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教育要从娃娃抓起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12-22
/ 2

心理健康教育要从娃娃抓起

赵逸飞

邹平县第一中学山东滨州256200

摘要: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进行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有重要的作用,在当前社会的不断发展中,学生获取信息的途径越来越多,如果不能及时对其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极有可能影响学生的健康成长。只有从小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才能使其后期的成长得到保证。本文就心理健康教育要从娃娃抓起进行分析。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孩子

在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心理健康问题逐渐引起了人们的重视。通过相关调查显示,以往中年人的心理问题比较多,但是近年来青少年心理问题越来越严重,但是青少年和成年人对这一问题都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下面具体对心理健康要从娃娃抓起进行分析。

一、青少年出现心理问题的原因

1、学校和家长对其没有引起重视

由于我国长期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学校和家长对学生心理问题都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这些因素是导致青少年出现心理问题的重要原因。另外,当前我国在中小学的教育中几乎没有心理健康教育的涉及[1]。学校和教师都没有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一些学校虽然有心理健康课程的开设,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没有引起重视,而是按照德育教学的方式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咨询室的存在仅仅是为了应付检查,这些问题都严重影响了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学习的顺利进行。

2、学习压力大

“望子成龙”是我国家长的一个重要的特点,这种情况下在实际的学习生活中,就会将自己的希望过多地寄托在孩子的身上,从而就会使学生面临无形的压力,同时,往往青少年时期,孩子的心理和生理都处于成长时期,这一时期与家长的沟通就会逐渐减少,这种情况就更加加剧了学生心理问题的形成,甚至一些儿童还会出现严重的抑郁情绪,对其的成长会产生严重的影响。

3、家庭因素对孩子的影响

父母家庭的教育方式对儿童的行为有着严重的影响,要想保证孩子健康的成长,父母就需要进行正确的价值观念、社会规则以及道德规范和行为模式的传达,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的行为。好的行为会对孩子造成正面的影响,同样不良的行为会对孩子的成长造成负面影响。家庭教育中,家庭教育的方式、态度、结构、情感情况以及孩子在家庭互动中所占据的位置都与孩子的心理健康成长有着密切的关系。

二、促使青少年心理健康发展的措施

1、加强与孩子的沟通和交流

当前大多数家长都忙于工作,与孩子的沟通少之又少,但是亲子关系是否密切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家长与孩子相处的时间。此外,家长单一的重视对孩子智力的开发,忽略对孩子学习兴趣和生活习惯的培养,会直接影响孩子后期的成长。在实际的教育中,家长应该以指导的身份出现,适当的对孩子进行提醒,这样才能培养孩子的独立思考的精神,不能将自己的情绪过多的转移到孩子身上,这样才能促进良好的亲子关系的形成。

2、学校和社会应该对孩子的心理健康问题引起足够的重视

人们在社会生活中,会逐渐的学会共同生活、做事、生存,这些能力在一定程度上与人们的心理素质有一定的关系。当前的社会经济发展速度相当快,这种情况下就会导致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需要面临更多的压力和挑战。当前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不仅需要有健康的体魄,同时还需要有获取信息、分析信息以及应用信息的能力,这种情况下为了充分的保证孩子未来能够适应社会的发展,满足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就需要充分认识到心理的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3、建立平等的家庭关系

在对孩子进行教育的过程中,要想保证沟通的有效性,不断促进孩子能力的提高,就需要在家庭中营造平等的关系。目前大多数家长自身的压力都比较大,如果不能很好的排解自己的情绪,并且与孩子之间存在不平等的关系,往往就会出现回到家将自己的情绪发泄到孩子身上的情况,这样不仅会影响家庭关系,同时还会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成长[2]。针对这种问题,年轻的父母不仅需要及时的改正自己存在的问题,同时还需要控制自己的情绪,找到正确的情绪发泄或者缓解方式。最后,不能将自己的价值观强加给孩子,孩子本身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有自己的人生,家长要做的仅仅是正确的引导孩子学习和成长。因此在实际的家庭生活中,家长需要营造一个良好、宽松的家庭氛围,这样才能更好的促进孩子健康的成长。

4、切莫讳疾忌医

不同的心理疾病都有一定的表现,一旦发现存在某种心理疾病,就应该有一个积极的心态,及时的进行就诊治疗,这样才能保证孩子健康的成长。目前心理疾病已经成为一种相当普遍的疾病,同时还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如果不能及时的进行治疗,不仅会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甚至还有可能导致一些社会问题的出现。因此在实际的生活中,如果发现孩子出现心理疾病的症状,就需要积极的配合医师进行治疗,在家庭生活中也应该给予孩子足够的帮助。如果是因为某些事情引起的,还需要及时的帮助孩子进行纾解,使其能够感受到家庭的温暖。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当前经济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明显提高,心理疾病越来越趋于年轻化,只有从小实现对孩子的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家庭和学校都应该对这一问题引起足够的重视,为孩子营造良好的生活环境,这样才能促进其后期更好的成长和发展。

参考文献:

[1]许海珠.润物无声,倾心培育,让心理健康之树在幼儿心中枝繁叶茂——谈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之拙见[J].科学中国人,2016(7X).

[2]侯海燕.小学音乐教学渗透心理素质教育的策略初探[J].小学教学研究,2015(10).

作者简介:赵逸飞,女,(2000.07.12——),汉族,山东省滨州市人高中学历,论文方向:心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