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河道整治的环境影响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11-22
/ 2

基于河道整治的环境影响分析

王树军

齐齐哈尔市嫩江巡查管护总站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161000

摘要:河道整治,即按照河道演变规律,因势利导,调整、稳定河道主流位置,改善水流、泥沙运动和河床冲淤部位,以适应防洪、航运、供水、排水等国民经济建设要求的工程措施。河道整治包括控制和调整河势,裁弯取直,河道展宽和疏浚等。文章分析了河道整治类工程对环境可能产生的影响,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措施。

关键词:河道整治;环境影响;分析

1.河道治理建设的现状

河道主要由河床、护坡、河堤、水体等生态系统共同组成,实践生产应用中,河道可以积极发挥抗旱、排涝以及防洪等关键作用。然而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加上发展过程中对环保工作的疏忽,使得河道周边的生态环境遭受到较为严重的污染及破坏。如河道两旁垃圾乱丢乱放,不仅破坏了居住环境,与此同时也污染了河道正常的水系统。当前各地普遍存在日渐加重的水资源污染问题,河道已经逐渐失去了自净能力,河道生态环境正遭受着巨大的破坏,形势不容乐观。与此同时,河流存在开发过度问题,这也会对河道生态系统中物种的多样性产生较为不良的干扰,破坏了原有河流的生态体系,河流的泄洪能力也日趋削弱。夏季暴雨时期,较容易引起洪涝等灾害。因此必须及时有效的落实河道治理及生态修复措施,切实改善当前河道现状,不断改善水资源,实现河道生态系统的健康稳定可持续发展。

2.河道治理建设对于河道生态环境的具体影响

2.1对水的影响

在落实河道工程整治项目时,如若工程建设项目地点位于河道边,此时在建的工程项目建设过程将不可避免的会影响到水资源。实践中很多工程建设实施过程中,因环境保护意识淡薄,加上缺少相关部门的监督与管理,工程建设项目实施过程中产生的污水、废水,未经处理直接排放到河道中,势必将污染河流的水质,造成河流水质不可逆转的严重破坏。

2.2对局部小气候的影响

河道治理工程建设项目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当地的雨水状况和地面的温度。具体来说,部分地区为了实现更多水量的存储,直接将天然的河道改造为层层拦蓄的防洪和景观河道工程。这种改造方式,会促使空气流动产生一定的变化,同时也影响到了能量的转换和湿度的变化。因此河道治理工程建设活动,也会对当地的气候和温湿度产生一定的影响。

2.3对水体生物的影响

实践中为切实维护沿河滩地及河床边界的整体稳定性,往往采用冲刷材料来固化河道岸坡。当采用该治理方案时,将不可避免的要与水体进行直接接触,此时较容易影响水体中的水生生物。与此同时,河道治理护岸工程项目的落实,不但会改变岸坡的物理属性,还将阻隔河床土体与河道水体之间的联系,此时将很不利于整个生态环境系统的健康发展。再者,因在护岸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多采用河床硬化方案,此时,也将会对河床的多孔性以及过水性产生一些不好的影响,限制了水体对周边沼泽以及湿地的补水功效。同时也应当认识到,各类岸堤的建设项目,也将会阻碍河道的自然漫滩,长此以往将不断削弱河道生态环境体系的物质能量交换功能。

3.提升环境保护的措施

3.1推行生态环境友好型河道整治理念

河道治理工程不能仅仅考虑河道拓宽、改造、硬化等过程,还应在确保生态环保达标的基础上,兼顾生态与治理并重的有机结合。实践中需要认真做好以下工作:首先,应根据河流的实际情况与特性,确定整治工程项目的影响与干扰区域范围,确保其保持于一个较为合理的范围以内;其次,应当认真考虑到河道演变的自由度,确保满足河道自然发展的实际需求。顺应河道的具体走势来规划相对应的河道治理工程,不断加大宏观控制的力度;再者,还应尽可能的控制改造的规模和范围,不采取较大范围的变动,更多的采取点、线、面的微调手段,以求最大限地减小河道整治项目对环境的干预度;最后,在河道生态敏感区域,还应合理选择工程项目的实施地点及所用材料,确保不对周边的水体及环境造成不良的影响。

3.2对水体保护的相关措施

河流系统具有5个基本特性,即集合性、相关性、目的性、层次性和环境适应性。河道治理应该考虑基本河性,对河道的整治是对河道自然演变的一种干扰,这种干扰应该是适度的。河道的过度整治特别是完全的渠化,从生态环境保护的角度看是不可取的。因此,河道整治的基本原则,除考虑一般性的河床演变规律、人类需求外,还要兼顾河流生态系统的基本需求与正常运转。应该给河流一定的自由度,满足河流适宜的发展空间;在河道整治工程规划时,整治工程的布局要考虑河流的自然形态与演变规律,顺应河势布设工程,特别是注意对河流的宏观控制。在局部河段既要考虑整治需求,又要避免对河道平面形态和断面特性的过大改变,合理调整河道局部边界,通过点、线、面的呼应,形成对河流干涉度最小的有效治理工程体系;在河流生境敏感区,特别注意在维护河流生态环境的基础上考虑整治工程的位置、规模与整治工程材料的使用。

3.3维护水生生物的生存环境

实施生物调控和补充水量,保证水生生物的生存环境。河道治理工程建设对于水生物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因此还应该采取必要的措施,保护河流中的水生物,使其不至于大幅度的降低,最大限度的模拟出水生物原有的生存环境,从而发挥水生物对于水体的净化功能。例如将鱼类、螺类、虾类和贝类水生生物放养到河道内,利用其的摄食和滤食功能,来对河道中的污染物进行有效的分解和沉淀。再比如,也可以从其他区域调水,以增加河道的流量流速,来对河流水体中的污染物进行有效的稀释,从而全面提升整个河道水体的净化功能。

3.4采用生态型河道整治工程材料

采用生态型河道整治工程材料,例如生态护坡,对于河流以及周边生态系统的恢复和保护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目前常用的加筋麦克垫是新一代的整治工程护坡材料,由以聚丙烯为原料、孔隙率达到90%的护垫和高强度钢丝网格构成。这种护坡材料具有较好的柔韧性,能适应地基的不均匀沉降,具有与自然河岸类似的糙率,可以不改变河流原有阻力条件与流态。在铺设具有抗侵蚀性的护垫后,可以保护土地表面免遭雨水侵蚀,利于土壤落淤,同时保护草粒免受冲刷流失,吸收热能,增加地湿,促进植物生长。护坡植物生长起来后,有植物根系和护垫、钢丝网格的复合保护层,可以进一步提高岸坡防冲能力。这种生态护坡可以获得与混凝土护坡、浆砌块石挡墙相同甚至更优的护岸作用,同时维持了河岸自然面貌。材料的多孔隙结构依然使水土间物质交换、能量转换顺畅,河水与地下水的交换通道畅通,同时为工程竣工后植被的恢复生长提供了有利条件,有利于水土保持,维持了水的自我净化能力,为水生、陆生动物提供了栖息地、庇护所和食物来源。

结语

随着现代化建设进程的不断推进,河流的污染与河道的损坏现象却日益加重。究其原因是人类的工业化发展使得一些废水、废气以及固体废物排放到河流中,致使河流的水质出现污染现象,私自封堵河道及其他影响正常河流的破坏现象时有发生。因此要想改善河流目前的污染问题,就需要对河道进行治理以及河流周围环境的改善。但是还应该在河道的治理中进行环境影响的具体评价,这样做的目的也是减少河道治理中对周围环境的破坏,并且尽可能将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减少到最低。合理的利用水资源,不断提高河道整治工程的建设质量,减少河道问题的发生,使河流更好的造福人类,建立起人类美好的生态宜居家园。

参考文献

[1]赵巍巍.河道治理工程环境影响特点及环境保护对策[J].黑龙江水利科技,2016,44(11):89-91.

[2]穆长军.河道治理工程建设对环境的影响及对策分析[J].水土保持应用技术,2016(04):47-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