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拟仿真训练对膝关节置换术后早期康复与功能恢复的效果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2-12
/ 1

模拟仿真训练对膝关节置换术后早期康复与功能恢复的效果观察

金虓陈超越黄中武(通讯作者)

(上海建工医院上海200030)

【摘要】目的:探讨BTEPrimusRS模拟仿真训练系统应用在膝关节置换手术后早期康复效果以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6月—2018年6月在本院行膝关节置换手术患者40例,按照术后护理方法不同分为A组和B组,A组给予常规治疗,B组联合BTE训练,对比两组术后康复效果。结果:A组术后三月Lysholm评分(72.90±4.49)分,膝关节活动度(102.0±3.23)°,股四头肌向心峰值(40.01±3.28)牛·米;B组术后三月Lysholm评分(80.70±3.29)分,膝关节活动度(107.1±2.94)°,股四头肌向心峰值(44.44±3.60)牛·米,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TE应用在膝关节置换手术后可以提升患者术后康复效果,减轻患者疼痛,增强肌力,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模拟仿真训练;膝关节置换;康复

【中图分类号】R68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9)02-0177-01

膝关节炎属临床常见骨科疾病,严重者造成患者关节功能障碍,通过置换膝关节减轻患者疼痛,提升患者生活质量。膝关节置换术后功能训练对患者术后康复至关重要,增强患者肌力,改善术后关节囊粘连与挛缩,但以往对于术后康复常重视不足,术后训练常完成不及时,影响了患者功能恢复[1]。本研究观察了BTE应用在膝关节置换手术后效果,以期为临床提供指导和依据,现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6月—2018年6月在本院行膝关节置换手术患者,按照术后康复方法不同分为A组和B组。共纳入研究对象40例,其中A组男性6例,女性14例,年龄53~79岁,平均67.45±6.67岁;B组男性6例,女性14例,年龄55~81岁,平均68.05±8.00岁。纳入标准:(1)年龄≥50周岁;(2)均行膝关节置换手术治疗;(3)患者均获取知情同意。排除标准:合并严重肝肾脏器功能障碍者。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分布无明显差别,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A组:给予患者常规康复治疗,包括开展物理因子治疗、运动治疗以及作业治疗等常规训练。B组:在A组基础上联合模拟仿真训练治疗。训练时间为术后3个月。

1.3评价指标

采用膝关节Lysholm评分量表评价患者膝关节功能变化,得分越高提示恢复越好;膝关节ROM;BET测试系统对患者股四头肌向心收缩在角速度30°/S、杠杆长度24cm下活动40°的平均最大力矩峰值进行数据采集,所有指标均在术后一周和术后三月进行评定。

1.4统计学处理

数据采用医学统计软件SPSS19.0进行统计分析,,计数和计量资料分别采用例和均数±标准差表示。当P值小于0.05时说明两组之间的差异。

2.结果

2.1两组患者膝关节功能评分和活动情况变化对比

术后一周两组Lysholm评分、膝ROM和股四头肌向心峰值无差异性,说明两组具有可比性。术后三月两组上述指标均较术后一周改善,B组术后三月改善情况同A组比较,统计学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附表。

3.讨论

膝骨关节病术骨科常见的疾病,膝关节置换术是临床治疗本病的常用方法,但术后恢复周期较长,部分患者关节功能恢复不理想,增加了不必要的经济负担。

BTE系统作为一套神经肌肉功能测评与训练系统,可模仿日常生活动作、三维功能性运动及体育运动项目等多种任务操作。等速肌力测试及训练中恒定的速度及顺应性阻力条件下测得关节运动过程中肌肉力矩输出值与肌肉做功能力等,用其来评定人体所有肌肉收缩方式下的肌肉功能争议较大[2],但其仍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除此之外,亦能以向心/离心等张测量模式客观、准确地评价单关节肌群极限功率与肌耐力等[3]。为全面提升肌肉控制提供了训练基础。

综上所述,模拟仿真训练应用在膝关节置换手术后可以提升患者术后康复效果,减轻患者疼痛,增强肌力及进一步促进肌肉做功,从而进一步改善术后膝关节稳定性,可作为常规康复治疗外的可靠治疗手段。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李莉,王梓,尹梦虹,等.膝关节置换后早期强调步态训练对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7,21(27):4288-4293.

[2]陆明,邱贵兴,赵丽娟.等速技术应用研究及进展[J].中华外科杂志,2006,44(20):1437-1438.

[3]史冀鹏,徐红旗,张欣,等.运动BTEPrimusRS系统测定人体下肢单关节肌群极限功率与肌耐力的方法学研究[N].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12,27(2):162-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