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甲蓝注射液对大鼠末梢神经髓鞘修复作用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12-22
/ 2

亚甲蓝注射液对大鼠末梢神经髓鞘修复作用观察

汤凌燕

汤凌燕

(江汉大学湖北武汉430056)

【摘要】亚甲蓝是噻嗪染料类化合物,具有抗炎、抗菌及解毒等作用,主要用于氰化物中毒的治疗。本实验通过大鼠局部皮下注射亚甲蓝溶液(0.2%,1ml?Kg-1),于给药后1-12天分别在注射部位取材,作坚固蓝组织化学髓鞘染色,通过光学显微镜观察末梢神经的组织学变化。实验结果表明,亚甲蓝能破坏末梢神经的髓鞘,在给药后第3天至第8天最明显,随后末梢神经生成新的髓鞘,在给药后第12天能完全恢复。利用亚甲蓝的这种特性,可将其用于治疗神经性皮炎。

【关键词】亚甲蓝末梢神经髓鞘动物实验

【中图分类号】R96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2)30-0224-01

亚甲蓝又名美兰,甲烯蓝,为暗绿色并带铜样光泽的结晶或结晶性粉末,无臭,能溶于水、醇,并呈蓝色。亚甲蓝是噻嗪染料类化合物,为一种氧化还原剂,具有抗炎、抗菌及解毒等作用,主要用于氰化物中毒的治疗,近年来也用于外科检查,如手术中辨认甲状旁腺[1];止痛,如治疗三叉神经痛[2]、手术后疼痛[3]等。有著作[4]提及亚甲蓝能修复末梢神经髓鞘,用0.2%的浓度局部注射后,可将病损的末梢神经髓鞘破坏,使产生新的健康的髓鞘。利用亚甲蓝的这种特性,可将其用于神经性皮炎的治疗[5]。但目前尚未见有关的实验报道。本实验通过大鼠局部皮下注射亚甲蓝溶液,于给药后1~12天分别取材,作坚固蓝组织化学髓鞘染色,通过光学显微镜观察末梢神经的组织学变化,以证实亚甲蓝的修复末梢神经髓鞘的作用。

1.材料与方法

1.1材料

Wistar大鼠,体重200~240g,由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实验动物中心提供。1%美兰注射液,江苏泰兴制药厂生产,批号110103,临用前用生理盐水配制成0.2%的溶液供皮下注射。

1.2实验方法

Wistar大鼠22只,雌雄各半,体重200~240g,随机分成生理盐水对照组和亚甲蓝注射实验组。生理盐水对照组在背部皮下注射生理盐水(1ml?Kg-1)。亚甲蓝注射实验组在背部皮下注射0.2%亚甲蓝溶液(1ml?Kg-1)。注射部位用苦味酸标记.各组动物于给药后第1d,第2d,第3-8d,第9-10d,第11-12d断颈处死(具体取材动物数见后),在药物注射部位皮肤取材,常规制片,石蜡包埋切片,坚固蓝组织化学髓鞘染色,通过光学显微镜观察末梢神经的组织学变化。

2.结果

生理盐水组6只大鼠,皮下注射后2-8d坚固蓝组织化学髓鞘染色均为阳性,即神经纤维无脱髓鞘现象;亚甲蓝组16只大鼠,注射后1~9d有脱髓鞘现象,9-12d为恢复过程,结果见表1。

表1亚甲蓝注射液对大鼠末梢神经髓鞘的影响

3+

注:+:阳性,为有髓神经纤维无脱髓鞘现象,神经丛未受到损伤或损伤后恢复。

±:弱阳性,少量神经丛受到损伤或损伤后恢复。

-:阴性,为有髓神经纤维脱髓鞘现象,神经丛受到损伤。

3.讨论

关于亚甲蓝能修复末梢神经髓质的作用,已有多本著作[4~5]提及,但目前尚未见此类实验报道,本实验旨在通过动物实验,证实亚甲蓝的这种作用。

髓鞘染色一般分为两大类[6],即正常髓鞘染色和变性损伤髓鞘染色,由于脱髓鞘疾病在临床上常见的原因,故多用染料显示正常髓鞘,最常用的方法为Luxol坚固蓝法,可在固定组织与正常髓鞘结合呈蓝色,而脱鞘区域不染色,由此形成鲜明对比。

由实验结果可见,亚甲蓝能破坏末梢神经的髓鞘,第三天至第八天最明显,随后末梢神经生成新的髓鞘,在给药后第十二天能完全恢复。

神经性皮炎是一种病因尚不明确,以阵发性剧痒和皮肤苔藓样变为特征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本病可因搔抓继发毛囊炎、疖及淋巴结炎等,病程迁延,长期难愈,易于复发。利用亚甲蓝能修复末梢神经髓质的这种特性,可将其用于治疗神经炎皮炎[5]。治疗神经性皮炎时,用本品复方溶液(由本品0.2g,盐酸普鲁卡因3g,加水至100ml而成)局部多处点状注射,一次用药总量不超过15ml。在注射后多有疼痛,经4小时左右疼痛逐渐转为麻木。此时因末梢神经受刺激,继而神经髓质受损,约30天后,新的髓质生长,感觉可恢复正常。少数病例可能复发,但皮损程度较前大为减轻。神经性皮炎目前尚无特效治疗方法,用亚甲蓝治疗神经性皮炎,不失为一种安全、价廉、有效的方法,应用前景十分广阔。

参考文献

[1]刘治滨,陈桂滋.术中输注美蓝辨认甲状旁腺[J].中国医刊,1994,29(1):614.

[2]胡秀帆,杨峻山,陈民生.亚甲蓝治疗三叉神经痛15例[J].河南医科大学学报,2000,35(4):358-359.

[3]张荣斌.复方亚甲蓝注射液在肛肠手术中的镇痛作用[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0,36(4):77.

[4]赵克健主编,田方,杨熠副主编.国家基本药物手册[M].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270.

[5]陈新谦,金有豫主编。新编药物学[M].第1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611.

[6]王伯纭,李玉松,黄高与,张远强主编.病理学技术[M].第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