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干预对脑卒中心理障碍的作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12-22
/ 2

心理干预对脑卒中心理障碍的作用

王婵

王婵

(焦作市第二人民医院河南焦作454000)

【摘要】目的:研究心理干预对脑卒中心理障碍的作用。方法:选取60例来自院的具有心理障碍的老年脑卒中患者,对其心理变化特点进行观察与分析,进行针对性护理,取得较好效果。结果:脑卒中患者的康复是整体康复护理的过程,药物和康复训练等治疗必须要在心理护理的支持和依托下才能显现出良好的效果。结论:通过对患者实施有效的心理护理,可以促使患者的病情好转,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病人的生存质量,既减轻了社会和家庭的负担,又密切了护患关系。

【关键词】老年脑卒中偏瘫患者;心理护理;干预措施

【中图分类号】R4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31(2015)18-0109-02

脑卒中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病死率高的“三高”特征,是当前危害我国中老年人生命与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由于脑部结构的复杂性及功能的多元性,脑卒中患者受损后存在的问题往往表现为综合性的功能障碍。随着康复医学的发展,对患者进行系统、规范的康复训练及有效地心理护理,可使患者最大限度地获得康复,显著降低致残率。本文选自2014年3月~2014年12月在我院的具有心理障碍的老年脑卒中患者,对其心理变化特点进行观察与分析,进行针对性护理,取得较好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60例急性心理障碍脑卒中患者均选自2014年3月~2014年12月在我院内科的住院患者,并经临床和头颅CT或MRI检查,确诊为脑出血或脑梗死。

这60个个体中,男性患者43例,其它为女性患者,年龄均处于63~78岁的区间内,住院时间在4~6周;46位患者在基底节发生病变,10位病变发生在丘脑部位,其他部位病变的有4位;病变导致36位患者左侧身体瘫痪,24位右侧瘫痪;最终49位患者出现脑梗死,11位出现脑出血状况。为了实现对比观察,心理和生理的治疗中在保证所有患者神智清楚的情况下(有五位患者出现失语状况),将这60位患者随机分为数量相等的两组,一组进行心理与康复治疗同时进行的观察组,另外一组则只进行康复训练作为对比组。

1.2疗效评定

分别在在治疗前后两个时间点对两组患者治疗效果进评价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和ADL的Barthel指数进行患者心理状态和生活能力两方面进行评价。在HAMD的评价中,最后的得分分为4个区域,35分以上;20~35分;8~20分;8分以下,得分越高则患者的抑郁程度越高。Barthel指数得分分为4个区域,0~20分;21~40分;41~60分;61~100(满分)分,等分越高则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越好,低于20分则完全无法自理,处于完全残废状态。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t检验。过积极的心理治疗配合,肢体的康复运动,无论是患者HAMD评分或ADLBarthel的指数分级比较,观察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见表1、2)。

表l两组治疗前后HAMD评分比较(x-±s)

2.心理特点及相应的心理干预

2.1急性期心理干预

此期大部分患者表现为焦虑不安,性格也由温柔变得急躁。小部分患者由于突然发病,精神受到巨大打击,悲观失望,精神萎靡。甚至出于绝望而自暴自弃以至于产生轻生的念头。这个时候安抚稳定患者情绪应该是心理护理治疗的关键,要能达到使患者安全快速读过急性期的效果。

患者在突发疾病后通常会产生不平衡的心理,正中心里汇总常常包含着焦虑或绝望的情绪。稳定安抚患者,使患者能重新看到希望,坚强勇敢的面对后续的治疗这是医护人员在改变患者不平衡心理状态时应该达到的效果。医护人员首先应该展现自己的专业的技术水平,对患者的关心和认真坚定的态度,并通过与患者更多的沟通将自己的态度感染给患者,这样也能更好地改善医患关系。在治疗过程中要时刻观察倾听患者的表现,及时发现患者心理上的问题并快速处理。医护人员态度和蔼,语言亲切,动作轻柔,尊重患者,关心他们的生活,用恰当的语言介绍病情,鼓励他们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2.2恢复期心理干预

在这个时期,患者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病情出现了一定的好转,渐渐消去最初的绝望,开始迫切希望病情痊愈的焦急心态。但这段期间,病情的恢复速度减缓甚至可能完全停止,这会导致患者在迫切期望的压迫下再次的丧失信心,可能会出现妨碍治疗的行为。并且患者经历过前几个时期的治疗,患者开始逐渐信任依赖医护人员,医护人员要学会利用这一点正确的引导患者的心理状态,通过一些痊愈的患者真是的案例重新树立患者的信心,也要以通俗易懂的语言耐心的向患者讲解科学治疗的过程,克服患者焦急的心理,帮助患者得到一个舒缓耐心的治疗心理。对于拒绝治疗的患者要不厌其烦的讲解后续康复训练对完全恢复的重要性,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激其患者持之以恒治疗的信心和决心。

3.讨论

通过对心理障碍脑卒中患者实施有效的心理干预,可以促使患者的病情好转,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病人的生存质量,既减轻了社会和家庭的负担,又密切了护患关系。有效的心理干预可以调整患者的情绪,增加患者康复的信心,加深了我们对心理干预在护理工作中的重要性的认识,提高了医疗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研究表明,良好的心理干预,提高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对自己困境的解脱感到有希望,增加了患者恢复的信心,充分调动其积极性,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潜在力量,积极主动加强功能锻炼及配合治疗,从而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

【参考文献】

[1]林海萍.关于脑卒中后病人心理状态调查及心理护理效果评价[J].中国伤残医学,2013,21(2);166-167.

[2]任红,杨利杰.脑卒中后抑郁病人实施心理护理及人文关怀护理的效果探索[J].中国保健营养,2012(12);2087.

[3]王笑柯,胡俊杰.护理干预对急性脑卒中患者抑郁的影响[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2,15(19):91-92.

作者简介:王婵(1984-),女,河南焦作人,2013年毕业于新乡医学院神经病学专业,研究生学历,住院医师,研究方向:神经病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