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老师在忙什么——一项质的个案研究

/ 3

幼儿园老师在忙什么——一项质的个案研究

宋占美,阮婷

摘要:本研究运用质的研究方法,采取最大差异的目的性抽样,对不同幼儿园的五位教师进行了直接和间接地访谈。通过访谈转录文本的分析和对案头资料的调查,映视了幼儿教师与儿童非零距离相处的时间所从事的工作,再现了受访者对工作的看法及笔者的思考和建议。

关键词:质的研究;案头工作;教研;环境创设

中图分类号:G6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633X(2011)06-0061-02

一、引言

德国哲学家约瑟夫?皮珀提出闲暇是文化的基础,认为闲暇是一种寻常的人生哲学,是一种生活的观念,闲暇时的倾听、观看、沉思、默想状态会让人获得对世界的了解而感到巨大的快乐,没有闲暇,人就不可能有思想活动。只有当人处于放松状态时,思考才会深刻而有意义,思维才最富有活力和创造力,才会不断有新的灵感冒出来,安静的沉思是有效反思的条件与保障,也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必经之路。但是笔者经常听到幼儿教师说:和孩子在一起是我们最快乐的时光,然而现在我们除了面对孩子,还被要求做大量其它的工作,这些工作经常是占据了我们所有的午休和一半的业余时间,浪费了我们大量的心力和时间,致使我们没有更多的精力更好地与幼儿互动和观察孩子。那么幼儿教师在非和孩子接触时究竟在忙什么,忙的是否有意义?他们有哪些看法,期待改变的是什么?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取质的研究方法。质的研究是以研究者本人作为研究工具,在自然情境下采用多种方法收集资料,对社会现象进行整体性探究,使用归纳法分析资料和形成理论,通过与研究对象互动对其行为和意义建构获得解释性理解的一种活动(陈向明,2000:12)。

本研究收集资料的时间从2010年5月至2010年12月(注:面对面的访谈是5月28日进行完的,文本的转录在访谈结束后的一个月内完成。但是撰写研究报告前,又针对原来面对面访谈中没有深追的问题和不清楚的问题进行了电话访谈和网上访谈),收集资料的方式主要是访谈、调查案头资料等。

访谈对象的选择采取的是最大差异的目的性抽样。受访者A的工作单位是上海市公立二级幼儿园;受访者B的工作单位是上海市公立一级幼儿园;受访者C的工作单位是上海市郊区公立示范园;受访者D的工作单位是上海市郊区公立二级幼儿园;受访者E为山东某私立园的老师。其中与受访者A、B、C、D的访谈是直接访谈即面对面的访谈,与受访者E的访谈是电话和网上访谈,即间接访谈。

本研究的思路是通过访谈不同类型幼儿园的一线老师和调查其案头工作的文本资料,试图映视幼儿教师非主班时间工作的现状。文中聚焦的老师的工作指的是幼儿教师在非主班时间(包括了其配班时间和业余时间),即幼儿教师与儿童非零距离相处的时间所从事的工作。案头工作原指导演、演员在创作过程中所做的分析剧情、角色等的文字工作。本文所指的案头工作主要是指与幼儿园教育行为、管理行为等相关的文字工作。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幼儿园的案头工作花费了老师很多的精力和时间

1、最不开心的事,就是不停地写东西

当问及受访者最开心的事和最不开心的事时,受访者的回答基本上是和孩子呆在一起是最快乐的,写东西是最不开心的,也最累。

受访者E说到“我们幼儿园目前每位教师案头工作就达10多种:教案、案例、反思、计划、观察记录、听课记录、科研、工作总结、家园联系等,仅计划就有,日计划、周计划、月计划,学期计划,游戏计划,教研计划等。大量的案头工作花费了我们很多的精力占据了很多的时间,过多的案头工作只能让我们感到很多都是机械地应付。”(除特殊说明外,引号内的文字均为笔者对幼儿园教师的访谈原文。)

受访者A说“我觉得真的反思你可以反思你的课程或是游戏,一个星期写一到两个反思,就基本上可以了。你说一个人精力有限,你能抓到一个点两个点就真的很好了,不能太多,这也反思那也反思,反思到后面有时候也实际上没办法,你能做到一个点两个点就真的很努力了。”

2、案头工作带回家

当我问到幼儿园里是否能够准时下班时,受访者的回答是基本上能按时下班。但是人虽然回了家却不一定是真正的下班,大量的案头工作让你无法“下班”。

受访者A说:“空班时间,不能进行完(写东西),就带回家。反正都是电脑就带回家去做。”“有时候因为做事家里真的顾不着。都说女人嘛,就应该顾家一点。不像男人总在外面,有时难免会将情绪带回家里。比较烦躁,有时真的比较烦躁。会将情绪带回家里,对孩子(自己的)的态度上不是很耐心,反而是对小孩子(幼儿园里的)比较耐心。”

受访者B说,“我是三年以内的教师,我每天要写计划和反馈。我每天要写。比如我是上午带班,我要对上午的情况作反思。然后,我每天要带回去写。我两周要交一次教研笔记、还有案例、有时候还会让我们写文章。就是这些东西要带回去写。”当谈到,晚上做幼儿园的案头工作大概一个星期平均能有几次?受访者D回答道:“晚上两三次是有的。”

3、主要的案头工作的种类及要求

通过对访谈资料和受访者发给我的案头资料的分析,其中的案头工作主要有如下的类别和要求:

案例:两周一次

教案:一周两个

教养笔记:两周一次(工作1-5年)、一周一次(刚开始工作的)

日计划:每日一次

周计划:一周一次

反思:每天两个(集体活动和其他活动)

观察记录:一周一次

教研笔记:两星期一次

月计划:每月一次

学期计划:每学期一次

师徒结对心得:每月一次

培训总结:不固定(新教师通常是一个月两次参加外面的培训)

家园联系手册:平均每个月每个孩子写一次

听课记录:不固定

写文章:不固定

课题:不固定

幼儿成长档案:不固定

4、幼儿园老师对案头工作的期望

谈及对案头工作的期望时,受访者的看法基本上是案头工作少一点,建资料库,资源共享及对不同的老师有不同的要求,或者让老师们自己决定,有感而发,而不只是为了应付而写。老师们希望还更多的时间给她们。

受访者D说:“说实话,关于月计划、周计划,我写好了,就不会更多地去看它。最好的办法是幼儿园里写好就好了,我们照着执行就好了,没必要每个人都写”。

受访者A说:“观察记录我觉得只要写条条框框就可以了,不用写太多,你今天找一个点去观察孩子与同伴的一个互动,就写一句话,进行一点反思就好,不应该要求篇幅。”

(二)各种各样的会议和活动让老师们疲惫不堪

1、孩子睡觉的时间,我们至少有三天是要参加活动的

受访者B说:“幼儿园有很多的会。我们要教研、有时候幼儿园会有政治学习、包括,有时候党员、团员组织生活,我们有项目组,比如有计算的、运动的、音乐的项目组,也要开活动。基本上在这段时间里(孩子中午睡觉的时间),我们一周有3次是有事情的(参加活动)。”

受访者D说:“年级组的教研一周有两次,都是在中午小朋友休息的时间,阿姨带班,两个老师都出来开会。”“除了年级组的每个月2次的教研活动之外,还有业务园长这种大的园本培训,一个月一次,也是在小朋友们睡觉的时间。”“还有项目组的培训,外出培训的,比如说外出培训的回来后讲讲,都是在中午的时间,这学期太忙了,活动太多了。”

2、幼儿园老师在孩子午睡时间参加的活动类型和要求

小教研(年级组、或者是项目组):一周两次,两个老师都参加,或者一个老师参加。大教研(幼儿园组织的集体教研活动):两周一次或者一个月一次,两个老师都参加。行政会议(主要指的是安全、检查、迎接参观等常规性会议):一周一次或两周一次。园务会议(园里的总结会议):一个月一次,所有老师都参加,基本上是下午下班后。大型节日的庆祝活动及安排:不固定。临时会议:不固定。政治学习:不一样(有的幼儿园有,有的幼儿园没有;有的老师(如党员)需参加)。

3、幼儿园老师对参加这些活动的看法

幼儿园老师对参加这些活动的看法,在本研究中,呈现的结果是不统一的。这与活动的类型和活动的内容是相关的。

(1)幼儿园行政会议,像安全、常规性会议等,受访者基本上是坐着听听

受访者A说:“她也没办法哦(园长召集大家开会)。她有很多事情也需要大家商量,也需要通知你们,讲给我们听。现在安全,我们安全反正天天也开会,卫生又碰到手足口病,手足口病开始开会。”

(2)小教研活动(年级组或者项目组组织的教研),受访者感觉比较好

受访者B说:“小教研,我觉得还是不错的,因为特别是我们年纪比较轻的老师,就是经验比较少吗,然后向他们经验比较丰富的老师,他可能,他已经带过甚至三四次小班,然后就有很多东西,他知道该怎么做,或者他只要在原先的基础上修改一下就可以了,但是对于我们来说,这些都是新的东西,那我们可以向他们学习。”

受访者D说:“像是这样的教研(小教研),我觉得就挺好的啊,而且大家可以互相交流嘛,我也可以知道别人的一些想法。例如,现在我们幼儿园中班组孩子主要是在玩角色游戏,所以我会利用他们中班组教研活动的时间和他们的老师一起沟通、交流,利用教研会议的时间来一起制作,用集体的力量来思考。”

(3)大教研活动,受访者认为如果结合实践,真正从老师的需要出发会更好

受访者B说:“我觉得或多或少对我们来说是有一些帮助的吧,我觉得,其实最好的是什么呢,就是评课,就是说,他(专家)来看我们的活动,他来讲这个课给我们听,评给我们听,然后,我觉得这样的话收益比较大,如果光讲理论的话就没意思了。”(备注:大教研通常是幼儿园统一组织的活动,有时候是专家讲座,有时候是园领导培训,有时候是课题研讨等)

(4)各种各样其他的活动(如节日、接待参观等),受访者觉得这样的活动太多了受访者E说:“幼儿园对外的接待任务很多,经常打断正常的教育教学活动,把老师们搞得疲惫不堪。如果一个月的时间不接待任何任务,老师只是跟孩子们呆在一起,那么,老师的心情会很好。”“没完没了的活动,亲子运动会、家长公开课、六一节、元旦节、圣诞晚会、春游、秋游等等,还有开不完的会议。”

(三)环境创设让老师们累并快乐着

1、环境创设跟着主题换

受访者E总结了一学期需要在环境布置上花费的时间:“一个学期最少10个主题,10个主题需要布置十个不同的教室环境,每次环境设置的时间在2个小时以上,许多甚至要半天时间甚至一天的时间,一个学期就是要花20小时到10天的时间。”

但是受访者在提到环境设置时,更换教室环境的频次也是不一样的。

受访者C说:“一般一个月到一个半月里面,我们的环境要全部换掉,区角的材料也要提供与主题相关的内容。”“环境设置也有个过程的,就是大的背景你要做好,然后小的里面的内容的话,么小朋友画的画我就可以把他贴上去了。这就是我们的环境布置。大的环境的话一个月集中那么几天要求要全部做出来。里面内容慢慢一点点补充。”

受访者B说:“环境的话基本上就是下班以后留下来做,比如说是墙面,布置什么的。”“除了教室内的环境,教室外面的环境也需要布置,要展示给家长看的,(我们)会把孩子的一些作品贴在外面,把孩子的名字贴在下面。”“游戏用到的东西也是要不断更新和补充的,这些,我们都是在下班后一起做。”

2、幼儿园老师对环境创设的看法

在环境创设的问题上,我本以为老师会觉得烦,会是很不情愿,却又无可奈何。但是受访者的回答让我原先的想法有了改变。

受访者E说:“为了能给孩子创造一个健康、舒适的环境,我们把休息时间奉献给了教室的环境布置。但是,想到孩子们的对新环境的感受,我认为累是值得的。”

四、思考与建议

1、关于案头工作:不要使教师成为文字劳役,还快乐与老师

目前,我国幼儿园的教育对象主要是3一6岁的孩子,他们自理生活能力差,教师的工作重复度高,不光是教育教学,孩子的吃喝拉撒等保育工作也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老师应该有更多的时间去观察孩子、与孩子交流、关注到孩子的个体差异,并且最大力度地促进每个儿童的发展。而不是为了应付检查和完成任务,疲于案头工作。建议精简案头工作的种类,删减整合计划、浓缩案头工作的篇幅,文字要求尽可能简洁、抓住关键,把闪光点记录下来就可以了。毕竟当老师能够有足够的精力、愉快的心情去面对幼儿时,教育的价值最大。幼儿园的工作是做出来的,不是写出来的。

2、关于各种各样的活动和会议:尊重老师的意愿、发挥合力的作用

幼儿园里的活动不一定要求老师们都参加,最好讲究工作策略,发挥集体的力量。老师们之间合理分配工作、资源共享使整体效率大于部分之和。如教师们备课查资料,如内容相同时,可结合众人智慧集体进行,这样就节省了许多时间。幼儿园的大教研应该真正从幼儿园老师的需要出发,结合实践,提高幼儿教师的专业成长,且防流于形式。小教研活动可以采取自愿的形式,每个人根据自己的特点有针对性地重点参加一部分活动,有选择才有快乐。每个月的全园总结会、班会可以精练点,有针对性,最好不要面面俱到。

3、关于环境创设:把环境创设的权力还给孩子,“解放”孩子并为自己“松绑”

幼儿园环境首先是幼儿的环境,是幼儿可以参与创设、有发言权的环境。环境中蕴含了丰富的课程目标,教师应是为幼儿发展而创设教育环境。因此,要想让孩子学会自主创造,教师首先要放手,最大限度地把与教育目标相符的价值与经验转化为孩子的需要,这是孩子主动参与的基本前题。让孩子参与到环境设计与制作的全过程中来,使孩子体验到设计与制作的快乐,享受到成功的喜悦。

参考文献:

[1]陈向明.质的研究方法与社会科学研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

[2]朱家雄.给幼儿园教师“松绑”[J].幼儿教育,2004(9).

[3]杨钋,林小英.聆听与倾诉——质的研究方法应用论文集[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4]马云鹏,林智中.质的研究方法及其在教育研究中的应用[J].中国教育学刊,1999(2).

[5]刘晓瑜.教育研究方法的新取向——质的教育研究方法[J].教育理论与实践,1998(5).

[6]约瑟夫?皮珀.刘森尧译.闲暇:文化的基础[M].北京:新星出版社,2005.

作者简介:宋占美,女,山东济南人,山东英才学院副教授,华东师范大学学前教育学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学前教育;阮婷,女,上海人,华东师范大学学前教育系讲师,学前教育学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学前教育。

作者单位:山东英才学院,山东济南邮编250104;华东师范大学,上海邮编2002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