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0037横梁孔距加工过程能力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4-14
/ 1

提高0037横梁孔距加工过程能力

张兴峰张伟雷军营

陕西重型汽车有限公司陕西西安710200

摘要:从横梁加工工艺、模具结构和零件成形特点等方面进行分析,找出导致横梁关键尺寸过程能力低的原因并进行了改进,提高了横梁加工的过程能力。

关键词:加工工艺过程能力模具结构

1背景

0037横梁在模具压型时,下翼面左右孔距尺寸不稳定,目前下翼面左右孔距Cpk仅为0.03,导致该横梁不能正常生产,孔距位置见图1。

2目标

横梁左右孔距尺寸过程能力Cpk≥1。

3现状分析

加工0037横梁时,我们随机抽取30件,测量左右孔距,并利用Minitab计算其过程能力,结果:Cpk=0.03,过程可控,但过程能力很低,改善十分必要。

4寻找原因

分析影响左右孔距尺寸的原因,得出:该横梁成型是双曲面成型,且先冲孔后成型。影响因素较多,有部分因素不可控,如油温、油压机床的稳定性等。用目前的加工工艺无法保证左右孔距的稳定性。

决定通过改变加工工艺来保证左右孔距,共提出两种方案:方案一,横梁成型后,制作钻具,用钻床钻下翼面孔。方案二,横梁成型后,制作模具,冲裁加工下翼面孔。利用普氏矩阵进行比较选择,见表1。

5.4小批量验证

验证模具结构的合理性和产品的尺寸。测量左右孔距数据,并计算过程能力,

计算得出CPK=0.62,较原工艺加工有大幅提升。但过程能力还是偏低,未达到目标值CPK=1。需寻找影响尺寸波动的原因,利用FMEA工具进一步寻找尺寸波动的原因,分析结果见表2。

通过FMEA分析,找出以下两个关键影响因素。

(1)托架刚度不够;

(2)零件定位孔未放入定位销内。

5.5改善FMEA分析出的两个要因

措施:(1)将托料架改为40mm厚的钢板焊接结构,防止冲裁时发生抖动。(2)在上模增加弹簧顶料装置,克服了加工人定位放不到位的现象,从而保证了冲孔尺寸,模具改进示意图见图3。

6效果验证

对改进后的模具进行了验证,模具结构满足加工要求和加工人使用习惯,每加工5件,抽取一件零件进行测量,共抽取测量30件。计算其过程能力,并与旧工艺加工的过程能力进行比较,计算比较结果见图4。

计算得出CPK=1.07,较原工艺加工有大幅提升。孔距尺寸能够满足工艺要求和装配要求,CPK值大于目标值,目标完成。

7结束语

通过优化弯梁加工工艺,提高了弯梁下翼面左右孔距过程能力,保证此零件能够稳定加工。在攻关过程中,利用了六西格玛工具对检测数据进行了分析,提高了整改的效率。该弯梁下翼面采用了先压型后冲孔的加工工艺,此工艺方法可以在其他同类结构横梁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陈锡栋,靖颖怡.冲模设计应用实例[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9.

[2]许发樾,实用模具设与计制造手册[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

[3]陈平昌,材料成型原理[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