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X线摄影常见伪影分析及消除方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12-22
/ 1

计算机X线摄影常见伪影分析及消除方法

赵晓丹

赵晓丹(浙江省东阳市横店镇江南路横店医院放射科322118)

【中图分类号】R81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1752(2011)24-0291-01

随着计算机X线摄影(CR)技术在国内大、中型医院数字化影像临床中的应用和普及,实现了由传统模拟图像信息向数字化图像信息的转变,使影像质量有了跨时代的飞跃,也改善了常规摄影繁重的工作流程和工作环境。我科自应用CR系统以来,收集了一些成功与失败的经验,结合相关理论知识进行分折和总结,分析伪影出现的原因。

1材料与方法

1.1设备:上海三叶X线机、AGFASOLO单通道处理系统、KODAK8900、KODAK6850干式激光打印机。

1.2病例资料:随机抽取CR系统打印的胶片中出现的各种伪影进行分析。

2结果

CR数字摄影图像的优劣与机器的性能和设备的参数的稳定有关,CR是以影像板(imageplate,IP)代替X线胶片作为介质。IP上的影像信息要经过读取、图像处理和显示步骤,才能显示出数字图像。我们随机抽取CR存储光盘图像1000张,有头部、躯干部及四肢部。经统计1000张图像中共有40张图像出现有伪影,占整个抽取影像的4%,其中CR处理系统中的伪影是1.5%;X线机摄影系统中伪影是1.5%;患者原因中出现的伪影是1%。经过认真分析后,我们找到了相应的处理方法,CR数字化图像清晰度显著提高,层次丰富、信息量增加,成像质量明显优于传统X线摄影,可以提供给临床诊断更好的影像资料。

3分析与讨论

分析CR各种伪影有下列几大类:

3.1CR扫描系统中出现的伪影

3.1.1IP板龟裂伪影:AGFACR系统数描器采用弧形通道,而IP板是具有柔韧性的软板,吸盘反复吸附作用和通过弯道时互相摩擦,易造成龟裂纹产生。开始出现在IP板边缘,以后将向板的中央部分延伸。在严重影响诊断质量时,必须更换IP板。

3.1.2前后次影像重叠伪影(除外操作上重复失误):前后两次影像同时出现在一幅图像上。仔细观察后发现,前一次影像整体密度明显低于后一次,对诊断造成较大影响。出现此类伪影与单位时间内强光消隐灯功率、亮度有关。如果检查发现强光消隐灯性能下降,应及时更换大功率灯泡,可以消除此类伪影。

3.1.3IP板及暗盒灰尘伪影:通常我们会碰到CR影像上出现小点状和小片状高密度影。

这些都是IP板上的灰尘污点及暗盒表面的致密污物(如石膏)造成的。所以必须定期对IP板和暗盒表面进行清理。

3.1.4图像后处理伪影:AGFACR系统MUSICA后处理软件为我们日常工作提供了便捷。但不理解其各项参数含义,盲目调节,不适当的参数选择也会产生影响图像质量的伪影比如冬天大多数病人衣服较多,如把图像层次调的比较丰富,衣服的伪影就会重叠于胸片中。在后处理过程中,应尽量将被检者身上的伪影清除。通过制定标准处理参数方法控制,特殊解剖部位的处理可采用空间频率处理水平,把最佳的图像打印出来。

3.1.5激光打印机伪影:常见的激光打印机伪影通常是由粘附在引导激光通过胶片的多棱角光镜上的粉尘引起,伪影的方向与激光扫描的方向相垂直,清除多角光镜上的粉尘后,该伪影可清除。

3.2由X线机摄影系统中的有关部件应用不当出现的伪影

3.2.1X线的曝光密度:X线的密度主要取决于X射线的曝光量(MA—S),要有足够的曝光量才能取得更多的影像信息,在CR后处理时才能获得较大的信息取值范围以保证图像质量。偏低或严重不足都会出现伪影,因此,选择合适的曝光量是非常重要的。

3.2.2滤线栅:栅密度高,栅比率大,吸收散射线效果好,图像对比度好。活动滤线栅效果好于固定滤线栅。滤线栅的使用不当也会出现伪影,如:投照中心不一致及滤线栅开关曝光时未打开。尽量不使用固定滤线栅,在显示器上发现固定滤线栅可能产生条形伪影,条形伪影与显示器的扫描方式有关,容易造成人眼观察上的错觉。

3.3由于患者的配合不当产生的伪影如摄影时患者呼吸或曝光时患者移动体位以及不能自理的年老体弱与儿童、还有患者摄影时,外部金属物(如:衣物、拉链、耳环等)未能在所摄影区域去除等都能产生伪影。处理方法也很简单,首先嘱患者去除摄影区域内的外部金属物,不能自理的年老体弱和儿童患者可在家属的扶持下完成。不能掌握呼吸要令的患者,在曝光时尽量降低照射时间。

CR系统成像是较为复杂的工作过程,影响图像质量的因素很多,因此我们在实际工作中要详尽掌握CR系统的特点,严格按照CR机的操作程序,尽量避免伪影的产生,为临床诊断提供高质量的医学影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