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非遗传承,繁荣根艺事业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12-22
/ 2

立足非遗传承,繁荣根艺事业

于凤宝高燕英

沂南元宝根艺馆山东临沂276300

摘要:根雕艺术是我国一种有着漫长发展历史的古老民族艺术,与华夏文化一脉传承,既贯穿了道法自然、修身养性的老庄哲学精髓,又实践了处事中庸、齐家理治的孔孟之道;既融入中华传统吉祥文化,又体现了天物、思理、美术三原则,是"奇""巧"结合的造型艺术,美学原则上具备了木雕、雕塑、石刻等艺术表现形式,采用根的自然形态与天同创是其特点,突出真、奇、古、怪、绝的天然美;创作时秉持寻奇觅美、巧借天然、突出意趣、讲究构图的四项原则。

关键词:根雕艺术;内涵外延;传承创新

一、根雕艺术的内涵外延

根艺的主要特征。1、自然性。根艺美不只体现自然美而且表现出人与自然的关系即天人合一,不只表现了深厚的民族文化心态也适应时代的需要;根艺创作巧借天然是开头,加工适度是中间,返归自然是结束。2、创意性。天然材料的局限性需运用创意作为主要艺术表现手段,通过根的线条、色泽、斑纹、轮廓、空透、动势等,采取象征、联想、比拟、寓意等多种手法,运用创造思维去创造一种意境美,根是媒体,根艺却是一片宇宙,需重视人们所理解、共知的普遍事物,以适应民族性、地方性及民族意识。3、装饰性。装饰性作为价值媒体是对事物规律的把握、是对形象凝炼的物化,表现为根艺与环境的结合、个体与整体的统一,装饰总和美好相连,大大丰富人们的精神感受。4、传承性。元宝根艺是祖传师徒授艺,历经高祖、曾祖、祖父、大爷、父亲至传承人,已五代越百年。

根艺的表现形态。1、清瘦式。由简洁、清瘦、纤细的根及枝杈或残存的坚硬木质制成,作品或秀丽端庄或乖巧柔媚或干练刚硬;2、漏透式。用中空外实或空洞连绵的根蔸制成,奇特怪异的造型根经作者精巧构思加工后,漏、透、瘦、皱显而易见,给人以怪、妙、幽、灵的艺术感觉;3、整实式。由整块根木的蔸、段、块、瘤制成,大型人物、动物根雕颇多,作品现代、憨实、饱满、深厚、稳重、大气;4、片状式。在悬崖处、石缝中得到的根或虫蛀、朽烂后残存的根多为扁平状,形成奇特的肌理、纹脉,常制作屏风或立式赏面,表面肌理纵横盘结、新奇怪诞;5、线条式。用扭旋、迂回、流动、曲折的条状根雕成,线条流畅飘逸、洒脱奔放、充满艺术动态美,展现了简洁、明快、清晰的人物、动物、花卉等艺术形象;6、组合式。由不同形式的单个根体进行组合拼接或表现单一内容的若干单体系列组成,有拼接组合式与内容组合式两种,具有内容丰富、内涵深刻、形式多变、姿态万千的特点。

根艺的创作流程。基本手法就是运用夸张、幻想和抽象等手法去反映历史题材与现实生活。根艺创作耗时长,从选材、造型、构思和制作直到命名需历时一年半载,甚至更长时间方可完成。二、元宝根艺的传承创新

古称阳都的沂南县是一代智圣诸葛故里,是拥军支前红嫂家乡,是沂蒙山腹地的鲁中南丘陵山区,低山、丘陵占全县总面积的79%,森林覆盖率达到38%,可用于根雕的树种有荆条、护山棘、枣树、桃树、杏树、柏树、柳树、槐树等北方硬杂木。这里有西汉元丰年间的凤凰刻石,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北寨汉墓群,是名副其实的雕刻之乡。

作为根艺传承人之一,于凤宝18岁起入行深得于氏根艺真传,1990年至2002年是根艺创作第一阶段,创作出各类题材的作品6000余件,参展产生的轰动效应及根艺的艺术感染力让他点亮了希望、坚定了信心;2002年至今是根艺创作的第二阶段,可以深入钻研美学思想,广泛涉猎和借鉴绘画、雕塑理论以及兄弟工艺的技法,可以大范围搜集根材,根艺创作有了质的飞跃,自然美和艺术美皆向高层次发展。他有过遍踏家乡周边山水寻根觅材、大连根艺市场创作、远涉云南根艺调研、老挝帕它拉剧木厂指导、师从中国根艺美术学会主席马驷骥先生的人生历练,后建起根艺馆专业从事天趣艺术事业;他充分合理地用各种自然根材,塑造似像非像的艺术形象,坚持保护自然生态平衡和“变废为宝、化腐朽为神奇”的职业道德,坚持“依形定位、尽保自然、兼融意象、彰显完美”的创作原则,祖传技艺加上融合北方的粗犷、南方的细致等艺术特点,简雕、巧雕技术日臻成熟,形成了自然美、意象美、巧工美的三美艺术风格;二十年来已雕刻作品近六万余件。当地根材作品有关公像、大茶海、十二属象摆件、白菜等,外地根材作品有茶桌、坐墩、几架、画筒、画缸、笔架、花瓶、底座、人物、动物等系列。

二、根艺博物馆的缘起定位

自2007年以来,于凤宝所创作的根艺品大部分进入市场,少量精品、孤品、巨品收藏于家中,加上交换与市场购买的藏品,共积攒了三百余件;为了将多年来收藏心血与世人共分享,2012年于凤宝在沂南县城西部汶河湿地公园内,自投50万元建起雏形的沂南元宝根艺文化博物馆及传习基地;元宝根艺馆年收入中的30万元,用于保障博物馆的创办及运行;2016年,为了进一步开放根艺窗口,走博物馆专业化、正规化、教育化的创新之路,也为了落实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的精神,沂南元宝根艺文化博物馆迁移至临沂信息工程学校院内,原馆址变为储存库房与加工车间。

沂南元宝根艺文化博物馆共设九间展厅,面积约800㎡,馆内软硬件设施、安全设备齐全,安全措施、管理制度到位。馆内广泛采用实物作品、陈年图片、文化展板等手法,着力展示鉴赏根艺精品、孤品、极品,传统手工工具、制作过程演练、师徒工艺传承等文化内涵,充分显示条理清晰、脉络分明、直观深刻的特色。

(一)展览主题定位:沂南元宝根艺文化博物馆在800平米场地设九个展厅,采用既传统又现代、既简约又全面的展示手法,分门别类全方位地展示根艺文化的魅力;通过沂南元宝根艺文化博物馆平台,向社会公众推介根艺这一市级、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供社会各界从事根艺文化交流与研究;博物馆将开设根艺课,由于凤宝结合多年实践心得主讲根艺创作的知识、技巧及实操,为学生将来自主创业开辟新的就业渠道;社会公众在参观博物馆的过程中陶冶情操,提高审美能力与对中华传统吉祥文化的认知,丰富群众休闲文化生活,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

(二)展览结构框架:沂南元宝根艺文化博物馆以馆长于凤宝创作收藏的获奖作品为主打,以实物、文字、图片、灯光音响为组合,以传统手工工具、根艺书籍、专家论文、宣传展板为直观辅助;十个展厅分别陈列:第一展厅序言介绍;第二展厅主题沧桑百年,有7件重器作品;第三展厅主题趣味人生,有42件作品;第四展厅主题天地造化,有18件作品;第五展厅主题花墨同香,有22件作品;第六展厅主题龙凤呈祥,有36件作品;第七展厅主题自然天成,有33件作品;第八展厅主题千姿百态,有69件作品;第九展厅主题天趣盎然,有55件作品;第十展厅主题瘿木风采,有39件作品;

(三)重点展示内容:沂南元宝根艺文化博物馆共有三百余件展品,包括树根雕、根造型、树皮及根贴画、根书法、木纹画、树瘿作品等美术品,根艺床饰、壁饰、花架、盆景、串珠等装饰品,根艺拐杖、文房四宝、根艺家具等实用品。这些藏品不仅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而且都具有观赏性、实用性、艺术性、唯一性的代表作品。

沂南元宝根艺文化博物馆进入校园是学校与民办非企业合作创新的成功范例。客观上建立了一个省、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根艺文化的交流平台,不仅可以深层次的展示沂蒙山区根艺文化的传承历史,可以让更多的公众认识、了解根艺包含的民俗风情、历史文化与实用特色,教习所可以向青年学生传授根雕技艺;还使公众在参观博物馆过程中,陶冶个人情操,提高文化素养与审美水平,增强废物利用、热爱大自然的环保意识;同时博物馆的设立有利于弘扬中华传统吉祥文化,为发展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事业,为贯彻国家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政策,为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