了文化的传承。在城市既有建筑的更新改造过程中,需要选择合理的发展路径,实现对城市既有建筑保护与更新改造的统一。

1城市既有建筑更新改造的内容

目前根据我国对城市既有建筑的更新改造与利用现状,可以总结出城市既有建筑更新改造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两方面。

1.1既有城区综合改造

既有城区综合改造是指对于城市公共建筑区、居住区和工业区等进行的改造工作,对于上述城区空间环境和基础设施进行更新和改造,使其各项功能恢复正常。既有城区的综合改造以促进经济发展与文化传承为主要目的。

1.2单体建筑更新改造

已建成的建筑都可统称为既有建筑,单体建筑的更新改造既包括新建建筑,也包括普通建筑与历史建筑[1]。在进行既有建筑的更新改造时,需要根据不同的建筑类型采用不同的方法,通常对于质量较好的建筑只进行节能改造。普通建筑的更新改造主要是因为其设施老化,无法满足生活需求,更新改造工作主要侧重于外观与功能的改进,对于历史建筑,在进行更新改造时需要注重保护工作。

2城市既有建筑更新改造发展路径

2.1城市既有建筑更新改造原则

2.1.1保护性

在进行既有建筑的更新改造时,首先要遵循保护性原则。既有建筑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城市的历史文化特色,因此除了要加强历史建筑的保护工作以外,对于普通建筑,也需要在保护原则的基础上进行更新改造。在加强保护标志性历史建筑的同时,对于工业遗产等具有一定价值的建筑也应开展保护工作。

2.1.2地域性及整体性

地域性是指在建筑的更新改造工作中,需要充分结合城市的地理环境、历史文化背景以及人们的风俗习惯和价值观念等因素。在既有建筑更新改造时坚持地域性原则,有利于保持城市的主要特色与多样性。整体性原则是指在进行更新改造后,建筑与周围的环境保持协调统一,在保留建筑自身特色的同时,与周围环境和其他建筑保持和谐,表现出良好的整体效果。

2.1.3经济性

经济性是指待改造项目的经济价值情况,也是决定项目可行性的重要因素,一般对于未达到使用寿命的建筑,进行更新改造相对于拆除,更有利于资源和资金的节约。在进行更新改造的规划阶段,首先要全面评估既有建筑的结构与质量,然后需要考虑建筑所处地段的经济效益,综合各方面因素制定改造方案。

2.2城市既有建筑更新改造流程与技术的应用

城市既有建筑更新改造过程中,主要流程分为以下几步:

第一,建立既有建筑的基本档案。当前许多既有建筑的技术资料存在缺失问题,因此在进行更新改造之前首先要建立基本档案,主要内容包括设计图纸、勘察报告、使用历史情况、施工验收信息、以及此前的检测报告和历史维护改造信息。对于已有的技术资料做出详细分析,并结合现场考察确定技术资料与现场情况的差异程度,在技术资料缺失情况下,需要通过实地测绘进行补充。

第二,通过改造前评估确定改造方案。在改造前对建筑的现状、功能要求和改造方式等方面做出全面检测和评估。目前,发展的改造前性能评价技术具体分为建筑可靠性鉴定,其中包括安全性、耐久性和使用性的检测、环境性能检测、抗震性能鉴定、消防检测、节能检测、排水管道检测评估以及水电性能评估[2]。然后根据检测评估结果和改造需求对改造可行性进行分析,对改造方案进行确定,分析和确定工作是更新改造流程的关键部分。

第三,进行更新改造设计。在设计时需要对既有建筑的基本条件进行充分考虑,保证设计内容具有可行性。运用各种检测方法,对既有建筑各方面进行充分了解。其中需要加强对结构改造设计的重视程度,相关专业人员需要对既有建筑结构安全性做出正确判断,并对改造后建筑结构安全性和可靠性做出合理预测,比如可以运用数字技术建立原有建筑模型,并用于结构分析。

第四,进行更新改造施工。既有建筑的改造施工受到的制约条件相对较多,比如原有建筑的结构和周边建筑,因此需要做好施工的风险评估工作。在进行改造施工时,需要许多不同专业的协调配合。比如建筑结构安全与耐久性能改造中,可以分为地基与基础加固、上部主体混凝土结构、耐久性修复等。在建筑节能节能绿色更新改造中,主要包括围护结构节能改造、暖通节能改造等。此外还包括给排水与防水系统改造、电气与智能化系统改造等。

第五,进行后期运维监测。目前由于BIM技术和智能监测技术的发展,在更新改造施工后的运维监测中,可以将BIM技术、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技术用于建筑结构安全监测、给排水监测和能耗监测等很多方面,为建筑的后期使用提供保障。

2.3城市既有建筑更新改造具体实践

在城市既有建筑更新改造中,许多案例可供借鉴和参考,比如2014年对重庆印制二厂的改造工作。该厂建立于1939年,历史较为悠久,在2014年进行了文创公园改造工作。该厂在改造时坚持保留建筑原始风貌的原则,以民用化改造为目标,使厂房实现商业与办公功能。以印铁车间的改造为例,该工程建设资料存在较为严重的缺失,因此首先对建筑及其结构进行了测绘,并调查了使用与改造历史情况。而后对该建筑进行了结构安全性能与耐久性能的检测,包括房屋地基持力层、上部混凝土结构等,根据检测结果,上部结构安全性和耐久性不符合要求,需要加固改造。在改造方案的设计上,改造后为酒店,改造内容包括结构安全性与耐久性改造、建筑外立面改造、给排水与防水系统改造、加装观光电梯改造和拓展空间功能改造等。取得了良好的改造效果。

结论:既有建筑的更新改造对于促进建筑的保护和利用具有重要意义,在进行既有建筑的更新改造时,需要在保持原有建筑特色的同时最大程度提升使用功能。在具体的实践中,需要按照正确的操作流程进行改造,合理地选择施工技术。

参考文献:

[1]张蕾,王畅.城市更新中老街区既有建筑的改造研究——南京中山北路、乐业村、凤颐村民国街区保护与更新概念设计[J].建材与装饰,2018(21):80-81.

[2]曹淑上,张京街,袁兵,等.既有建筑综合改造技术分析与应用实践[J].重庆建筑,2019(5):43-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