敷脐疗法治疗小儿疾病体会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12-22
/ 1

敷脐疗法治疗小儿疾病体会

陈刚

陈刚(广元市第四人民医院皮肤科四川广元628001)

敷脐疗法又称“脐疗”,是将药物放在脐中(神阙穴),上面用胶布或纱布等覆盖固定,以防治疾病的一种方法。脐为任脉要穴神阙穴所在,又为冲脉循环之处,为经络之总枢、经气之江海。脐可通过经络沟通上下内外诸经和五脏六腑。药物敷脐后,一方面药物的气味被吸收,通过气血运行而达到病所。另一方面,通过局部穴位的刺激,疏通经络、调理气血,调整脏腑功能,从而发挥其防病治病的特殊作用。敷脐疗法简便易行,适用范围很广,内、妇、儿、男科中多种疾病均可使用。尤其小儿腹泻、消化不良、腹痛等消化系统疾病,在脐孔内填入药粉或药膏,包扎固定,1~2天即可见效,有的甚至数小时内即好转,且复发率很低;经常复发的口腔溃疡,用药粉贴脐3天左右可以治愈,疗效稳定;再如经常感冒的儿童,用中药装袋敷脐,坚持一段时间后,可使感冒发生的次数减少,见效高,费用低廉,且药物既不受消化酶的干扰破坏,又不因肝脏解毒而有毒副反应,是一条理想的给药途径,尤其对婴幼儿和一些打针吃药难的患者更为适用。兹择而述之。

1.小儿腹泻胡椒适量,加白芷少许,共研为细末,置脐内,以装满脐眼为度,用胶布封脐。以手掌按脐部2~5分钟。每日1换。可治小儿寒泻、伤食泻、久泻不止、脾虚失运等症。小儿流涎益智仁、滑石各10克,车前子、冰片各6克,甘草3克,共研为细末,填满脐眼,外用胶布固定,每日更换1次,10天为1疗程。慢性泄泻多用辛香温性走窜药物如丁香、肉桂、荜拔、胡椒、吴茱萸、苍术、木香、川椒、小茴香、干姜等药,研末,用白酒和醋调之,敷于脐部,外盖干净纱布。两天一换,3次为1疗程。也可用酒调云南白药敷脐,治疗小儿冬季腹泻,患儿多在3天内治愈。

2.风寒感冒苏叶、杏仁、白芷各10克研末,连须葱白3茎、生姜1片捣烂,诸药混合后搅拌均匀,加入少许蜂蜜调成膏状。用时取适量敷于脐部,每天更换1次,待微微出汗即可。自汗、盗汗五味子、黄柏、枯矾各等分,共研为细末,用时将药末用醋调成糊状,填满脐眼,每天换1次,7天为1疗程。

3.水肿、鼓胀用田螺肉4个、大蒜(去皮)5瓣、车前子(研末)10克,共捣如泥,做饼敷脐,纱布覆盖,包扎固定,敷药8小时后去药,每日1次。此法可以利尿,适用于各种原因引起的水肿。一般3次可收效。小便不畅用甘遂30克,薏苡仁16克,共研为细末,水调成膏,敷脐,数小时后即排尿。敷脐疗法虽无绝对禁忌症,但敷脐的药物一定要与疾病相符合。

4.足浴:中药足浴是小儿肺脏保暖的好方法,并对寒邪犯肺引发的支气管哮喘有良好的防治作用。小儿脾胃脾胃受凉出现腹胀腹泻、胃脘疼痛、恶寒喜暖等症状,多为脾阳不振不能温养胃肠道所致,可用芳香保暖药袋缓解。将丁香、小苘香、木香、檀香、沉香各20克,装入纱布袋中,系在肚脐上,15天更换一次药物。五味药都具有芳香温通之性,可经肚脐透入内脏,发挥温脾胃、散寒湿的作用,对防治冬季脾胃受凉大有好处。肝脏保暖肝脏受凉会出现周身乏力、易疲劳、厌恶油腻、睡眠不、佳、面色晦黄等症状。

讨论

应注意以下几点:1.明确疾病,辨证施治,正确选用和配制敷脐药物。2.敷脐疗法副作用少,如局部有皮疹痒痛,应暂停3~5天;如出现局部溃疡,应停止敷脐,改用其他疗法。3.用此法7~10天后仍无效,改用其他疗法。4.此法对有些病收效较慢,可配合药物内服、针灸、推拿等疗法同时治疗,以提高疗效,让儿童免遭抗生素之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