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性化护理配合健康教育用于小儿手足口病感染防控护理中的临床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04-14
/ 2

个性化护理配合健康教育用于小儿手足口病感染防控护理中的临床分析

秦莉

湖南省湘西自治州人民医院湖南湘西416000

【摘要】目的分析个性化护理配合健康教育用于小儿手足口病感染防控护理中价值。方法收集我院自2015年9月-2016年10月收治的96例小儿手足口病患儿,将其分为护理组(实施个性化护理配合健康教育)与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2组,对2组护理效果进行对比。结果护理组护理总有效率为95.8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1.25%(P<0.05);护理组皮疹消退时间以及疾病痊愈时间均分别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个性化护理配合健康教育用于小儿手足口病感染防控护理中,可以显著提高患儿的治愈率、缩短康复时间,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关键词】个性化护理;健康教育;小儿手足口病;感染防控护理

手足口病属于季节性传染性疾病,好发于3岁以下的婴幼儿中,疾病的潜伏期通常为4~6d,其主要的临床症状表现为,手、足、口腔黏膜出现不规则的疱疹。本病可通过飞沫或呼吸道传染,因此,在医院中如果不加强防控护理,极易发生交叉感染的现象[1]。为了提高患儿的治愈率,加强感染防控护理,我院对在2015年9月-2016年10月期间收治的48例小儿手足口病患儿实施个性化护理配合健康教育,效果理想,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96例均为我院自2015年9月-2016年10月期间收治的小儿手足口病患儿,全部患儿手、足均有不同程度的丘疹、疱疹出现,同时疱疹附近可见炎性红晕,少数患儿伴有发热、咳嗽以及食欲不振等并发症。将96例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护理组与对照组2组,对照组48例,其中男27例,女21例;年龄1~6岁,平均年龄(4.56±1.39)岁;体温39.01-40℃。护理组48例,其中男26例,女22例;年龄1~6岁,平均年龄(4.62±1.31)岁;体温38.8-40℃。2组患儿在基线资料方面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48例进行降温、抗病毒以及补液等对症治疗。当患儿的体温≧38.50℃时,可遵医嘱指导患儿口服退热剂。剪短患儿的指甲,以预防其对皮疹进行抓挠而引发感染,将抗菌素软膏涂抹于患儿皮疹破裂处以预防感染。便后要对臀部进行清洗、擦干以预防皮肤破溃的发生。护理组48例进行个性化护理配合健康教育,其中个性化护理的方法如下:①心理疏导:结合患儿的年龄及性别特点,采用温柔、亲切的语气与患儿进行沟通,多爱护、关心患儿以帮助其消除恐惧心理,有利于提高患儿的护理配合度。②饮食指导:于饭前及饭后,指导患儿采用温开水进行漱口,针对部分年龄较小不会漱口或者口腔存在较多疱疹而有明显疼痛感的患儿,可指导其口含康复新液,3次/d,有利于减少疼痛感的同时加快口腔黏膜愈合。指导患儿家属注意给于患儿清淡饮食,多增加富含高蛋白以及易消化的食物,禁止食用海鲜等易引起过敏的食物,饮食需少量多餐。③对症护理:针对发热的患儿,鼓励其多饮水,定时测量患儿的体温,当体温≧38.50℃时,需遵医嘱口服布洛芬混悬液。健康教育的方法如下:①在患儿入院治疗后,及时将手足口病的宣传册发放于患儿家属手中,同时采取一对一的方式向患儿及其家属详细介绍手足口病的传染源、病原体、主要症状表现、传播途径、防控对策以及治疗措施等知识。②向患儿的家长详细说明本病为非终身免疫疾病,在本次治愈后,若再次感染则会有再次发病的风险。③告知患儿家属手足口病潜伏期短、传播速度快,感染性强,通常在密切接触后便有可能被感染,其他婴幼儿在与患儿接触后,一旦有发热、头痛、哭闹不安等现象,就要及时入院治疗。④嘱咐患儿家长注意保持患儿的个人卫生,帮助其形成合理的生活习惯,同时注意加强室内通风,保证患儿有充足的睡眠,加强营养支持以提升机体抵抗能力,促进康复。

1.3评定标准

痊愈:连续3d体温正常,丘疹、疱疹、咳嗽以及食欲不振等症状消失;有效:连续3d体温接近正常,主要症状基本缓解;无效:体温异常,主要症状未见任何缓解。总有效率为有效率与痊愈率之和。记录2组皮疹消退时间以及疾病痊愈时间。

1.4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所得数据使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处理,对2组疱疹消退时间以及疾病痊愈时间行t检验,对2组护理效果行χ2检验,当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2组康复时间对比

护理组皮疹消退时间以及疾病痊愈时间均分别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1。

2.12组护理有效率对比

对照组组痊愈22例(45.83%)、有效17例(35.42%)、无效9例(18.75%),对照组护理总有效率为81.25%;护理组痊愈36例(75.00%)、有效10例(20.83%)、无效2例(4.17%),护理组护理总有效率为95.83%。护理组明显高于对照组(χ2=5.0310,P=0.0249)。

3讨论

手足口病主要受肠道病毒感染而引发,感染性极强[2]。一旦患上手足口病,同时未经及时治疗便极易加重病情,导致中枢系统病变,进而引发呼吸衰竭等严重并发症。所以,加强治疗及护理干预对改善患儿的病情显得尤为重要。

据杨英梅[3]等研究人员的调查报告显示,大部分患儿的家长对手足口病有所了解,但在手足口病的传染源、病原体、主要症状表现、传播途径以及治疗措施等方面缺乏认识。本次调查发现,有66.67%的家长不清楚手足口病的相关传染源;有62.50%的家长不清楚传染途径;有41.67%的家长不清楚主要临床症状表现。

在实施健康教育后,护理组患儿家属对手足口病知识的掌握率明显提高,意识到了此病为婴幼儿常见性疾病,具有传播迅速、传染性极强以及非终身免疫的特征,患儿可被数次感染,应高度重视,在发现感染上疾病的第一时间便需将患儿进行隔离,避免疾病蔓延。对本病的传播进行预防的有效措施为隔离患儿,同时做好消毒工作,尽可能的切断一切传播途径。

通过多种手段加强个人卫生及环境卫生的宣教工作,例如向患儿及其家属发放健康教育宣传手册、通过视频、PPT等生动形象的展示疾病的防治知识、护理人员向患儿实施一对一的宣教等,进而帮助患儿及其家属提高疾病知识知晓率,提高干预效果,并降低感染率。

本研究中,护理组护理总有效率为95.8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00%(P<0.05),同时,护理组皮疹消退时间以及痊愈时间均分别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果表明,针对小儿手足口病患儿,对其实施个性化护理联合健康教育有利于促进患儿康复、缩短治疗时间,值得临床上推广及应用。

参考文献:

[1]郭丽红.个性化护理配合健康教育在小儿手足口病感染防控护理中的应用[J].昆明医科大学学报,2016,37(2):144-146.

[2]宋燕.个性化护理配合健康教育在小儿手足口病感染防控中的护理效果[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6,3(24):4841-4842.

[3]杨英梅.个性化护理配合健康教育在小儿手足口病感染防控护理中的应用[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6,37(5):650-6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