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侵报警系统设计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2

入侵报警系统设计分析

承梅

中船第九设计研究院工程有限公司200063

摘要:近年来,随着科技的不断提升和国民经济的发展,人们对安全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安全防范对于保护人民群众的人身安全及国家、集体,个人的财产安全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而入侵报警系统作为安全防范系统的一个组成系统又在其中起着关键的作用。本文对入侵报警系统的组成、设计作了简要的阐述,梳理了入侵报警系统的设计要点,并结合实际情况对入侵探测器的选择做了具体分析。

关键词:入侵报警系统;入侵探测器;报警控制器

前言

为了维护、保障公民的人身安全及社会公共安全,安全防范系统的设置就显得非常重要,其中安防系统又包括了入侵报警系统、出入口控制系统、视频监控系统等子系统。本文就入侵报警系统作进一步的探讨。

一.入侵报警系统的定义及作用

1.入侵报警系统的定义:

入侵报警系统是指利用传感器技术和电子信息技术探测并指示非法进入或试图非法进入设防区域(包括主观判断面临被劫持或遭抢劫或其他危急情况时,故意触发紧急报警装置)的行为、处理报警信息、发出报警信息的电子系统或网络。

2.入侵报警系统的作用: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构造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以安全为基础,所以安全防范已深入到社会的各个领域,入侵报警系统作为安全防范系统的一个子系统起着不可忽略的重要作用。入侵报警系统是一套先进的现代化安防系统,系统在建筑物内、外设置各类探测器、报警按钮、门磁开关、玻璃破碎报警器等设备,利用探测器对建筑内、外重要的地点和区域展开设防,当系统感知到有非法入侵或有紧急情况时,第一时间向相关人员报警并实时地记录入侵的时间、地点,并同时通过报警设备发出报警信号。入侵报警系统具有强烈的威慑作用,既可以使犯罪分子不敢轻易作案,也可以节省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对于维护社会治安、保障人身财产安全等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入侵报警系统的设计

(一)系统分类

入侵报警系统根据信号的传输方式不同可以分为分线制、总线制、无线制、公共网络。其中分线制为探测器、紧急报警装置通过多芯电缆与报警控制器进行一对一的连接;总线制为探测器、紧急报警装置通过编址模块与报警控制器采用报警总线的方式相连;无线制为探测器、紧急报警装置通过相关的无线设备与报警控制器进行通讯,其中一个防区的紧急报警装置不得大于4个;公共网络的方式为探测器、紧急报警装置通过现场报警控制设备和/或网络传输接入设备利用公共网络与报警控制器相连进行通讯;根据探测目标的区域不同,报警系统又可分为区域入侵探测器和周界入侵探测器。报警系统采用集中供电方式,并设有备用电源,两者可在紧急情况下进行自动切换。

(二)具体设计

1.系统组成

入侵报警系统由前端设备(包括探测器和紧急报警装置)、传输设备、处理及控制设备,显示及记录设备构成。

1)前端设备

入侵报警系统通过安装在现场的报警探测器,获得报警信号,通过各种方式传入控制设备,经过处理后输出相应的报警信息。前端探测部分由各种探测器、警报装置组成,是入侵报警系统的关键部分,它在系统中决定了报警系统的性能、探测范围、探测灵敏度及误报、漏报等。探测器采用了多种传感技术和器件组成不同类型的传感探测装置,来感知现场的温度、湿度、气味、能量等各种物理量的变化,并将其按照一定的规律转换成适于传输的电信号。

2)传输设备

入侵报警系统的传输设备包括电缆、数据采集和处理器。可将各类探测器产生的报警信号实时、准确地传输到处理及控制管理设备。

3)处理及控制设备

入侵报警系统的处理及控制设备是指报警控制器,通过传输设备将各类探测器传送来的RS485信号转换为TCP/IP信号,接入服务器,通过专业软件来完成接警及布、撤防,主机可查询报警信息内容、支持报警输出联动。

4)显示及记录设备

入侵报警系统的显示及记录设备是指通过报警系统的专业软件完成电子地图显示、实时记录开机、关机、操作、报警、故障等信息,并具有查询、打印、防篡改功能。

2.控制原理

在入侵探测报警系统中,各类入侵探测器通常将探测到的非法入侵信息以开关量的形式,通过传输系统(有线或无线)传送给报警控制器,报警控制器经过识别、判断后发出声响及灯光报警,亦可控制多种外围设备,同时还可将报警输出至上一级接警中心或有关部门。

3.系统设计

1)纵深防护体系设计:

入侵报警系统是从整体纵深防护和局部纵深防护来设置,纵深防护体系包括周界、监视区、防护区和禁区。

2)系统功能性能设计:

入侵报警系统首先不可有漏报警;其次报警系统的紧急报警装置应设置为不可撤防状态;在设防状态下当有探测器探测到入侵行为或触动紧急装置时,控制设备应发出声、光报警信息,当报警发生后系统应手动复位,不得自动复位,在撤防状态下,系统不可对报警状态作出响应;报警系统具有防破坏及故障报警的功能、自检功能;报警系统的响应时间亦应符合国家规定。

3)设备选型

※探测设备的选择:

入侵探测器作为报警系统的关键部分,它决定了报警系统的性能。根据防护要求及特点选择不同探测原理、不同技术性能的探测器,以减少误报、杜绝漏报、避免干扰。入侵探测器的种类很多,可以根据探测器物理量、工作方式、警戒范围、信道、应用环境来分类。在具体设计中可以根据使用的不同地点来选择入侵探测器:

在建筑物周界区域,主要是建筑物外的公共场所、露天草坪等,可以选用主动式红外入侵探测器、遮挡式微波入侵探测器、振动入侵探测器、激光式探测器、光纤式周界探测器、振动电缆探测器、泄漏电缆探测器、电场感应式探测器、高压脉冲式探测器等。

在建筑物的一层出入口、值班室、楼梯等区域可以选用主动式红外入侵探测器、遮挡式微波入侵探测器、泄漏电缆探测器等。

建筑物内非正常出入口(如窗户、天窗等)可选用室内多普勒微波探测器、室内用被动红外探测器、室内用超声波多普勒微波探测器、微波和红外复合入侵探测器、磁开关入侵探测器、室内用被动式玻璃破碎探测器、振动入侵探测器等。

在室内重要的部位(如财务室、金融营业场所、收银台等)可选用室内多普勒微波探测器、室内用被动红外探测器、室内用超声波多普勒微波探测器、微波和被动红外复合入侵探测器、磁开关入侵探测器、室内用被动式玻璃破碎探测器、振动入侵探测器、紧急报警装置等。有条件的话设置两种以上不同探测原理的探测器。

※控制设备(报警控制器)的选择:

入侵报警系统的控制设备通常是指报警控制器,我们可以根据系统的规模、功能、信号传输方式、安全管理等要求来选择入侵报警控制设备的类型。报警控制器具有编程及联网的功能及与其他系统联动或集成的接口。

※无线设备的选择:

无线设备的载波频率和发射功率均应符合国家相关的规定。无线紧急报警发射机可在整个防范区域内触发报警;接收机的位置应由现场试验决定,保证能接收到防范区域内任意发射机发出的报警信号。

※传输方式的选择:

可根据探测器、紧急报警装置的分布情况、传输的距离、环境特征、系统性能等要求来选择有线传输为主,无线传输为辅的传输方式。当防区较少且探测器与报警控制设备距离小于100m时,可采用分线制模式;当防区数量较多探测器与报警控制设备之间的距离不大于1500m时,可采用总线制模式;当防区数量较多探测器与报警控制设备之间的距离大于1500m时,或需要具有设防、撤防等分控功能时可采用公共网络模式;在布线有困难的场所可选用无线模式。

结论

综上所述,入侵报警系统的诞生与广泛利用,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我们一定要充分结合实际情况与各项目特点,选用合适的入侵报警探测器、入侵报警控制器等,全面确保人民、社会、国家的人身和财产安全,从而推动社会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哲.入侵和紧急报警系统技术要求的解析[J].中国安全防范认证,2017(04):31-33.

[2]高福有.安全防范新技术及其应用.郑州:郑州大学出版社,2012.1

[3]孙俊香,李超男,徐驰.浅谈常用周界入侵报警系统的技术及性能比较[J].通讯世界,2016(14):283-2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