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档案事业的全面深化改革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12-22
/ 2

新形势下档案事业的全面深化改革

张菁原1王国鹏2

(1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济南市长清区供电公司山东济南250300;

2中国人民解放军72207部队山东济南250001)

摘要:档案管理的改革工作任重道远,大力推进和完善法治档案管理改革工作势在必行。在全面深化改革氛围日益浓厚的今天,档案管理改革工作对于广大档案工作者来说是挑战,更是机遇,我们应当树立强烈的责任感和紧迫感,积极做好档案管理改革的探索研究,让档案工作更好地服务于国家、服务于社会、服务于人民。

关键词:新形势;档案事业;深化改革

电力企业档案管理工作对地方及本企业在经济社会的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电力企业档案管理工作具有其自身特点,在新时期、信息化时代的发展下,如何更好地改进电力企业档案管理工作,是完善企业建设、制度建设的关键。

一、档案管理工作改革的方向

1市场化

市场化是世界各地行政改革的主流趋势,也是我国行政改革的基本方向。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推进,经济的发展成为一个地方、一座城市发展的重要依托和重要内容,那么该如何克服和改进原有的手工操作、经验、封闭式档案管理工作遗留下来的弊端,以市场化改革为目标,提高档案管理手段和技术高效、多元的新模式,实现档案管理工作与企业中心工作紧密结合,档案信息资源与市场息息相关的共享档案管理新局面,构建适合当前市场经济的新型档案管理工作三大体系建设,让档案工作成为市场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需要研究和解决的重要课题。

2法制化

依法治档一直以来都是我国档案工作中的薄弱环节,由于我国的档案法规原则性条款多,可操作性条款少,依法治档仍停留于表面,很多关键性的管理操作还无法可依,档案管理工作长期以来缺乏法律的保护,档案管理的操作不当,不仅造成档案的可利用性降低,甚至造成一些关键性档案资料遗失,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一路摸着石头过河,在经济发展、社会体制改革等方面都有着突破性的尝试,这些都是极其宝贵的、不可复制的经验财富。为推动我国的档案事业加速发展,更好地保护、传承、利用好档案资料,需要各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按照这些要求,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推进法制化建设,切实提高档案管理部门依法履职能力,严肃查处各类档案违法案件,构建依法治档的良好环境。

3现代化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大数据时代下,档案作为重要的信息资源,如何在各个环节实施有效的技术变革,提升档案收集、贮存、分类、检索的效率和效能,以崭新的面貌服务于这个大数据时代至关重要。现代化信息技术逐步运用在档案领域,档案的数字化建设、信息化管理创新是当前档案管理工作面临的新挑战、新机遇。各企业只有通过现代数据信息化,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逐步推进数字档案馆建设,逐步实现存量数字化、增量电子化,以建立健全覆盖人民群众的档案资源体系、方便人民群众的档案利用体系、确保档案安全保密的档案安全体系为目标,才能充分发挥档案的利用价值,发挥其特有的作用,才能更好地推动档案事业科学发展。

二、新形势下档案事业发展的具体思路

1科学整合档案资源,构建综合性档案馆

集中统一管理模式克服了旧时档案分散管理与档案工作职能不清的弊端,有效地促进了我国档案事业的发展。因此,新形势下,我们应继续采取集中统一管理模式,并在现有的管理体制范围内进行改进,以适应新时期的档案管理体制。集中管理、统一规划、科学整合各级档案馆的档案资源,构建综合性档案馆,提升规模效益,有效配置档案资源,真正实现社会共享。

2明确领导关系,分清党政职能

我国档案事业体制要适应新形势就必须明确领导关系,分清党政职能。一是强化党的政治领导职能。党中央及各级党委不再干涉政府职能内的工作,统一由国务院和地方各级政府参与决策并发布实施。而党的政治领导职能主要是发挥党对各级政府的引导、协调、组织、监督和教育的作用,加强党的自身建设,积极深入政治体制改革。二是加强政府行政管理职能。也就是说,属于政府职能范围的应交由政府集中统一管理,明细档案管理的权限。

3强化政府宏观管理职能

要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作用,加大市场对资源配置的能力,逐渐打破政府支配社会资源的格局,使档案行政管理更加法制化、宏观化。主要表现为,将直接管理为主的微观指导模式向简介管理为主的宏观模式改变,将一部分职能交由档案馆或者档案中介结构管理,而政府主要起到引导、组织、协调和监督的作用,发挥执法监督和检查、依法治档、查处违规违法等的宏观职能,不断完善和健全档案法律法规,加大档案执法力度,切实实现政府宏观管理职能。

4政事分开,强化服务职能

一是鼓励社会力量发展档案事业。广泛宣传,制定相关政策,鼓励和引导社会积极力量加入档案管理工作,壮大档案管理队伍。二是加强档案事业服务与对象的结合。打破“点线面”分割的格局,直接将档案馆面向社会,直接对档案服务对象服务。三是激活档案用人机制。采取局馆分离的模式,整合档案局和档案馆的职能,档案局作为国家行政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是履行规划、组织、协调、指导、监督、执法检查和依法查处违法违规的管理职能以及档案工作法律法规、行政规章的制定。档案馆作为文化电力企业,主要是面向社会,要树立科学文化事业形象,强化事业服务功能,构建新型的公共服务机构。

5搭建有效的平台以及资源的有效整合

电力企业档案信息化管理平台的建设是依托于电力企业已有平台发展而来的,档案管理平台与整体平台既对立又统一,在结合档案管理流程、业务内容以及综合性要求的基础上,采取拓展原则、动态原则以及标准化原则来对电力企业档案管理改革工作进行全面的战略规划。资源的有效整合是通过电力企业管理软件的应用实现的,档案管理信息化改革是依托于电力企业这个发展平台对资源进行有效的整合,资源的有效整合主要包括将电力企业档案管理工作归类到整个电力企业的平台管理之中以及电力企业档案管理平台借助于电力企业综合发展的大平台在管理工作中发挥其最大效能。

6统筹档案资源,建立“一体化”档案管理模式

应自上而下,加强党和政府对档案事业的领导,实行统一领导、统一规划、统一部署、档案部门归口负责、各方面共同参与的工作体制,打破档案收集和利用中的时间、区域、全宗界限,广泛整合档案资源。切实加强档案体制机制改革,打破部门和条块分割,整合同一企业中不同部门、同一地区各档案馆及不同地区档案馆的档案资源和目录信息,推动档案信息资源的科学配置和高效利用,促进档案事业协调发展。建立全国一体化的档案综合利用平台,建立全国各地互通互联的档案信息网络,形成地方经济、文化等各部门即时录入,地方档案部门归口负责、分级利用、各方面共同参与,统一上传共享的模式。搭建公共开放平台,建立起为广大人民群众、企电力企业服务的档案利用体系,努力把“死档案”变成“活信息”、把“档案库”变成“思想库”,更好地为各级党和政府决策、管理提供参考。

结语

总之,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的发展,为电力企业档案管理工作提供有效的信息保障,构建强有力的信息化平台,在已有结构的基础上积极的进行探索和创新,培养档案管理人员的创新意识和服务观念,借鉴其他单位或企业中有效的人员管理机制和档案管理制度,有效的管理机制使员工在档案管理工作中能激发其能动性和创造性,履行各项规章制度,更好地为电力企业档案管理工作发展服务。

参考文献:

[1]王晓卫。新形势下电力企业人事档案管理的有益思考[J].办公室业务,2014.

[2]尤丽。浅谈新形势下电力企业档案管理的改革[J].山西档案,2014.

[3]孙凤丽。新形势下电力企业文书档案的管理工作[J].黑龙江史志,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