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校园文化的整体构建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09-11-21
/ 2

谈校园文化的整体构建

蒲东元重庆市云阳县盘石小学

关键词:校园文化心理文化整体构建

校园文化是学校长期形成并为全体师生员工所认同的校园精神,校园制度,文化氛围以及承载这种精神、制度、文化氛围的活动形式和物质形态的总称。我校以“赋予硬件以生命,赋予软件以灵魂”为校园建设理念,通过校园物质、精神、文化、人际环境,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道德风尚,个性心理和行为规范,使之成为学校师生思想信念的凝聚,精神风貌的象征。

一、校园物质文化心理环境建设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良好的育人环境,对学生的教育有如春雨润物。我们认真研究,通过精心设计布置,把校园物质环境,建设成为有生命的、有灵魂的育人基地。

1、让墙壁会说话。

一踏进盘石小学的校园,你便置身于校园墙壁的“艺术长廊”之中,你会看到一幅幅优雅生动、色彩斑斓的儿童画。它们是孩子们的一颗颗童心的结晶,是孩子们对生活的感受,对自然的赞美,对未来的憧憬,对生活的热爱!会说话的墙壁一下子拉近了学生与学校的距离,让他们在感受美的同时,学会了热爱美,热爱学校,热爱学习。

2、让草木点头笑。

学校校园绿树成荫,鲜花盛开。每一棵树,每一种花都挂上一个小牌子,写上“名称、科属、产地”,让一花一木都会笑;整个校园仿佛就是一本活的教科书。师生们辛勤汗水换来的美丽校园,使学生一进校园就受到环境美的陶冶,无形的感染促其更加爱护花草树木,保护环境,从而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3、让楼道有生命。

学校的每一条楼道都挂满了学生的摄影作品和老师的书法作品,它是师生创作的心声,思想的空间,个性的表达,灵感的再现。匠心独具的作品赋予楼道以生命,潜隐教育于无形。它既装点了校园,又陶冶了灵魂。

二、校园精神文化心理环境建设

学校的办学理念、教育思想、办学模式、优良传统、校风学风、精神文明、课余活动等文化因素,构成校园精神文化心理环境,对师生的学习生活、思想、心理素质、乃至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和行为准则均起着潜在的影响。

1、校园形象设计。

走进学校大门,映入眼帘的是品字形教学楼,谆诫全体师生塑高尚人品,炼一流学品,铸杰出文品。“乐学、善学、尚美、求真”的校训,“风正、气新、人和、业兴”的校风,“文明、活泼、合作、进取”的学风,体现了学校以人为本,以儿童为中心的教育思想。它像灯塔,指明了孩子们前进的方向,鞭策着孩子们努力向上。“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让师生明确学校的办学方向,鼓励师生为之奋斗。升旗仪式,广播体操是学校重要的活动内容和表现形式,师生们做到协调有序,整齐划一,规范优美,最大程度地展示了群体风采,集体形象和团体效应。而统一的校服,整齐的穿着,却显示着学生良好的精神风貌。

2、师德师风锤炼。

我们通过创建“好班子”活动,促进了学校领导班子思想作风、工作作风的转变,求真务实,真抓实干,充分发挥了榜样示范作用。通过开展“讲正气、讲学习、讲奉献、讲效益”的教育活动,加强了全校教师的思想建设和职业道德建设。展现了正确的舆论导向和师德风范,形成了良好的校园风气和文化心理氛围,提升了教师的精神境界和道德情操,促进了校园正气的形成和教育工作的开展。

3、校园活动熏陶。

课外活动的吸引力和凝聚力是不可估量的。为了加强学生素质培养,我们组建了喜闻乐见的兴趣班、小社团和科技小组共30多个,如电脑兴趣小组、科技小组、车模航模小组、新闻信息小组、美术社、书法社、读书社、演讲队、仪仗队、合唱队、舞蹈队、民乐队、运动队、武术队、动物饲养实验组、烹调组、刺绣组等等。学生在这里尽情地施展特长,显示才华。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活动占领了校园课余阵地,抵御了社会不良文化的侵蚀,不但使学生个性得到充分发展,而且使非智力因素得到充分的发掘,不但增强体质,增长知识,培养技能特长,而且使道德心理品质、行为规范等素质也得到全面塑造。

三、校园人文心理环境建设

校园人文心理环境建设是指学校的管理体现人本思想和良好的人际氛围建设。良好的校园管理和人际关系,形成了制度方面的交往方面的校园文化层和心理场。从而产生感召力,向心力和凝聚力,有利于学校各项工作的开展,有利于学校的发展。

1、建立人本的管理制度。

学校管理是带有一定的强制性与约束性的,各项规章制度、公约守则,本身就存在约束力。但是,规章制度和公约守则如果得不到被管理者的认同和理解,不能将约束力转化成动力和变成自觉行为,就实现不了管理的效能。因此,必须加强人本管理制度的建设。首先,学校教师管理制度由教师自主制定,学生的管理制度让学生充分讨论和发表意见;学校领导班子、学生干部都通过民主选举,竞争上岗。其次,实行校务公开,做到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开设校长信箱和校领导接待日,广泛听取师生意见。其三,转变管理观念,树立服务思想。学校行政职能是服务于师生,服务于教育教学的。因此,我们努力营造一个宽松的、舒适的工作环境和人际氛围,充分体现人本理念和发掘团队精神,以调动师生的自觉性、主动性,发挥师生的积极性、创造性。

2、建立良好的人际氛围。

构建良好的人际氛围必须建立起校长与教师、教师与教师、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良好关系,使他们之间相互尊重、民主平等、心理相融。第一,我们从制度上改善人际关系,所有制度都体现“以人为本”,尽量不出现“扣发”、“惩罚”等字眼和条文,力求管理制度人本化;第二,要求教师处理好课堂教学中、班级活动中的师生关系,要求每一位教师要善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工作积极性,力求营造一个师生关系既不专制又不放任,既轻松愉快,民主平等,又尊重老师,服从集体的人际氛围;第三,学校倡导全体师生对已要养成良好个性,做到诚实守信;对人要尊重信任,真诚待人;对事要开诚布公,坦然面对;第四,让学生在这良好的人际氛围中学习、智力、兴趣、品德、个性、行为都得到锻炼和培养,教师教学乐在其中,学生学习乐在其中。

环境可以改造塑造人,它对学生的学习成长作用十分明显,因此,我们要努力构建校园文化的心理环境,使学生在这乐园、家园、花园式的校园中茁壮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