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对高师历史教育的期望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07-17
/ 2

论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对高师历史教育的期望

马素平

〔关键词〕高师历史教育基础教育新课程

目前,基础教育,尤其是中学“应试教育”的弊端越来越明显的暴露出来,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就必须深化教育改革,不断加强基础教育。本次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涉及课程价值、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结构、课程实施和课程评价等各个方面,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和发展趋势。此次改革在中学历史教育方面表现更为明显,中学教学程序的改革、中学历史教材内容的变动、教学方法与考试方式的更新、教学手段的现代化,以及社会发展对基础教育人才培养的新要求,都对中学历史教师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1课程目标方面

随着中等历史教育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必然要求高师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以胜任中学历史教学工作的需要。高师学生做为素质教育的实施者,不仅要具备较好的专业素质,还应有较高的综合文化素养以及思想道德、身心健康等方面的较高水准。新历史课程改革体现了三位一体的课程目标。要求基础性、发展性与创造性的统一。现在教育转变观念,除了强调基础知识和技能外,还必须关注学生的自我学习,自我持续发展的能力,身心健康发展的知识和能力,以及学生个性化等发展因素,把基础性、发展性与创造性有效地统一到教育教学过程中。

为了适应基础教育历史新课程的要求,高师历史教育应加强对师范生的情感态度及价值观教育。调整人才培养目标,使其培养的师范生毕业后能够成为学生道德理念的引导者,成为学生全面发展的培养者,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促进者。合理定位高师历史教育的情感领域目标,培养学生丰富的情感、积极的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这是基础教育新历史课程对高师历史教育提出的要求。高师历史专业课程体系的改革,要体现出促进学生知识、能力、思想三者协调发展的精神,并应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之中。

2课程内容方面

当前高师历史专业的学生在校修读的课程,存在一些具体问题:

首先,就专业课的内部结构设置而言,必修课的比例过大。这种布局突出了专业必修课的中心地位,使选修课变得无足轻重。专业选修课比重偏小,既不利于学生专业知识面的加深与拓宽,也不利于学生涉猎更广阔的知识,致使学生专业素质的发展受到一定的限制。专业必修课中两大通史课比重偏大,不仅影响学生在更多的专业领域去深造,而且不易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其次,由于高师学生的培养目标主要是从事教学工作,所以课程的设置也重在知识的传授,忽视了学生学习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培养,特别是实践课浅尝辄止。在高师本科教育中,不仅缺乏相关的研究型研读课程,而且对学生毕业论文写作也往往指导不力,学生学习能力的薄弱和科研素养的缺乏,严重影响了学生对新知识的汲取热情和创新能力,也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潜力。

再次,教育理论课程薄弱,教育技能课较为缺乏。师范大学有别于综合大学的主要特色,应在于学生不仅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更重要的还在精于教学。而教学是一门艺术,不经过专门训练是难以掌握的。只学好学科知识而缺乏教学能力,就不能做好教学工作。长期以来,高师课程体系坚持以学科教育为中心,而教育类课程不易引起学生的充分重视。结果高师毕业生的师范技能与其他类型的高校毕业生相比,不能形成在教育人才市场上的明显优势。

3课程实施方面

基础教育历史新课程改革倡导建构学习,强调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教学要求紧密联系学生实际,创设合适的情景,使学生通过实践、思考、探索、交流等活动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思维,倡导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研究性学习。高师历史教学中应注意探究方法,教师要积极创新教学方式,可尝试采取以下方法:

3.1讲解型课堂的教学方法应大力改进,积极利用情感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以参与者的身份讲授历史,要饱含感情,准确、形象、具体地再现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使学生受到情感的熏陶,产生内心的体验。置身于这种历史氛围中,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会受到很大的激发。

3.2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自主性、探究性和主动性。要把最新的科研成果、史学研究的发展动向反映出来,做到在课堂上精讲,让学生能“举一反三”。要促使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要给学生创造思维空间,营造一种宽松、民主、开放的学习氛围。

3.3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辅助教学,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多媒体教学具有趣味性、知识性、直观性等特点,深受师生的喜爱。丰富的多媒体画面,精心编制的录音录像剪辑,取代了教师冗长琐碎的陈述。利用实物投影仪对出土文物以及各类图表进行投影,将具有历史文献资料价值的史实影视片引入课堂等。让学生直接感受历史的真实,增强了教学的直观性,既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可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3.4进一步加强与中小学历史教育的密切联系。与中学教育的联系应是多方面和多层次的。高校教务管理部门应积极加强与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及中学的联系,有计划地建立学生实习基地,并加强在教学培训、教育科研等各方面的合作关系,为高校教师与学生在中学的教育活动创造条件。其次,高校历史教师应主动与中学历史教研组和中学历史教师加强联系。这样不仅有利于高师历史教育研究,而且也可使历史专业教学与中学教学内容的实际相吻合。高师历史专业的学生也应与中学教育建立长期稳定的密切联系。学生可经常性地到中学参加中学教师的教研活动,这对于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总之,基础教育历史新课程的实施对中学历史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从而也为培养中学历史教师的高师历史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师历史教育通过一系列改革必将培养出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也必将为中学历史教育培养更多优秀人才。

作者单位:山西省阳城县第五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