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论平凡见真金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09-01-11
/ 1

文论平凡见真金

李丹青

杨至芳同志是我国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对其艺术造诣,我没有水平评说。我曾与她在松滋京剧团工作过八年,她任团长,我任党支部书记。这里我只是从一个基层党务工作者的视角来看一个艺术家平凡的人生。

我是1980年调到剧团工作的,那时杨至芳年龄还不大,但在松滋已是很有名气的人了。改革开放的春风给剧团注入了新的活力,这时由她领衔的松滋京剧团已走出了松滋,走向了全国。初出茅庐的杨至芳一发不可收,演红了京、津、沪、汉等大城市,在观众中引起了极大的震动,还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一个县级小剧团的演员一跃成为全国知名的艺术家。已成名成家的杨至芳,仍保持着一个普通演员的本色,干着与其他演员一样的平凡事。在小剧团工作的人都知道,转场时拆台装车、下车装台是最忙最累的活儿。每到这个时候,杨至芳无论演出多重,卸完妆,脸不洗,就和大家一道干,忙着收幕布、卸灯光、拆音响、搬道具,还一道抬箱装车,直到把车装完才洗脸休息,转到一个新的演出点,第一场大戏往往都是她的打炮戏,她也不顾自己演出的繁忙,仍与大家一道卸车装台。

杨至芳是团里的台柱,演出场次最多,任务最重,还身居团长之职,但她从不要特权搞特殊。就拿发演出补助这件小事来说,那时候每场演出每人补助二角五分钱,她不因自己是主演而多要补助。每到异地,也绝不因是主演而要求安排住单间。遇到演出条件差的地方,和大家一起睡后台。乘车坐船也是如此,也不要特殊照顾,到上海、南京、温州演出,与大家同坐四等舱。从住地到剧场同样挤公共汽车,后来我们团里买了辆大客车,是她找杨得志总长要的购车指标,找黄知真省长要的购车经费,即使这样,她也不搞特殊。演出完后,杨至芳因为卸妆等原因往往最后一个上车,没有座位了,同志们给她让个座儿,有时候她觉得老要人家让座不好意思,就坚持要自己站着。看到这种情形,我们不得不来个“党务干预”——宣布车上的一号座位给她留着,从此才有了这点“特殊”。

表演是一个演员的天职,多演出,则是一个演员觉悟较高的体现。那时候杨至芳一年演出200多场,在演出市场海洋里四处奔波,正是她们这一代演员生活的真实写照,也正是这种演出机制,造就了她们这一代艺术家。在我们县里演出,有时候要分两个演出队,但只要有杨至芳,就有一个队要安排演几场,即使这样也不能满足观众的要求,有时还得在两个队穿插演出。我们把这种演出方式称作电影式的“跑片”演出。那时交通也不方便,在这个队演完要急忙赶到那个队,当时只有用一辆破旧自行车驮着她,如果能在路上碰见一辆手扶拖拉机搭乘一段路那就是万幸了。为了观众,即使天寒地冻,炎热酷暑,杨至芳也坚持演出。1984年8月下旬,她率领一个演出队正在县内一个小镇演出,她主演《三请樊梨花》这天当地气温高达39度,她身着大靠,颈围狐狸尾,人已热得透不过气来,仍坚持演完,一到后台就晕倒了,同志们忙着为她卸装,围着她拿着大巴扇给她打扇散热。为了观众自己受苦受累这种事在杨至芳的一生中还很多很多。1986年在湖南安乡县演出,最后一天为满足观众要求,她连演两场,第一场《潇湘夜雨》,第二场《玉堂春》,同行都知道这两场均是非常吃重的戏,前面的《潇湘夜雨》发配一场,有很多翻滚铁跪的表演,后面的《玉堂春》,繁重的唱段且不说,仅会审一场在台上要跪45分钟,别说前面刚演了一场重头戏,就是常人跪45分钟也会觉得十分难受。两场演出下来,卸妆时同志们惊异地发现她头上在流血,原来是包头时间太长,头部已麻木,以致一个头饰银簪插进了头皮,而她因专心演出却毫无知觉。

杨至芳是幸运的,在她的艺术道路上,曾受到许多名师的教诲。如张君秋、杜近芳、赵燕侠、刘元彤等都曾亲自对她进行过指导,后来还拜了与“四大名旦”同辈的王玉蓉为师。本文不写她向名师学艺的谦卑,而是写她向同仁求教的品德。在北京,杜近芳老师向她传授了《谢瑶环》,这个戏要反串小生,有难度较高的穿厚底、戴甩发的表演,这些程式杨至芳过去没有练过。回团后她虚心向本团一位武生演员求教,在这位武生演员的指导下练厚底功、练甩发功,功夫不负有心人,1982年她就以这出《谢瑶环》荣获湖北青年演员汇演一等奖。1987年,她参加省京剧团到香港演出,除了演出代表作《岳飞夫人》外,剧团派她与关正明老师合演全部《武家坡》。前面的“武家坡”,王玉蓉帮助她重排过,演来没有问题,但后面的“大登殿”只是“文革”前演过,许多已经忘了。她虚心向本团一位老艺人求教,找回了感觉,后来在关正明老师的指导下,很好地完成了演出,深受香港观众的欢迎。她演唱的《祭江》,也是很受观众欢迎的一出戏。起初,这个戏也不是名家传授的,而是武汉一位72岁的票友向她建议学演并提供了资料,杨至芳为此曾登门拜谢。后来这个戏又经王玉蓉老师精心指导,也成了她的代表剧目,并以此剧夺得了“梅花奖”。

杨至芳同志如今是省京剧院国家一级演员,曾任省文联副主席,还是“梅兰芳金奖”得主,已是我国京剧界的大腕了。但她还是那样质朴无华,乡情、亲情、友情还是那样炽烈,她那平凡的人生闪现着金子般的光环,祝杨至芳同志永葆艺术青春,为党和人民再建新的功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