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课程背景下如何做一名合格的英语教师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12-22
/ 2

浅谈新课程背景下如何做一名合格的英语教师

李大华

重庆市南川区第一中学校

李大华

自重庆市高中从2010年秋季起全面实施新课程改革以来,至今已经有半年时间。这半年来,通过实践对英语课程的教学有了一些新的理解:高中英语课程,既是学生通过英语学习和实践活动逐步掌握英语知识和技能、提高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过程,又是他们拓展视野、陶冶情操、丰富生活经历、开发思维能力、发展个性和提高人文素养的过程。英语学科的教学设计不应是“明确”的,而应是“模糊”的;不应是绝对化的,而应是有伸缩性的;不应是只关注知识的传授,更应该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不应“以教论学”,而应是“以学论教”;不应是模式化和程式化的,而应是个性化和多样化的;不应是僵化和静态的,而应是动态和生成性的;教学过程不是封闭、抽象的,而是开放、具体的;不应是学生为教学设计服务,而应是教学设计为学生的学习服务。在制定教学策略的过程中,教师应更多地关注:(1)教学总体的、大致的思路和目标;(2)学生学习的不同实际层次;(3)教学过程中可能遇到的新情况、解决的新办法、新方案、新机智;(4)交往学习过程中的调控手段、反馈机能的运用;(5)教学情境要素的有机整合原理等。要以学生思维发展的过程和变化的可能为主线,以师生合作互动、多向信息交流传递、多种因素协调组合、多样方案适时调整,以朝着理想的发展目标进行探索为归宿。当然,新课程对我们教师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通过一学期新课程的教学实践,我深深地体会到,在新课程背景下要成为一名合格的英语教师,起码应具备下列条件。

一、教师作为知识的传承者,要与时俱进例如,我在设计第三模块中的ModuleOneEurope(欧洲)中的第一课时,在课程的准备过程和最后的展示过程中,我有了几点对新课程的体验,并且从课堂的实际教学中得到了一些启示,自己做了一定的反思。

(1)教师要积淀自己的文化底蕴当时我选择这个单元,是因为初见这个话题的刹那,让我想起了曾经看过的一部纪录片,叫做《大国崛起》。其中介绍的大部分国家都是欧洲国家,包括教材所提到的英国、法国、葡萄牙、西班牙。看过之后,让人在感到震撼的同时,也不得不佩服这些国家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上所取得的进步与成就。所以,本课所设计的话题可以涉及到欧洲国家的各个方面,有利于学生了解外国文化,增强世界意识。正如新课程标准中的教学建议所提:这种话题在情感态度方面有利于拓展学生的文化视野,发展他们跨文化交际的意识和能力。为了让课堂教学具体化,教材选择了六个比较有代表性的欧洲国家,在教学过程中,我从基本的国家名称、首都、语言入手,逐步过渡到他们的地理位置、常识性的信息,最后畅所欲言,层层深入,让学生感到有话想说、有话可说,并且在教师的指导下,实现有话能说。所以,本单元的教学对教师本身的历史文化修养、知识面等方面也有非常高的要求,体现了师生共同不断更新知识结构来适应现代社会发展,是英语课程中“与时俱进”的理念和思想的体现。(2)教师要适时变化教学模式整堂课以竞赛贯穿始终,竞赛作为一种评价方式,鼓励他们说出自己的想法,提高他们的积极性。教师导入:通过6个问题引出所要介绍的六个欧洲国家。这六个问题是常识性的问题,目的是想让同学们轻松答出来,使他们感到对这些国家并不陌生,所以从一开始就激发他们的兴趣。学生活动:大家的回答很踊跃,对这些问题也很感兴趣。这些问题包括了著名人物大学、服装品牌、奥运城市、文化语言、体育项目等等。可以看出大家的知识面很广,在繁忙的学习之余,对这些知识也有一定的涉猎。转贴于中国论文w.studa.net

(3)教师要不断激发学生的兴趣“教无趣,则必不乐学”。兴趣是学习的内动力,是入门的向导。孔子日:“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现代的教育实践也充分说明,培养良好的兴趣是减轻学生负担、促进学生人格健全发展的重要环节。因此,培养和激发学生自身学习的兴趣,会使他们感到从学习过程本身可以得到一种精神上的满足。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理应选择趣味性较强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寓教于乐,化解难点,突出重点。教师可以较为灵活地采用游戏、猜谜、唱歌、演讲、表演等多种形式导入新课,利用简笔画、录音机、多媒体教学设备辅助教学;采用“分组式”、“结对子”等形式组织课堂教学活动。课堂教学的多样性有利于活跃学生的思维,开阔学生的视野,创设生动活泼、趣味盎然的学习氛围,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这堂课的第一部分,对这六个国家的首都、语言词汇进行学习。这一知识目标是通过以下2个环节完成的。首先,通过游戏学习这些国家的首都和语言,每人发一张卡片,卡片上有几个和这六个国家相关的词,当我指到其中任意一个黑板上的国家,他们要反应出这个词是否和这个国家有关系,这个游戏一是考察学生是否认识卡片上的词,同时考察他们是否知道这些国家的名称、语言和首都名称。学生活动:一共分成三大组、六小组,大家手中卡片上的词,有交叉的部分,所以当老师指到某一个国家时,所有同学必须迅速做出反应,一是训练了他们对词汇掌握的熟练程度,二是培养了他们的竞争意识以及为自己团队争分的集体荣誉感。在实际操作中,大家的争先恐后地把课堂气氛推到一个高潮,在这种气氛的渲染下,每一个同学更加奋勇争先。

二、教师作为课堂的组织者,要把专业学科教学、教学法以及心理学结合起来“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为了提高课堂效率,应该在每堂课的开始就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举个例子,讲“自然”这一单元时,同学们离野生动物比较远,不太好导入,引起共鸣,于是笔者就设计了一小段大家都很熟悉的歌曲《一个真实的故事》。上课时,优美的歌声吸引了同学,小女孩的行为感动了同学,丹顶鹤的命运牵动着同学们的心,大家很快就被带进了一个大自然的广阔天地。然后我马上进入主题,让同学们谈谈自己喜爱的动物,大家都觉得动物是我们的朋友,很自然地保护动物尤其是野生动物便成了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三、教师要以学生为本,提高学生学习效果凡事都要讲究因人而异,在这小小的提问上,也要讲究“因材施教”。例如,我班有个男同学叫杨林龙,英语成绩很差,自然是考察的重点。他的性格特别内向,每次站起来都不说话,开始我以为他是没有认真听讲,也没好好复习,所以很生气。但几次他都如此,我觉得不对劲,就找他聊了一次,他说自己真的背了,我抽查了几个知识点,发信他确实背得不错,他对我说他一直有这个缺点,当着全班同学的面就紧张得什么也说不出来了。了解了这种情况,我就对他说,“老师给你个特权,就是每次下课的时候,老师单独考你”。他看到老师没有因为他的缺点而放弃他,还利用下课休息时间考察他,他很感动,背得更认真了,英语成绩也有了很大提高。通过课堂模式的转变,学生们的感受是多彩的,身心是愉快的,收获是丰富的。通过设计、组织调控、激励和点拨,使学生们尝到了当主人的甜头。他们体验了艰辛、失败、合作、成功,获得了自信,体现了价值,发掘了才能。有的同学满怀信心地说:“我终于认识了自我,我不仅愿学了,而且会学了。”让学生真正在知识的海洋中找到乐趣。我们要从每一堂课的设计开始,当我们看到学生们积极参与时,当我们听到他们主动在用英语交流时,我们应该大声高唱,使我们在课堂上实现自己真正的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