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变教学观念,拓展教学思维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12-22
/ 2

转变教学观念,拓展教学思维

许金鹏

许金鹏福建莆田砺青中学英语组

新课程标准要求英语教师树立起“以人为本、终身发展”、“一切为了学生”的思想,改变教学观念、教学方法及评价方法;主动放下架子,与学生建立较平等的关系,并建立起服务学生的意识;英语课教学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为目标,为每个学生的终身发展着想。这些理念都促使教师改变以往那些一味的语言灌输和机械的题海战术等做法,重新去研究学生的学习规律和身心发展规律。新课程强调参与、合作、自主、探究,不仅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更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个体化发展。

新课程的实施,关键在于教师的素质能否适应要求。因为任何一种新观念的确立,都是对旧观念的一种变革,而变革的往往是那些我们已经驾轻就熟的东西,这对许多人来说,不是没有痛苦的。本次课程改革,不仅要改变千百万教师的教育观念,而且要改变他们每天都在进行着的习以为常的教学方式、教学行为,其艰难性是不言而喻的。从这个意义上讲,教学改革是课程改革的一场攻坚战。

那么,怎样才能紧跟教育新风,把《英语课程标准》的理念渗透到英语教学中,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呢?由此,在英语教学中,笔者进行了一些新教学方法的尝试。

一、营造人性化的教学环境,在教学活动中真正做到“以人为本”《新课标》明确指出,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它是建立在学生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素养整体发展的基础上的。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应该紧紧围绕“以人为本”这一理念,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心理、年龄等特点,用他们易于接受也乐于接受的模式辅助教学;尊重学生的人格、情感和意见,不轻易给学生压抑性的批评;在课堂实践中用宽容的态度对待学生语言表达上的错误,鼓励学生克服羞怯、恐惧的不良心理,大胆开口。在教学目标的实现上应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不对学生提出过高、过于苛刻的要求,努力营造出轻松、合作、温暖的学习气氛,使学生取得积极的学习成功的体验。

二、采取“任务型”的教学途径,逐步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任务型学习活动”是一种以完成任务为目标导向(goal-oriented)的活动,学生在活动中真实地使用语言(uselanguagetoachievearealoutcome)。就是说,学生要使用他们掌握的所有外语知识和一切手段进行交流,以达到完成任务或解决问题的目的。任务的形式可以是列一个名单,猜一个谜语,做一个游戏,进行一次简短采访,交流彼此的观点或经验,甚至是一种以解决问题为目的的语法练习等。《新课标》提倡教师采用“任务型”的教学途径,引导学生通过思考、调查、讨论、交流和合作的方式,学习和使用英语,完成学习任务。对于小学英语课堂来讲,“任务型”的课堂教学就是在英语学科的教学目标确定之后,教师需要分析和设计具体任务、完成任务所需要的其他前提知识以及需要采用的教学方法和技巧等,旨在将每一个教学目标拓展为教学活动中可用的具体内容。笔者尝试过将以前自己买的《李阳英语》中几个情景对话的内容设计成一个故事链任务,将全班同学分成四个小组,分别代表不同的对像,要求各个小组分工合作,发挥想象力,以某某人出发到各地旅游的见闻为主线将故事分别表演出来。结果学生们个个兴致勃勃,积极参与,较好地完成了学习任务。

三、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拓展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课堂教学是教师执行教学目标、学生完成教学任务的一个重要环节,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充分挖掘教材和学生的潜在因素,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拓展性思维和创新能力。教师在教授内容时,可以适当地对教材进行删除、添补,可以把一些内容提前或推后。比如说,在学生刚接触英语时,暂且不要急着让学生去学会什么单词、句子,可以把一些有趣的活动提前。如把“standup,sit?down”这一环节提前,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让他们觉得学英语原来如此有趣。再比如说添补,在第一堂课的单词教学中就可以适当地添加一些动物、植物的单词,或者可以把下一单元中的单词提前教,如duck,monkey,dog等。还可以要求学生根据学过的单词,自己编一个小故事,主题是“我的小树林”。在课堂表演中,鼓励学生张开想象的翅膀,为一个个原本简单的小故事添枝加叶,编排出丰富、生动、有趣的内容来。学生模仿能力强,想象力丰富,平时,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的语言能力设计一些语言活动,如:看图片讲故事、故事接龙、单词接龙等,锻炼学生的拓展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四、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优势,灵活处理和利用教材中的文化因素,拓宽学生的文化视野,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的意识和能力

《新课标》将“文化意识”列为英语教学的目标之一,并提出,在起始阶段应使学生对英语国家文化及中外文化的异同有粗略的了解,教学中涉及的英语国家文化知识应与学生身边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并能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高中英语课本是一套融语言学习的知识性、趣味性、世界性为一体的优秀英语教材,其中适量地介绍了部分与英语国家社会文化生活紧密相关的节日、各个国家的标志性建筑物等等,学生能在学习的过程中领略异国风情,体会真实的语境。如高一第一册第二单元Englisharoundworld就介绍了美国英语和英国英语的异同点。在教授这些内容时,利用我校优越的网络资源环境,从“k12”教学资源库中搜索到有关的图片、影片等,自制成幻灯片辅助教学,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在学到有关西方各种节日的知识时,我尽量为学生创造真实的语境,抽时间让学生举行一些类似的活动,如画复活节彩蛋,过圣诞节、万圣节等,让学生在各种节日氛围中感受到外语学习的乐趣,学习兴趣也大大提高。

五、丰富有趣的课外活动

课外活动有其自身很多的优点,比如时间长短安排自由,载体、场地和形式可以更丰富多彩一些。课外活动按其特点可分为两类:系列型和专题型。前者是针对一些有规律的需要长期反复训练的内容而开展,比如:DutyReport,StoriesBeforeClass,EnglishCorner等;而专题型则可针对听、说、读、写的某一个方面展开竞赛、表演、讨论等多种形式的活动,也可在一个活动中一融入几项内容。不论是哪种类型的或是以何种形式开展的活动,都要尽量区别于课堂活动,以“趣”字为目的和手段,即以有趣的活动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比如从初一下学期开始,我在每节课前都用大概5分钟的时间让学生轮流作dutyreport。内容可以是学生自己写的小短文,或者是自己阅读的课外文章。在做dutyreport之前,学生必须把自己文章中的生词(包括音标、词性和词义)写在黑板上,然后按照以下四个步骤进行:(1)请其他学生根据音标拼读单词;(2)学生带读单词(老师纠正错误);(3)学生朗读短文;(4)根据短文内容提问、回答。我设计这项常规活动的目的有以下几点:第一,训练学生根据音标读单词的能力,同时让学生多接触生词;第二,训练学生的听力;第三,给每个孩子上台展示的机会,锻炼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和组织能力。事实证明,大多数学生都能积极准备和参与这项活动。有的学生为了给大家展示自己最好的一面,甚至提前一个星期就开始准备,热情很高。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班上出现了可喜的变化:学生们课桌上像《英语幽默故事》之类的课外书多起来了;勤翻词典,勤查文曲星的学生多了;学生们拼读单词的速度更快了。更有意外的惊喜:一个英语成绩后进的学生因为在作dutyreport时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肯定,兴趣大增,学习态度和学习成绩都大有进步。

六、建立公正合理、灵活多样的激励性评价机制,有效消除学生学习中的焦虑感和挫败感

《新课标》提出,英语课程的学习,不但是让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逐步掌握英语知识和技能,提高语言运用能力,更是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英语的魅力,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磨砺学生的意志,拓展学生的情操,发展学生的个性。英语教学评价的主要目的是激励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评价形式应具有多样性和可选择性。评价应以形成性评价为主,以学生平时参与各种教学活动的表现和合作能力为主要依据。在这一点上,我采取等级制的评价方式,相应的等级发给相应的奖励,对学生的学习及时给予评价和鼓励。例如,课文背诵流畅,错误较少或基本无错误,听写全对的,均可得一个A+;满了三个A+的,可得到一个小红星;集满三个小红星后,可以得到一张较小的贴画;集满三个小贴画后,可以得到一张较大的贴画。到期末,按照学生们得到的奖品再评选出各类先进和优秀。奖励的覆盖面广,注重培养每一位孩子的自信心。同时,我还给学生建立了自评表、家校互评表,及时对他们的学习情况作出评价和反馈,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消除学习中的焦虑感和挫败感。

在这一年短暂的课改教学过程中,我曾迷惘过,苦恼过,但我从未动摇过坚持课改的信念。每当我看到所教两个班之间以及同一班级中学生间的成绩差距在逐渐缩小时,便觉得所有的付出都值,同时也更加坚定我深入进行课改的信心和决心!学生是人,是处于不断发展和变化中的人,每个阶段都有其自身的特点。如何进行适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的教育,如何把《新课程》渗透到英语教学活动中,是我们现代教师,特别是参与课程改革的教师应该思考和努力做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