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电场电场强度》的教学方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0-01-11
/ 2

谈《电场电场强度》的教学方法

刘聚民

刘聚民河南省洛阳市第三职业高中471000

【内容摘要】本节课通过设疑启发,引导、发现、总结的教学方法,使学生知道电荷间的相互作用是通过电场发生的;理解电场强度的概念及定义,知道电场强度是矢量;能根据库仑定律和电场强度定义推导点电荷场强的计算式;知道电场的叠加原理,并应用这个原理进行简单的计算。教学中使学生积极参与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

关键词:教学启发电场电场强度

电场,电场强度是电磁学的基本概念,掌握这一概念会为以后电势、电势差、磁场、磁感应强度等的学习奠定学习基础,如果学生学不好这方面知识,就会给以后的学习造成很大的障碍和负担,由于职业学生底子薄,基础差,学习时会有很多困难,为此我根据学生的思维特点,采用设疑启发,引导、发现、总结的教学方法。

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是(1)知识目标:知道电荷间的相互作用是通过电场发生的;理解电场强度的概念及定义,知道电场强度是矢量;能根据库仑定律和电场强度定义推导点电荷场强的计算式;知道电场的叠加原理,并应用这个原理进行简单的计算。(2)能力目标:体会研究电场的基本方法;感知比值法定义物理量。(3)德育目标:培养学生辩论唯物主义的物质观点,培养学生严谨治学的科学的学习方法。

教学重点:理解电场强度的概念及定义。教学难点:场强E与试探电荷所受电场力F、所带电量q无关;理解E=F/q和E=KQ/r2这两个公式的含义、区别与联系。

一、设疑导学,启发式教学法

为了实现教学目标,突出重点化解教学难点,根据学生的实际应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使学生从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入手,设疑、分析、归纳电场强度的定义,并在理解定义的基础上启发,诱导学生得出点电荷周围的电场强度,以及如果有几个点电荷同时存在它们的电场互相叠加,从而得出电场叠加原理。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变学生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在教学中循序渐进,由浅入深,设疑启发诱导学生掌握知识与学习方法。

二、教学程序

(1)、导入新课。利用课件模拟上节学习的电荷间相互作用演示实验,提出力的作用离不开物质,那么电荷之间的作用是通过什么物质发生相互作用的呢?利用类比重力场的方法,得出电荷周围存在我们看不见的客观存在的物质——电场,电荷之间是通过电场这种物质发生相互作用。

(2)、启发诱导,突破重点、难点。

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地位是启发诱导,点拨疑难,培养学生的思维习惯,注意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其理解学习过程,通过自己动脑、动手、动口掌握知识点,发展能力提高素质,因此根据授课内容,创设不同问题情景。

创设问题情景(1)显示题目,已知在Q=2.0×10-9C点电荷形成的电场中,分别在距离点电荷Q为r1=0.1m处的A点和r2=0.2m的B点放入一个点电荷q,点电荷q的电量发生如下变化,已知静电力恒量k=9.0×109Nm2/C2,请计算F和F/q并填表

让学生根据上节课讲的库仑定律进行解答,然后让学生观察表中数据,提出启发性问题:(1)电场看不见摸不着,你设想能用哪些办法研究它?(2)想要描述电场中某点的电场强弱,能不能用试探电荷所受到的电场力的大小来表示?为什么?(不能用电场力的大小来描述电场的强弱);(3)你设想可以用哪个物理量呢?为什么?看电场力(问题)将A点处的试探电荷点量q加倍,它所受电场力应该怎样?若q电量减半,它所受的电场力又应该怎样呢?

利用课件演示这个过程分析,从而得出电场强度的定义。列举其他通过比值法定义的物理量,密度、导体的电阻,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启发学生总结这些物理量的共同特点:用比值法定义的物理量与比值有关,而与比值中的两个物理量无关。

再让学生画出表格中实验电荷的受力方向,发现不仅力的大小不同,方向也不相同。离Q距离相等的同心圆上,任一点所受电场力的大小相等,但是受力方向又不相同。也就是说电场是一个有方向的矢量。

创设问题情景(2),根据电场强度的定义,如何计算点电荷周围的场强?讨论该点场强大小由哪些因素决定?启发、诱导学生根据电场强度的定义,得出点电荷场强的计算公式:E=KQ/r2;利用简单的问题,展现了相关知识点,运用启发教学,遵循认知规律培养学生理论推导,总结表达综合能力。

创设问题情景(3)当几个点电荷同时存在,它们的电场相互叠加这时某点的电场强度如何计算?由于学生已经掌握了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就让学生分组进行讨论,自己分析得出结论,教师给予适当的指导,从而得出电场的叠加原理。在此环节上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最终达到能力目标的要求,既提高了学生的能力又作为练习巩固了基础知识,最后得出结论,一举多得。

三、巩固练习,促进学生对新知识的应用

根据巩固性原则和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在巩固到练环节中设计两个层次的练习,由浅到深、由简到难、便于知识的巩固掌握及发展提高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1)根据电场强度定义,计算电场强度的大小,电场强度与验电荷无关;(2)电场强度的运用,电场强度与电场力的区别;利用电场叠加原理进行简单的计算。这样既加强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掌握,同时也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感到学有所成的喜悦,加强了学习的自信心。

四、归纳总结,形成知识体系

启发学生自己归纳总结,让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结论,从而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最后教师总结,重点电场及电场强度的定义,难点,电场强度的定义和点电荷周围的电场强度以及二者的区别和联系,电场的叠加原理及其简单计算。

课后留部分作业,进一步消化理解所学的知识,达到知识真正理解掌握运用的目的。

参考文献:

1、《物理》人民教育出版社。

2、《物理教学参考书》人民教育出版社。

3、《物理教学参考书》高等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