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锥育苗试验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12-22
/ 2

红锥育苗试验研究

王肖颖

王肖颖

信宜市林业科学研究所广东信宜525300

摘要:本文主要针对红锥育苗试验效果展开探讨,对影响红锥育苗效果的因素进行研究分析,通过结合具体的试验实例,详细阐释试验内容,对试验结果作了阐述与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对于红锥容器苗的苗木高度及地径生长影响的效果中,圃地铺设塑料薄膜容器效果最佳。

关键词:红锥;育苗;管理;试验

红锥属壳斗科常绿阔叶乔木,是亚热带优质用材树种,具有极高的经济使用用途。但其祼根苗造林成活率多年来一直不高,且生长过程中容易出现生长不良的情况,严重影响大面积种植效果,基于此,本文就对其容器育苗技术进行了探讨,相信对有关方面的需要能有一定的帮助。

1试验地概况

试验地位于本所苗圃,年平均气温22.3℃,1月平均气温17.4℃,7月平均气温29.2℃,≥10℃的年总积温8100℃,年均日照时数2258h,无霜期350d左右,年均降水量1726mm,平均相对湿度79%,苗圃地海拔高100m,土壤是花岗岩发育的红壤,立地等级为Ⅱ类地。

2材料与方法

2.1试验设计与播种

圃地铺设塑料设2种处理:

(1)苗圃地铺设塑料薄膜阻止红锥主根深入土壤,促进须根生长;

(2)在水泥板地先铺设一层松土做为容器育苗圃地以阻止红锥主根穿透容器袋过长,促进须根生长。重复5次,每种处理共300袋。容器基质为干净的黄心土,容器规格为9cm×13cm。

容器育苗基质试验:设a:营养土全部为轻基质育苗;b:营养土为轻基质和黄心土各一半;c:营养土为轻基质1/3和黄心土2/3;D:全为黄心土。重复5次,每种处理共300袋。容器规格为9cm×13cm。

播种:将经过催芽处理的种子胚根修剪至1cm长后播种容器育苗。

2.2育苗管理措施

苗木出土前注意保湿,种子发芽出齐后立即补苗,并搭盖荫棚,遮荫度60%~70%,直至秋后分2次把遮盖物逐步拆除;苗木幼苗期每隔15d施肥1次,6~8月间,多次少量施N、P、K肥比例相等的复合肥,9月速生后期施无N高K混合肥,10月份以后停止施肥,控制水肥,以提高苗木木质化程度。在整个生长期及时排灌、防旱、防涝及防治病虫害。

2.3调查方法

当年底,每一处理随机调查50棵以上的苗木高、地径及苗木根系发育状况。

3结果与分析

3.1圃地铺设塑料对容器苗木生长的影响

根据调查的数据,计算出1a生苗木平均苗高、平均地径,结果见表1。由表1可见,A处理即圃地铺设塑料育苗与B处理即水泥板地铺设一层松土的苗木高度生长相差很小,但地径却相差较大,A处理的苗木地径平均比B处理的提高了17.8%。经方差分析,A处理与B处理间的苗高没有差异,而地径达显著差异水平(F=18.148*)(见表2)。

表1红锥容器育苗的圃地铺设塑料薄膜的苗木生长情况

从苗木地下部根系生长发育情况看,根据对不同处理苗木地下部根系的调查,计算出苗木主根长度、须根条数和平均侧根数,见表3。从表3可见,圃地铺设塑料处理的苗木主根比水泥板地铺设一层松土(没有铺设塑料)的略短,但须根平均每株多了9条,平均侧根数每株达15条条,比没有铺设塑料的多了3条。经方差分析,圃地铺设塑料与没有铺设塑料处理间的侧根条数达极显著差异水平(F=48.846**)。可见,圃地铺设塑料有利于苗木根系生长发育。

表3红锥容器育苗的圃地铺设塑料薄膜苗木根系生长比较

此外,实践表明,圃地铺设塑料有以下几个优点,(1)成本很低,1万袋只需20.0元左右;(2)由于红锥主根不易穿透薄膜深入土壤,而促进须根生长,而且育苗圃地不会长草,可节约除草工资,又不必进行搬袋切根,节省搬袋工资;(3)起苗容易,而且土球可以保持完整,又可减少起苗的花费;(4)由于须根增多,容器袋保持完整,造林成活率提高,生长速度会加快。总之,采取该技术培育的苗木根系发达、健壮且经济效益较好,据测算,培育1万袋容器苗木可节约生产成本800.0~1000.0元。此外,该技术也可以应用于大部分阔叶树育苗。

3.2不同基质容器育苗比较

表4不同基质容器苗生长发育情况(1a生)

从表4看出,不同基质处理的苗木生长相差较大,其中1/3轻基质+2/3黄心土(C)处理的苗木生长健壮、根系极为发达,苗高、地径、须根数分别达40cm、0.56cm和135条;其次为黄心土基质(D)处理,苗木生长状况略比C处理差,但平均苗高、地径也达38cm和0.49cm,根系较为发达;1/2轻基质+1/2黄心土(B)处理的苗木长势及根系发育状况比全为黄心土的略差,但远不如C处理,根系发育很一般;而全部为轻基质的苗木生长最差,须根、侧根少,根系不发达。此外,调查表明,营养土全部为轻基质的苗木,早期会发芽生长,后期生长很差。营养土为轻基质和黄心土各一半的苗木,生长与营养土全为黄心土将近,但土球结实度差,出圃时容易破碎。这两种基质不宜采用。因此,红锥容器育苗基质采用“1/3轻基质+2/3黄心土”或“全为黄心土”的较为理想。

4效果分析讨论

(1)圃地铺设塑料薄膜进行容器育苗是可行的。试验表明圃地铺设塑料薄膜容器育苗不但苗木健壮、根系发达而且可节约育苗投资。与没有铺设塑料薄膜的育苗相比,地径增粗了17.8%,须根、侧根数平均每株分别多了9条和3条,培育1万袋容器苗木可节约生产成本800.0~1000.0元。

(2)不同容器基质试验表明,红锥容器育苗基质采用“1/3轻基质+2/3黄心土”或“全为黄心土”的较为理想,不但苗木生长健壮、根系发达而且便于运输。而营养土全部为轻基质的苗木,早期会发芽生长,但后期生长很差、根系不发达,难以形成根团,营养土松散,不便运输和造林。营养土为轻基质和黄心土各一半的苗木,生长与营养土全为黄心土将近,但土球结实度差,出圃时容易破碎,运输也不方便。因此,这两种基质不宜采用。

(3)生产上采用塑料容器袋苗木造林时需撕袋,这易造成土球散落,造林成活率低或因造林工人操作不当,土球捏得过紧而造成蹲苗。目前容器育苗材料越来越丰富,也应生产需要,今后将采用可降解无网布容器袋进行育苗试验,并进一步开展不同规格的容器袋及营养土配比试验,确定最合理的容器袋规格及营养土,以最低的生产成本达到最理想的造林效果。

5结语

综上所述,圃地铺设塑料薄膜进行容器育苗对于红锥苗木生长具有极大促进作用,因此,通过本实验探究,合理进行栽培,并不断完善栽培技术,一定能提高红锥苗木的造林存活率,保证红锥生产的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刘有成.红锥人工林培育研究进展[J].广东林业科技.2012(02)

[2]黎明、郭文福.红锥容器苗基质试验简报[J].广西林业科学.2006(01)