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工作中的行为科学与差错事故

/ 2

护理工作中的行为科学与差错事故

赵长丽

赵长丽(黑龙江哈尔滨市传染病院150030)

【中图分类号】R47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1)01-0323-02

护理工作是医疗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及时、准确地执行医嘱,全面、细致地观察病人是护理工作的重要内容。然而,在实际工作中,有时发生了差错事故,轻则延误病情,重则危及生命。因此,如何科学地分析差错事故的原因,避免不安全行为的发生,是护理工作中迫切要解决的一个实际问题。而行为科学则在这方面为我们提供了不少有益的理论和方法。

行为科学是研究行为产生的原因和影响行为的因素,是为了探求人类行为的规律,以提高人们行为的预测和控制能力。人是具有自由意志的,人的行为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变化很大,不易把握规律,具有相当大的偶然性。以前,人们在分析差错事故时,很少研究他们当时的心理状态和特点,而是笼统地以“责任心不强挣或“业务水平差”,来下结论。这种抽象的分析对避免以及少发生差错事故效果不大,实际上任何一个操作者主观上并不愿意发生差错事故(蓄意破坏者除外)。产生不安全行为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差错事故是个复杂的现象,其影响因素有技术的、责任的、组织管理的,以及心理生理等方面。我们只有认真分析和掌握人们行为的心理状态和动机,才能找到差错事故的真实原因,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并采取预防措施。

一容易发生差错事故的几种情况

1.工作繁忙。工作繁忙时,头脑不易冷静,容易产生急躁情绪,显得心烦意乱,手忙脚乱。特别是在门诊单独值班,有时一下子事情接踵而来,观察室的病人输液完了要接瓶,有的病情变化要给氧;外来的病人要分诊;看完病的要打针……各种信息反映到大脑令人应接不暇。虽然调动了人体各感觉器官与运动器官,以提高工作效率及质量,但外部条件的变化必定会给人的行为产生很大的影响,由于忙乱,失误率较高。

2.外来干扰。人是一个复杂的生物系统,人的行为主要受到内在因素的支配,但外来干扰也会影响人的行为。如在医院工作难免有亲戚朋友来找看病,尤其是在门诊。常常有这么一种情况,本来正专心、从容地进行某项操作,由于亲友来找,注意力分散。心理学家认为注意对人的行为起着重要作用,注意力不集中,就不能周密、细致地观察、处理问题,易导致定向反射和适应性的失误。另外,由于急于完成手中的操作,而马虎了事,或违反操作规程,也易引起行为误差。

3.有抵触对立情绪。行为科学认为人的行为受心理活动支配,而人的心理又是由客观需要引起的。只有满足这种需要,才能激发人的内在动机,引起自觉行为。有的人对工作有抵触,或对分配任务的领导有对立情绪时,就容易造成逆反心理。表现为工作疲沓,厌倦、疏忽大意,马马虎虎,顾此失彼,甚至有章不循,掉以轻心。这种人不仅护理质量低劣,而且发生差错事故的隐患极大。

4.身体不适或过度疲劳。当身体不适或过度疲劳时,在体力、精力上就会出现不支状态。头昏脑胀,反应不灵活,观察不准确,工作效能低。对周围环境变化的信息接收不完全,定向反射和适应性也不稳定,机体不能很好地与外界环境协调,导致操作失误。我们发现,每年夏季差错事故率较高。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气温高,病人相对增多,而且工作人员生病的也多,工作量加大,人容易疲劳。

5.情结不安。当人们工作时,要求有一个相对稳定的情绪。有不安定情绪,心事重重的人注意力不易稳定,对信息刺激反应不灵敏,不及时,不准确,信息处理往往靠反律系统来完成。由于情绪波动,常常自觉不自觉地把注意力放在不高兴、不愉快的事上。因此表现得心不在焉,甚至对自己的行为差错毫无察觉。如某护士由于爱人出差,孩子生病无人照看,自己工作又脱不开身,因此忧心仲忡。在准备给病人输液加药时,注射单上写着10%葡萄糖500ml+青霉素480万单位静滴,链霉素0.5Bid肌注。由于她边操作边想着后顾之忧,就把溶解好的链霉素1g也混在青霉素里加到10%葡萄糖中静滴,直到打算去肌注链霉素时,才发现药瓶已经空了。

二生物节律对人的行为的影响

根据生物节律理论,人体内的各种生命活动过程都有一定的周期。随着周期性的波动,对人的自我感觉影响最大的三个因素——体力、情绪和智力将对人的行为产生很大的影响。据资料记载,人体存在着以23天为周期的体力盛衰,以28天为周期的情绪波动,以33天为周期的智力变化。将这三种变化谱画在同一座标系内,可以绘制出三条波浪型的曲线图。

不论那一种周期,在每一个周期的一半日子里为正(即曲线处于座标轴线以上的日子),称为“高潮期”。另一半为负(即曲线处于座标轴线以下的日子),称为“低潮期”。凡曲线由正向负或由负向正过渡的日子称为“零日”。零日及零日前后各一天称为“临界期”。当一个人处于生物节律的“高潮期”时,往往表现为精力旺盛,心情愉快,思维敏捷。相反,在“低潮期”内则表现为精神萎靡,反应迟钝,判断率降低。而在“零日”和“临界期”内,人体内部处于不稳定和频繁变化的状态,因而表现为粗枝大叶,体力下降,容易得病,容易发生差错。当然这个理论并不能预测差错事故的发生,而是提醒人们在某段日子里可能出现的体力、情绪和智力的倾向,这种倾向在某段时期将导致人的不安全行为。因此,及时地进行心理预防,对人的行为将产生积极的作用,这在国外已有成功的经验。在瑞士洛迦诺城里的弗兰芝、威尔林博士的诊所,除急诊外,手术的安排都是严格按照病人和医生的生物节律决定的。连续数年的病史表明,威尔林博士的诊所手术后的并发症的发生率减少了30%以上。日本的沃米铁路公司1969年开始实行生物节律计划,使全年的事故减少了50%。

三结论

行为科学是一门新兴的综合性学科,用它来指导护理工作是目前研究的新课题。本文着重分析了产生不安全行为的原因,心理状态以及生物节律对人的行为的影响。试图提醒人们注意消除产生不安全行为的各种因素。如工作繁忙时,要特别沉着冷静,思想高度集中,忙而不乱,分轻、重、缓、急妥善处理繁杂的事务。又如对生物节律处于“零日或“临界期”的护士可以发给一张红色卡片,提醒她们当天工作要加倍小心,或安排他们轮休等。总之,对不同的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

还值得一提的是,行为科学十分重视信息沟通。在护理差错事故统计分析中,我们往往忽略了大量未遂事故及违章行为,实际上,正是这些未遂事故提供了可靠的危险信息。我们要在效地利用和分析这些信息,为防止差错事故作好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