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部按摩及穴位按揉在脑卒中便秘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12-22
/ 2

腹部按摩及穴位按揉在脑卒中便秘的应用

翁俊梅徐慧

翁俊梅徐慧(安徽省六安市中医院237000)

【中图分类号】R74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1)45-0094-02

【摘要】目的探讨腹部按摩及穴位按揉在脑卒中的应用。方法将118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9例以情志护理、饮食护理、行为训练、适当主动和被动锻炼等神经内科常规护理,实验组59例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以腹部按摩及穴位按揉护理。结果对照组发生便秘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正确认识脑卒中患者便秘,加以腹部按摩及穴位按揉中医护理,可降低再出血率、再梗死及预防并发症,患者及家属也能接受并配合,从而提高了临床护理质量,减轻患者的痛苦。

【关键词】腹部按摩穴位按揉脑卒中便秘

脑卒中是一种突然起病的脑血管疾病,具有高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和高复发率。流行病学调查发现,我国每15秒钟就有一个卒中新发病例,每21秒钟就有一人死于卒中。便秘指正常的排便形态改变,排便次数减少,排出过干、过硬的粪便,且排便不畅、困难[1]。便秘是脑卒中患者常见的并发症,脑卒中后便秘发生率为30%-60%[2],这不仅给患者带来痛苦,而且由于用力排便致血压及颅内压增高,导致已有症状加重,诱发再出血及再梗死,造成预后不良,给患者精神和生活上带来极大的负担。我科于2010.12-2011.02对118例脑卒中便秘患者进行分组护理,旨在探讨一种简单而有效的方法来预防和改善脑卒中便秘,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收集2010.12-2011.2在我科住院的脑卒中患者118例,全部病例均符合1995年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诊断标准,并且经头颅CT或MRI证实。将118例住院的脑卒中患者随机分组,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9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基础疾病、卒中类型等方面无统计学差异,具有可比性。

2便秘的诊断标准

根据罗马II标准[3]符合以下6项中的两项或两项以上者:(1)>1/4的时间有排便费力;(2)>1/4的时间有粪便呈团块或硬结;(3)>1/4的时间有排便不尽感;(4)>1/4的时间有排便时肛门阻塞感或肛门直肠梗阻;(5)>1/4的时间有排便需用手法协助;(6)>1/4的时间有每周排便<3次,同时排除肠道器质性病变。

3护理方法

常规护理:①调畅情志,向患者及家属讲解便秘的危害以及预防对疾病康复的重要性,指导床上排便,消除患者紧张情绪。②饮食要适合病情,以少食多餐为原则,忌辛辣肥甘生冷刺激性食品。保证充足的进水量,最好每日晨起空腹喝一杯白开水,睡前喝一杯蜂蜜水。③定时排便锻炼,因晨起后结肠运动较为活跃,早餐后易引起胃—结肠反射[4]。④患者病情稳定,可适当锻炼,昏迷病人应定时翻身、拍背、被动活动肢体,以增加肠蠕动。⑤入院后3天未排便者,第四天应给予缓泻剂。

腹部按摩:患者排空膀胱后取仰卧位,双下肢尽量屈曲,腹放松,掌心放在腹壁上,沿升、横、降结肠顺时针按摩20-30圈,每天2次。

每次15min。手法有轻渐重,按摩至左下腹时可稍加用力,以促使粪便下行。

穴位按揉:患者取平卧位,采用指按法和指揉法,按揉足三里、三阴交、支沟、合谷、天枢、长强,每个穴位按揉1-2min也可在足内踝后方、向上四横指,做向心方向按摩[5]此区是肛门直肠反射区,按揉有理由排便排气。注意事项:操作前,操作者应剪指甲,按揉用力均匀、柔和、有力、缓慢、持久,取穴准确,强度以患者局部有酸胀感为度。按揉前应嘱患者排空小便,餐后30min内不得按揉。按揉每日在起床前或(和)入睡前进行,每次治疗15min,每天2次。

4疗程

7天为一个疗程

5疗效评定[6]

治愈:2天以内排便一次,便质转润,解时通畅,短期无复发。

好转:3天以内排便,便质转润,排便欠畅。

未愈:症状无改善。

6结果

实验组便秘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7讨论

脑卒中患者应保持大便通畅,避免由于用力排便致血压及颅内压增高,导致已有症状加重,诱发再出血及再梗死。中医学认为患病后悲伤忧虑,情志不畅,气机郁滞,“气内滞而畅不行”,使大肠传化功能失调形成便秘。脑卒中多发生于中老年人,脏腑功能本已渐衰,发病后气血大亏,形成气血津枯之体,津枯肠道干涩,泻下功能减弱;气虚则大肠推助无力,糟粕滞留郁肠中,正如宋代医学家张锐所说:“气弱传导不利……皆令大便秘滞。”目前常用的药物治疗便秘,虽有效果,但副作用多,也有依赖性。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根据热秘、气秘、虚秘、寒秘的不同对脑卒中病人采用针灸、推拿治疗便秘取得了良好效果。但针灸需专科医生操作,因此,我们采用腹部按摩及穴位按揉的方法来预防和缓解脑卒中患者的便秘。根据“穴之所在,主治所及”的理论,中医学认为足三里、三阴交可调理脾胃、辅助正气生化气血、滋阴通便;支沟宣通三焦气机,通调腑气;合谷泻大肠实热;天枢疏通肠腑;长强为督脉起始穴,调理一身阴阳之气,为主治肛肠疾病的首选穴,具有疏泄肛门局部气血瘀滞功能。腹部按摩有两方面的作用:①直接作用:是用手法的直接作用力可促使胃肠管腔发生形态改变和运动,促使其内容物的运动和变化,即促使胃肠蠕动的速度加快和力量加大,从而加快胃肠内容物的运动排泄过程。②间接作用:是指手法的良性刺激,通过神经、经络的传导反射作用,增强胃肠的蠕动和消化液的分泌[7]。

8结论

通过临床实践腹部按摩及穴位按揉对脑卒中便秘的应用,未发现一例不良反应,所以它有效降低了脑卒中便秘的发生率,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减轻了患者的痛苦。而且这种方法安全、有效,护理人员能很好掌握,患者及家属也可以掌握,因此,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参考文献

[1]唐伟新主编.实用临床护理三基理论篇.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4.109.

[2]王艳华.脑卒中患者便秘训练方法及效果分析[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6,9(4):156.

[3]罗金燕.慢性便秘诊治的新概念[J].中华内科杂志,2003,42(2):75.

[4]邱雁飞.脑出血病人便秘原因分析及护理干预[J].内科2008,3(1):144145.

[5]俞伟珍.足部按摩结合穴位按揉治疗脑出血病人便秘的效果观察[J].护理学报,2007,14(8):7374.

[6]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S].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11.

[7]罗才贵,刘明军.实用中医推拿学[M].成都;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